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地理志上(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河东、河内、河南”简称为“三河”地区,一直是关系秦汉生死存亡的地区。如果大家对地理知识没直感,可以去找一下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博狼(浪)沙。颖川这个地区在秦汉时期人才辈,尤其是在三国时期,颖川人组成了三个政治集团的智囊团。请看《<汉书 >研读》第142章:
志·地理志上(五)
河内郡与河南郡
河内郡:汉高祖元年为殷国,第二年改名,王莽时期叫做后队,隶属于司隶校尉管辖。户数341246个,人口中1006797人。下设有十八县:1、怀县,设有工官,王莽时期改名为河内。2、汲县,武德县,波县,山阳县,在其西北有东太行山。5、河阳县,王莽时期叫做河亭。6、州县、共县,都是原来的诸侯国。县中有北山,淇水从这里发源,向东到黎阳流入黄河。8、平皋县、朝歌县,商纣王在这里定都,也是周武王弟弟康叔的封地,当时改名为卫国,王莽时期叫做雅歌。10、修武县、温县是原来的诸侯国,这里人都是己姓,是苏忿生的封地。13、壁王县,太行山在其西北。卫元君被秦国攻夺都城后,被迫从濮阳迁徙到这里,王莽时期叫做平壁。14、获嘉县是以前汲地的新中乡,汉武帝经过时改名。15、轵县、沁水县、隆虑县,县中的国水向东北到信成流入张甲河,经过三郡,流程一千八百四十里,设有铁官。18、荡阴县,荡水向东到内黄泽。羑水从西山流出,也到内黄流入荡水。县中有羑里城,也就是西伯被拘留的地方。
河南郡:这是原秦国的三川郡,汉高祖时期改名。洛阳户数52839个。王莽时期叫做保忠信县,隶属于司隶校尉管辖。整个河南郡户数276644个,人口1740279人,设有铁官和工官。粮仓重地敖仓在荥阳县。河南郡下设二十二县:1、洛阳县,周公迁移殷朝遗民百姓来到这里,因此叫做成周。《春秋》中记载鲁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晋侯在狄泉会明诸侯,因为它的面积比成周的面积大,所以让给周敬王居住。王莽时期叫做宜阳。2、荣阳县,卞水和冯池都在其西南。县中有狼汤渠,首先接受济水,向东南到陈县流入颖水,经过四郡,流程七百八十里。3、偃师县中的尸乡是商汤定都之地,王莽时期叫做师成。4、京县、平阴县、中牟县,圃田泽在其西面,属于豫州的湖泽。这里是管叔的封邑,赵献侯时期从耿地迁都到这里。7、平县,王莽时期改名叫做治平。8、阳武县,县中有博狼沙,就是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地方,王莽时期叫做阳桓。9、河南县是以前的郏鄏(音Jiárǔ,假辱)之地。周武王时期迁移九鼎到这里,此后周公迎来太平,营建城池作为都城,这就是王城,到周平王时期居住到这里。10、缑氏县是刘氏聚居地,也是周大夫刘子的封邑,县中有延寿城仙人祠,王莽时期叫做中亭。11、卷县、原武县,王莽时期叫做原桓。13、巩县是东周居住的地方。14、谷成县,《禹贡》中所说的瀍水、泸水从亭北流出,向东南流入洛水。15、故市县、密县都是原来的诸侯国,县中有大騩(音guī,归)山,潠(音xùn ,迅)水从这里发源,向南到临颖流入颖水。17、新城县,为汉惠帝四年设置,县中的蛮中就是以前的戎蛮子国。18、开封县,逢池在其东北,有人说是宋国的逢泽。19、成皋县就是以前的虎牢关,又叫做制。20、苑陵县,王莽时期叫做左亭。21、梁县,县中有惮狐聚,秦军灭西周后把它的君主迁徙到这里,阳人聚则是秦灭东周后把它的君主迁徙的地方。22、新郑县就是《诗经》中所说的郑国,这是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建立的国家,后来被韩国灭掉,韩国从平阳迁徙到这里定都。
东郡:秦朝时期设置,王莽时期叫做治亭,隶属于兖州刺史监察。户数401297个,人口1659028人。下设二十二县:1、濮阳县,卫成公从楚丘迁到这里。是以前的帝丘,颛顼时期成为废墟,王莽时期叫做治亭。2、观县,王莽时期叫做观治。3、聊城县、顿丘县,王莽时期叫做顺丘。5、发干县,王莽时期叫做戢循。6、范县,王莽时期叫做建睦。7、茬平县,王莽时期叫做功崇。8、东武阳县中有漯水,大禹在治理时,引导其向东北到千乘流入大海,经过三郡,流程一千零二十里,王莽时期叫做武昌。9、博平县,王莽时期叫做加睦。10、黎县,王莽时期叫做黎治。11、清县,王莽时期叫做清治。12、东阿县由都尉直接治理。13、离狐县,王莽时期叫做瑞狐。14、临邑县中有济庙,王莽时期叫做谷城亭。15、利苗县、须昌县是以前的须句国,是太昊的后代,那里的人都姓风。17、寿良县,蚩尤祠在其西北的济水上,县中有朐城。18、乐昌县,阳平县,白马县,南燕县,南燕国,那里的人都姓姞,是黄帝的后代。22、廪丘县。
