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一摔,生命的“沉默杀手”浮出水面!“骨力计划”落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你是否经常腰背酸痛却从未引起重视?
你是否发觉自己的身高和年轻时相比,已有明显变化?
你是否“腰也弯了,背也驼了”,却觉得这是上了岁数顺其自然的事情?
你是否知道,因为上面这些长期以往的不重视,你可能仅仅因为一次咳嗽,或是弯腰起身,就轻易地出现骨折?
“骨力计划”武汉协和西院项目启动会现场(右四为邵增务教授,左四为刘勇教授)
1月29日,由安进公司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力计划)——中国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管理项目”(以下简称“骨力计划”),正式落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在项目启动会上,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邵增务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骨科常务副主任刘勇教授,了解到骨质疏松症患者真实的临床现状——
湖北首家,“骨力计划”落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
据悉,2020年12月19日,“骨力计划”在全国启动,项目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专家组联合主办,安进公司支持。项目首批全国共有8家医院参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是湖北地区第一家参与“骨力计划”的医院。
邵增务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骨病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谈起骨质疏松症的疾病现状,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邵增务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症作为“沉默的杀手”,其发病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发病率高。2018年,卫健委发布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3的50岁以上女性患病,65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第二,危害性大。患者轻则疼痛,重则发生脆性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患者对疾病不重视,过半65岁以上女性患病,但是真正来医院进行骨质疏松症诊疗的却非常少,许多人不了解骨质疏松症或者不愿意接受治疗。
刘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骨科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为什么要推行“骨力计划”?作为深耕骨质疏松症领域多年,本次“骨力计划”落地协和医院西院的具体项目执行人,协和医院西院骨科负责人刘勇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静悄悄的疾病”,它不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天不吃药,血压、血糖就蹿上去了。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初期,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发病缓慢且隐匿,所以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其次,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横跨多学科的慢病,但它又不像高血压和糖尿病,在政策层面上还未被列入慢性病管理,“所以我们希望通过‘骨力计划’,呼吁老百姓能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也让我们的医生群体更好地管理患者、治疗患者。”
临床现状,往往在跌倒骨折后才发现
“真的就是轻轻地摔了一跤,没想到就骨折了,这躺床上都快一个月了。”协和医院西院骨科病区,13床的高奶奶(化姓)今年73岁了,原本自觉身体硬朗的她,1月9日在家洗碗的时候跌到了,当时自己强忍着爬起来,觉得忍一忍就没事。在家躺了两天后,没想到越来越疼,动不得、站不得,卧床不起的她病情日渐加重,家人赶紧将其送医就诊,诊断为“腰椎骨折”,并于1月19日进行手术治疗。
刘勇教授正在查房
之后的检查发现,高奶奶除了腰椎的问题,还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此次骨折,和这个“沉默的杀手”有很大关系。
无独有偶,与高奶奶同病房的11床张阿姨(化姓),只是弯腰端了一盆水,也没有做过重的活动,腰椎就骨折了。跟高奶奶不同的是,张阿姨在4年前的一次体检中,已经查出有骨质疏松症,却一直没有当回事。“真没想到骨质疏松症会这么严重!当时医生开了一瓶钙片给我,三四年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吃完。”张阿姨悔不当初。
“这就是目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现状,患者大多因为骨折,或者出现严重症状才被发现,或开始重视起来。”邵增务教授介绍到,“许多患者会发生包括腰椎、胸椎在内的多次骨折,甚至有病人发生十几处骨折,这些患者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刘勇教授介绍,以他所在科室为例,目前共收治20多个骨质疏松症患者,占到该科所有患者总数的20%左右,其中无一人是因骨质疏松症而主动就诊的。
临床遇到这类患者,刘勇教授说,该科医生会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如果可以保守治疗的,先通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需要手术治疗的,做完手术待病情稳定后,再检查骨密度,如果确诊有骨质疏松症,后期会再跟上抗骨松药物治疗,让骨密度增强的同时,也让手术装进患者体内的假体更稳定,不容易松动,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二次骨折的发生率。
长期管理,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阿姨,您看您的骨头,就像这‘蜂窝煤’一样多孔,如果不治的话,就会继续‘水土流失’,骨质每年流失一点,所以一摔倒就容易发生脆性骨折!”刘勇教授有一本随身携带的蓝色小册子,在他查房的过程中,为让骨质疏松症患者,更加了解疾病危害与长期治疗的重要性,他经常拿出这本自己编写的小册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讲解十来分钟。
刘勇教授正在查房
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骨科,骨质疏松症早已经成为这里的诊疗特色。在此住院进行脊柱或关节手术的患者,医生会对其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排查,如果确诊患病还会加上相关治疗。这就避免了患者一会儿到骨科看骨折,一会儿转到内分泌科看骨质疏松症。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也与“骨力计划”实施的初衷不谋而合,患者可以在一个科室中既解决骨折问题,又接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这样利于对患者的管理,也把医生从之前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作为科室负责人,刘勇教授连续三届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他领导科室在2015年与中国健康基金促进会合作,在该院成立了“骨动夕阳老年俱乐部”,与周边社区合作,定期邀请老年人参加疾病宣教活动。而每周四上午,是刘勇教授坚持了多年的骨质疏松症特色专家门诊,为方便病患复诊,作为正高专家的他,坚持只收取4.5元的普通门诊挂号费。
针对此次“骨力计划”在协和西院的落地实施,邵增务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症管理更多的是细节问题,“骨力计划”会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一方面,患者可以通过平台预约复诊,建立患者资料,与医生进行互动沟通,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平台,医生可以快速地看到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他的就诊史和用药情况,方便针对不同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比如使用地舒单抗的患者,每6个月需要重新给药一次,平台就可以自动提醒患者复查随访时间,患者可以方便地通过平台进行预约挂号,免去了医生和患者的很多麻烦,避免了可能的治疗中断。
“我们希望,通过‘骨力计划’,摸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最终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各科室协作、医患互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标准化管理模式,以助力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和脆性骨折的预防。”邵增务教授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