散文||书信那些事儿……

书信那些事儿……

母亲生日前一天,我特地买来蓝色花卉的信笺和匹配的信封,端端正正写下祝福语:倾叩芳辰、生辰吉乐。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祝福老妈王书记今日头条!同时奉上一张医疗美容卡,贴上邮票,挂号信寄到家里。

信中深情回顾了多年来的母女情感,感恩并感谢祝福。这份礼物竟然让她高兴得如孩子一样。虽然近在咫尺,而这封书信所带来的仪式感以及文字里的温度,远远胜过了其他任何礼物。

随着现代通讯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于书信那些事儿,已经在很多人眼里成为古董,甚至可能连书信格式都忘记了。

而我始终认为,书信是窃窃私语的小儿女情态,是家长里短的琐碎记忆。每个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无法言说的各种心事,聚散离合,都可以在文字中插上飞翔的翅膀,将所有情感全都凝结在那枚窄窄的邮票中,穿越万水千山到达彼岸。

记得那年入伍离开北京,临行前爷爷一再叮嘱,不得随意用部队军线直拨给家里打电话,有事多写信,既锻炼了写字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俗话说,老兵的病多,新兵的信多。那时的我们,花儿一样的年龄。生活中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儿,都被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份矫情中写下远离家人的孤独,写下青春里的各种理想抱负,以及成长中的怅惘等。至今翻阅依然禁不住哑然失笑。

一向调皮捣蛋的我,在班里很具威望。绿色军营的枯燥生活,在我们来往的书信里,增加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灯下,每封信写完,认真地叠成三角状或其他形状,连同一份期待装入信封,想象着远方亲友读信和写回信的情景。

逢节日不能探家时,书信成就了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如春天的信使,精灵的红豆,种植在内心深处,温情弥散,直至生根发芽。

而等待收信的日子,无数煎熬里,掐指想象着信件途经的山水风光,那年有首流行歌曲叫《等邮差》,在我们班里经常传唱。班里的谁如果“不听话”,将会被“惩罚”贡献书信供大家阅览,尤其是有小秘密的那种。

印象最深的是警卫连“王小贱”,原名王大海,是个厚道朴实的老兵。他经常跟在一群女兵后面,鞍前马后帮着修理手表、收音机和录音机等,时不时被恶作剧的我们调侃戏弄,这雅号也是那会儿我“馈赠”他的,实则为一种变相的认可。

有一次,我们要求他公开自己的家信,分享一下,扭捏吭哧半天,在我们的“威逼利诱”下,终于拿出了一封还没有发出的家信。

这封信,指定由来自运城的章德平负责念读。我从来都认为,搞怪的话必须带着口音表达,会更有喜剧效果,让人更加捧腹。

果然,章德平的口音加上我们在下面的起哄,大家很快就乐得歪七扭八,凌乱在宿舍各个角落,捂着肚子掐着腰等内伤。

“大,你和我妈在家可好哩?我跟你们说,我在部队能吃饱饭了,终于能穿上裤衩了。入伍时的大免裆棉裤我洗干净了放着,部队穿不上哩,等探家时带回去给二弟穿……”又一阵哄笑响起,我更是拍着桌子跺着脚,向梅拿来洗脸盆欲当锣鼓,被我一眼瞪回去。幸亏提前让大家把门窗都关严了,否则如此喧哗那还了得?

“我经常去炊事班帮厨,馍尽管往饱了吃,可是有人吃不完就倒掉,怪心疼的。我就偷偷捡起来吃掉,不能浪费……”此时的我们顿时停止嬉闹,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通过这封信,我们才知道王大海的家境如此贫困,而在这样的前提下,他始终怀揣一份美好善良,努力学习并竭尽所能帮助别人。信件念完了,我和班长商量一下,要求每个人写份心得体会,认识要深刻,观点要明确,主题要突出。后来这件事被上级领导知道后,多次在会上表扬。

当年“八一”前夕,经上级批准,我们将这件事改编为表演节目《两地书、母子情》。作品刻画了一个农村入伍战士在部队的锻炼和成长,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为,用书信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和大海战友分别扮演母亲和儿子,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获得领导和战士们的高度认可,我们俩分别荣获个人三等功。两年后由于王大海同志苦练基本功,不断钻研业务,经上级批准转为志愿兵,后来提干正团退休。

这份成绩和肯定,进一步增加了我们话务连的飒爽豪气。似乎书信自有颜如玉,书信自有黄金屋。战友范学梅绰号“范猫猫”,就是其中一名积极分子,她和远在海军某航一师的男友书信遭到大家的“觊觎”,我们经常在宿舍共享他们的糖份时光。

这一天我刚从机房交接工作后回到宿舍,章德平在门外一把拉起我,快速走向师部医院。我一头雾水跟着她走进病房,床上的“猫猫”脸色苍白,还在昏迷中,吓我一跳。

等我问清原因后,心里那股火腾地窜升起来。原来是“猫猫”的男友结束了这异地恋,陷入热恋的傻丫头,经不住这样的打击,这个纯情女子偷偷服药自杀,好在发现及时,被抢救过来。

等到“猫猫”出院后,我们问她,有什么想法,她咬着牙说,只有一个愿望,让对方尝尝失恋时生不如死的滋味儿。

大家看向我,我问“猫猫”是否想清楚了真要这么做,“猫猫”看着大家坚定地点点头。

在我的安排下,“猫猫”给前男友去信,详细叙述了自杀的经过以及大家的关心。她同意做个普通朋友,今后仍然保持书信来往,互相学习彼此鼓励,并把我们班里每个人写下的”祝福“寄给他。

