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书法神品,出自明朝楷书第一人,惊艳400余年
清代书法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评价:“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
文衡山,即是文徵明,他是明朝中期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更是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才子”,90岁高龄仍练习书法不停笔,到了最后,在给御史严杰的母亲题写墓志铭时,执笔而逝,其楷书堪称明朝第一。
文徵明的这一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可以说他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家风、他的父亲是分不开的。
文徵明少年时期,异于常人,别人家的孩子一两岁就可以说出话来,但是文徵明的却是一直到了11岁才会开口说话,科考更是屡战屡败,这自然而然就被街坊四邻们说三道四。
还好,文徵明生在了一个儒雅随和的书香门第之中,他的祖先乃是宋代文臣文宝,他的祖父文洪、父亲文林,皆是那时有名的文坛大家,而且他的父亲并没有丝毫厌恶他的意思,反倒是时时鼓励他,文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儿幸晚成,无害也!”
文徵明正是被这种良好的家风影响,再加上父亲对他的谆谆教导,才使得他成为了名扬天下的大才子。
就拿书法这方面来说,文徵明书法涉猎广泛,他先跟着祝允明岳父李应桢学习,李应桢的书法在当时亦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存在,很多人为求一幅书法而不得,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应桢的传世墨迹才非常之少,也就使得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书法大家。
除了学李应桢之外,文徵明还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书法名家,晚年多效法黄庭坚,稍加纵放,风格苍秀。
他把这些人的精髓都拿了过来,然后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他的书风,温润秀劲,稳重老成,并没有那种奔放豪迈的气势,却拥有温文尔雅的气息,就如同一位谦谦君子一般,让人心生爱意。
文徵明虽然篆、隶、楷、行、草五体皆通,但是他最为出彩的,还要属小楷书作品。
明代文学家王世懋曾这样评价文徵明:“衡山先生(文徵明)……时作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年九十时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
他的文嘉也说道:“(文徵明)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
文徵明这一生,笔下写过很多篇小楷作品,那么这《偶适溪楼帖》,乃是他笔下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
此作具有晋唐书法的风致,堪称书法史上精品之作,从中可以看到他学习“二王”的成果,同样的此作亦独具文徵明自己的风貌,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温文尔雅,如同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让人心驰神往。
此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中,为镇馆神品之作,即便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0多年,此幅小楷作品仍然散发着光芒,惊艳着许许多多的后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