陈留郡:汉武帝元狩元年设置,隶属于兖州刺史监察。户数296284个,人1509050人。下设十七县:1、陈留县,鲁渠水首先从狼汤渠接受水源,向东到阳夏,流入涡渠。2、小黄县,成安县,宁陵县,王莽时期叫做康善。5、雍丘县是以前的杞国,周武王把它封给大禹的后代东楼公。杞国先是在春秋时迁到鲁国东北,到二十一代简公时被楚国灭掉。6、酸枣县、东昏县,王莽时期叫做东明。8、襄邑县设有服官,王莽时期叫做襄平。9、外黄县由都尉直接治理。10、封丘县,濮渠水首先从济水接受水源,向东北到都关,进入羊里水,经过三郡,流程六百三十里。11、长罗县是原来的诸侯国,王莽时期叫做惠泽。12、尉氏县、鄢县,王莽时期叫做顺通。14、长垣县,王莽时期叫做长固。15、平丘县、济阳县,王莽时期叫做济前。17、浚仪县是以前的大梁,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到这里。县中的睢水首先从狼汤水接受水源,向东到取虑流入泗水,经过四郡,流程一千三百六十里。
颍川郡:秦朝时期设置,汉高祖五年改为韩国,第二年恢复,王莽时期叫做左队。阳翟县设有工官,隶属于豫州刺史监察。户数432491个,人口22190973人。下设二十县:1、阳翟县,是夏禹时期的诸侯国。周朝后期,韩景侯从新郑迁都到这里。户数41650个,人口109000人,王莽时期叫做颖川。2、昆阳县,颖阳县,定陵县,县中有东不羹城,王莽时期叫做定城。5、长社县,新汲县,襄城县,县中有西不羹城,王莽时期叫做相城。8、郾(音yǎn,掩)县、郏县、舞阳县、颖阴县、亩高县,都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用来奉祭太室山,也就是中岳。县中有太室、少室山庙。古代文字记载认为崇高就是外方山。13、许县是以前的诸侯国,姓姜,是四岳的后代,也是周太叔的封邑,二十四代时被楚军灭掉。14、鄢陵县,有49101户,261418人,王莽时期叫做左亭。15、临颖县,王莽时期叫做监颖。16、父城县和县中的应乡都是以前的诸侯国,周武王的弟弟被分封在这里。17、成安县是原来的诸侯国。18、周承休县是原来的诸侯国,汉元帝时期设置,元始二年改名叫做郑公,王莽时期叫做嘉美。19、阳城县,洧水从阳城山流出,向东南到长平流入颍水,经过三郡,流程五百里。阳乾山是颍水的发源地,向东到下蔡流入淮水,经过三郡,流程一千五百里,是荆州的灌渠,县中设有铁官。20、纶氏县。
汝南郡:汉高祖时期设置,王莽时期叫做汝汾。后分出作为赏都尉,隶属于豫州刺史监察。户数461587个,人口2596148人。下设三十七县:1、平舆县、阳安县、阳城县是原来的诸侯国,王莽时期叫做新安。4、汇强县、富波县、汝阳县、鲖阳县、吴房县、安成县是原来的侯国,王莽时期叫做至成。10、南顿县是以前的顿子国,都是姬姓。11、朗陵县、细阳县,王莽时期叫做乐庆。13、宜春县是原来的诸侯国,王莽时期叫做宣孱。14、汝阴县是以前的胡国,由都尉直接治理,王莽时期叫做汝坟。15、新蔡县,蔡平侯从蔡地迁徙到这里,以后二世迁徙到下蔡,王莽时期叫做新迁。16、新息县,王莽时期叫做新德。17、濯阳县、期思县、慎阳县、慎县,王莽时期叫做慎治。21、召陵县、弋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23、西平县中设有铁官,王莽时期叫做新亭。24、上蔡县是以前的蔡国,周武王的弟弟叔度被分封在这里。叔度被流放后,周成王封叔度的儿子胡到这里,十八世后迁徙到新蔡。25、浸县,王莽时期叫做闰治。26、西华县,王莽时期叫做华望。27、长平县,王莽时期叫做长正。28、宜禄县,王莽时期叫做赏都亭。29、项县是原来的诸侯国。30、新郪县,王莽时期叫做新延。31、归德县是原来的诸侯国,汉宣帝时期设置,王莽时期叫做归惠。32、新阳县,王莽时期叫做新明。33、安昌县是原来的诸侯国,王莽时期叫做始成。34、安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王莽时期叫做均夏。35、博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王莽时期叫做乐家。36、成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王莽时期叫做新利。37、定陵县中的汝水从高陵山发源,向东南到新蔡后流入淮水,经过四郡,流程一千三百四十里。
人才辈出的颍川郡
黄其军
作于2021年7月25日(古历辛丑年六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