这位前男友感动得稀里哗啦,并同“猫猫”继续保持通信来往,同时增加了几位新信友,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本人。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着,航一师那位的来信,逐渐热络半吐心曲,我深知只是友情出场,不可恋战。

半年后,等到对方不顾一切正式向我表白时,“猫猫”看到这些文字鄙夷不屑,“收线。”她云淡风轻地吐出两个字,大家如释重负松了口气。

……

那时候车马都太慢,那时候的书信伴随着军营生活的点点时光。直至今日,我依然能够触摸到文字两头跳动着的凝眸。如今,这些书信只能封存在柜子里,任由时光摩挲,逐渐发黄及至破损,一如人的情感。墨香已经久远,那着急拆信的期待,早被一种失落所取代。现如今很多问候直接复制粘贴,可能还带着别人名字,这种图片快餐式问候、符号化的短信等,如同白开水一样索然寡味。

那些长久萦绕心头,悠远的情愫早已随风而逝。然书信在我心里无疑代表着郑重其事的时代,更代表着落子无悔的承诺。过往那一封封朴素的信笺中,亲人好友们的笔迹,如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留存着曾经的温馨回忆,情深意切地温暖着我的心扉,如一杯陈年佳酿,历久,弥香!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陈颖,笔名十月女泽,医疗机构就职,酷爱音乐、摄影、古典诗词等。行走半生,仍是檐下听雪阅梅的女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我的故事:关于第一封信的故事

    说起写信,我最熟悉的应该是儿时父亲写给母亲的信,当时我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而我真正开始写信的时候,是从高中开始,让我想起来一句很喜欢的句子: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的话,我想自 ...

  • 写给Z先生的信

    写给Z先生的信 亲爱的Z先生: 些许时日不见了,是否别来无恙啊? 首先我想说,这肯定是一份非正式的信函,特别是在所述内容上.毕竟现如今的通讯已经十分便捷了,有什么要紧的事都可以马上相互告知到,所以信件 ...

  • 陈紫郡:《“一枝梅”》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创意写作班优秀作品 "一枝梅" 富春三小  六(3)班  陈紫郡 一枝洁白的梅花在雪中傲骨绽放,成为历代诗人吟诵的对象.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支象征高洁的&qu ...

  • 爱就一个字 深意有谁知

    爱就一个字  深意有谁知 文/王虎林 他和妻子谈恋爱时,媒人就是书信,那情意绵绵的一封封情书,记载着他们的浪漫史.结婚以后,他们也一直保持着这个写情书的习惯,只要有一个人外出,他们就依然鸿雁传书,靠书 ...

  • 危文炎——我的“两地书” 原创.投稿

        我的"两地书"       文/危文炎        说到"两地书",人们会很自然地想起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女士的书信合编.不过,在我家的书橱里,也珍藏着一 ...

  • 见字如面,怀念远去的书信时光

    怀念炊烟 朗诵:荔枝FM主播  初六    特此致谢 见字如面 早段时间看了几期综艺节目<见字如面>,该节目是通过演员读书信的方式展示历史和人物情感.由于琐事缠身,看的不多,记忆深刻的是其 ...

  • 七十八封信

    78封信 □嵇正军 想整理好透明袋里装着的过去七八十份信件,至少还是十年前的想法,一直拖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因为疫情防控宅着,我才下定决心集中两天时间把它扫描好,细心整理在一个文件夹里,命名<岁 ...

  • 写给首任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虽有涂改,但亦有气魄

    看到了伟人写给首任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让笔者眼前一亮,在笔者的眼里,伟人的书法气象万千,而且变化丰富,还少有涂改的地方,都是一气呵成,而这封信却不是这样,不但有涂抹,而且在用墨上也更加浓重,可见,这封 ...

  • 见字如面: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记忆

    书知道XGH  " 见字如面: 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记忆 肖关鸿 年前收到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汪稼明兄编的四卷本<范用存牍>,勾起我对中国出版界前辈范用先生的怀念. 这套书收录了我给 ...

  • 冰心说“周作人事”

    ​      从事周作人和冰心研究的人,都知道冰心是周作人的得意弟子,因为后者上过前者在燕京大学开设的课,而且前者是后者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但是,再往具体的细节上去追问,就很难出现令人满意的答案了.2 ...

  • 一封家书

    这是大女青2019年第224篇原创 ------------------ 楚: 见字如面. 没想到竟然收到了你军训时写的这封信. 好开心.信这种老物件能带来这么大的快乐,我感觉意外. 尤其一进家门对老 ...

  • 师生书信情

    □王继颖 读李叔同先生的书信集,1917年,他在写于杭州的一封信中,特意叮嘱道:"此函阅后焚去." 默读这封八百余字的信,李叔同先生对自己的学生刘质平殷殷关切,那种情感如和风.似旭 ...

  • 给女儿的第21封信 | 豆丁专栏

    亲爱的晋善: 宝贝,原本打算不再以书信形式与宝贝交流,更想用一种近乎漫谈式的方式.但是爸爸还是继续给宝贝写信了. 主要是爸爸这几天看了一本书--<见信如唔>,这本原汁原味展现了124有名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