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 结婚 1
比肖玉珊小一岁的肖玉芬二年级就辍学了。肖玉珊又多上了两年学,多识了一些字,而且她比玉芬一一手巧,长得个头也高也漂亮。油灯照亮的童年,最知道农家的艰辛。她看到自从肖玉芬辍学帮着在家里编席,她家吃的穿的用的都好了一些。面对自家家庭的窘境,肖玉珊立志要学一技之长,改变家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春节后,她去姑姑家,看到表姐正在编花篮,表姐那娴熟的动作和枝条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她,她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柳编这一行。
想不到眉样的柳叶,柔弱的枝条,出去秋后添灶火,除去寄托文人的情怀折柳相送,还会有别开生面的用途。有心的她立即行动,去到表姐处学柳编技术,也能用棒子皮编地毯,也可以用废纸做原料叠纸篓。她学成回家从叠纸篓干起,当时一个纸篓4毛钱,20个就是8块钱,能买一袋子化肥,这让表姐街坊们羡慕不已。她用茅草、蒲子根和柳条编小鞭,最终拼接成完整的地毯,一块地毯6毛4分钱。她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一辆飞鸽牌小轮自行车,骑着自行车走在乡间的路上,铮亮的辐条,阳光照着很亮丽,心里那个美啊。
她不仅能编花篮,还能编筐、篓、簸箕、柳条箱、笸箩、笊篱等实用物品,可以在国内销售,她的柳编洗衣筐、花盆套、野餐食具筐、吊篮、灯罩、狗窝、猫窝、鸟巢等能直接出口,因而很受外贸部门的重视。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当时,县城里有外贸局工艺股,各个乡镇都有外贸站。她曾一度被聘请到外贸公司当老师,和验货员。自从她学成了柳编技术,家里的生活开始改观,她的见识也多起来,她要经常往公社采购站跑,有时到县外贸去参观学习,结识了包括贾达和他的父母一些城里人。
小见面是大见面的前奏,大见面是结婚的前言,大见面的日子,早晨,肖明岭唱吱扭地忙着点炉子烧水,擦洗刚借来的茶壶茶碗,又忙不得地去村后的井里去挑水。沿着胡同,一直到井沿边,再回来,他反复唱着一首歌《老两口学毛选》——
老两口学毛选 - 群星
收了工 吃罢了饭
老两口儿坐在了窗前呐
咱们两个学《毛选》
老头子 哎!老婆子
哎!你看咱们学哪篇
老婆子 哎!老头子
哎!我看咱就学这篇 你看沾不沾
我看就学这篇
阶级敌人总想来变天
咱们贫下中农一定要擦亮眼
咱学学《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团结起来打垮敌人咱们革命意志坚
肖玉珊则是另一番心境,小时候盼着长大,其实长大是不知不觉之间的事,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论家庭贫穷还是富有,总要告别童年告别昨天。这桩亲事,尽管她心里不乐意,她还是勉强顺从了父母,今天,她换了一件红底绿散花的褂子,新的方口盘带鞋子。肖明岭换上过年的核桃扣褂子和一双新铲鞋。面对来看热闹的街坊们,肖明岭只是傻笑,田红柳也把衣角整了又整。
正午时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推进了他的家门。 这贾达又丑又黑又矮,脸上手上长了一些黑斑。有的街坊妇女低声说:“玉姗姐如花似玉,咋找了这么个丑女婿,丑的吓人。”另一个街坊媳妇几乎是耳语:“有所图呗,人家都是非农业户口,公婆都在外贸工作,说是他在机械厂工作,其实他在那里时干临时工,他还没有正式安排工作,倒是非农业户口 ,一直吃统销粮。”
田红柳心里明白,说:“针尖没有两头快啊,针尖没有两头快啊”。肖明岭面对着看热闹的人群,只是搪塞一句话:“还是远了好,亲戚近了磨裤裆,不香。”街坊人多嘴贱,开什么玩笑话的都有,他装听不懂也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