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偏远书城,没人要求你做一个“正常人”

英剧《布莱克书店》

最近,续篇《书店四季》出来了。依旧毒舌,精彩。在他的开店日记里头,你可以感受书籍流转中的百态人生。“真希望这些书能开口说话,跟我们讲讲它们见过的事儿。”

《书店四季》| 理想国
[英]肖恩·白塞尔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书店四季》译后记

文 | 顾真

01

一个二手书店老板的日记

相信大部分人都尝试过写日记,能长期坚持的却不多,十八世纪文坛巨子约翰生博士也不例外。詹姆斯·鲍斯威尔《约翰生传》(Life of Samuel Johnson)中,记下过博士这样一段话:

约翰生博士对我说,写日记这件事,他曾尝试过十二三次,却始终无法坚持。他建议我写写日记。你笔下重要的[他说]是你的心理状态;你应当写下你记忆所及的一切内容,因为一开始你无法判断它们是好是坏;而且要趁印象还鲜明立刻动笔,因为一星期后最初的印象就变了。一个人喜欢重温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日记或者日志的用处。

“一个人喜欢重温自己的想法”(a man loves to review his own mind),这的确是我们爱写日记的一大原因,但记忆从来不可靠,如果不趁热用文字记录下来,之后难免用想象去填补空白。肖恩·白塞尔大学毕业后在布里斯托尔从事电视制片工作,2001年回到家乡威格敦买下一家书店,从此扎根。操持生意经年,肖恩接待了或者说遭遇了形形色色的顾客,阅历一多,对行业本身自然生出了独到的看法,不吐不快。

2014年起,他开始写日记,详细记下每日的订单、客流、流水和新鲜事,穿插以缤纷的感想与犀利的吐槽;给肖恩以灵感的,一是乔治·奥威尔的随笔名篇《书店回忆》(“Bookshop Memories”),一是珍·坎贝尔的幽默作品《书店怪问》(Weird Things Customers Say in Bookshops),而杰西卡·A. 福克斯(即肖恩日记中的安娜)出版于2013年的《关于火箭,你该了解的三件事》(Three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Rockets)则激励了他公开发表这些文字。他将日记发给了文学节上认识的一位版权代理。2017年,《书店日记》(The Diary of a Bookseller)出版。

《书店日记》| 理想国
[英]肖恩·白塞尔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封面讨喜、内容有趣的《书店日记》很快成了畅销书,连在肖恩屡屡激烈抨击的亚马逊网站上,此书也杀进了热门榜单。不过,他向出版方提出的两项建议—先在实体书店上架一个月,再让亚马逊销售;不出Kindle版本—均未获采纳,因为出版方同亚马逊有约在先。亚马逊推重“顾客至上”,肖恩却在书中对他们冷嘲热讽,终于得罪了一部分常客,比如“腰包戴夫”(Bum-bag Dave)。

《书店日记》在英语世界走红后,各国译本陆续上市,据说俄文版卖得尤其不错,有采访者问肖恩:“说俄语的你是不是更凶了?”他回答:“或许是吧,吼起人来更厉害了。”信笔写成的日记大家热情捧场,肖恩信心大增,《书店日记》推出两年后的2019年,续集出版,书名Confessions of a Bookseller,直译“书商自白”,形式沿用前作,风趣、毒舌依旧,新人物登场,新故事上演,旋即再次赢得读者欢心。

小猫船长在“书店”(The Book Shop)

02

三分幽默,七分酸涩

《书店日记》每个月正文开始前摘取奥威尔《书店回忆》一文精华段落,新作保持这一特色,不过这次贯穿全书引用的是一部偏门书:《书商约翰·巴克斯特私语录》(The Intimate Thoughts of John Baxter,Bookseller)。此书是苏格兰作家缪尔(Augustus Muir)假托编者身份创作的小说,不光有编辑手记,还煞有介事请人撰写了导读,游戏笔墨,几乎乱真。读罢书中撷取的十二小段,尚觉不太过瘾,在旧书网上寻觅多时,终于买到一本,三四个晚上追读完。叙述者巴克斯特在爱丁堡一家旧书店服务多年,自叹屈才,虽然年近半百,仍一心想去伦敦闯荡,不负雄心壮志。书店老板帕姆弗斯顿先生(Mr. Pumpherston)是优秀书商的代表,知识渊博,勤勉守信,既洞悉顾客心理,又怀有珍贵的职业荣誉感:

如今的新书店为了生存,很可能得冒险把自己打造成高档百货,让商品从钢笔尖到相框一应俱全。这是可悲的下坡路,也是时代的征象。不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二手书商必须同时经营一家你可以买到止咳片、阿司匹林和腌菜的百货商店?但愿不会。我们讲自尊。帕姆弗斯顿先生从来不用“二手”一词;他说这会让他想起旧衣服店。他家店门上方的字告诉人们,他是位古董书商。不知门口的“六便士书摊”上那几本破烂书抬头看到这行字,会作何感想。也许它们会挺起衣衫褴褛的胸膛,感怀书之将死,毕竟有几分高贵存焉。

左右滑动查看

“书店”内景

在肖恩看来,缪尔写于1942年的这段话完全没有过时,如今的新书店依然被迫顺应时代,售卖其他商品,“这种看法似乎非常具有先见之明,直指在亚马逊的冷酷压迫下新书和二手书行业遭受的毁灭性改变,简直像是几年前刚刚写下的”。《书商约翰·巴克斯特私语录》中有一章专门谈光顾书店的各种怪人,并给出了对付不同客人的办法,笔调尖刻,充满不温和的调侃,肖恩从此章中摘出了好几段,想必大有共鸣。同巴克斯特一样,肖恩严加防范的也是“话痨型”顾客(it is the talkers I guard against),毕竟开店多年,他已深受其害:

巴克斯特对顾客行为的描述异常准确。他笔下那种爱说话的客人如今还是会常来书店,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行业受惠于他们如此冗长的高妙见解。很难解释为何我们这些在书店工作的人会成为这类人的受害者。在某些情况下,听一个人聊上四十五分钟核反应是颇有意思的,但当你忙于工作,当你看着周围有待清理的一箱箱书和还未标价、上架的书,或者成堆尚需放上网店的书,或者其他需要你帮助的客人,这种种时候,并不属于“某些情况”。

面对这类客人的叨扰,肖恩无奈感叹道:“我想以后我得根据他在工作日浪费掉我的时间量按分钟向他收取费用。”

肖恩看店中。结账柜台上的展示牌:“GO AWAY”(走开)

书海浮沉二十载,肖恩见证二手书行业由盛转衰——老一辈书商枯叶凋零、电子阅读星火燎原、网络销售巨兽压境——原本利润尚属可观的买卖逐步陷入困顿。局外人可能很难想象,一本2005年可以卖10镑的书到了2015年在网上的售价只有6便士,而即便如此,顾客依然会挑剔品相。造成这种局面的祸首是肖恩一再谴责的电商巨头,“顾客至上”的背后是对卖家利益的严酷剥削。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在日记始于2015年1月的新作中,书店的营业额较之前作似乎变少了,当时肖恩尚未出书,一来缺少版税,二来书店名气局限,经营压力不小。

肖恩感兴趣的异代书商不止约翰·巴克斯特,在两部日记中,他还几次提及另一本书,《破产书商》(The Bankrupt Bookseller),作者达令(Will Y.Darling)也是苏格兰作家,后来做到爱丁堡市长。“破产书商”是他虚构出来的人物,开店之余写下拉杂随感,三分幽默,七分酸涩。这可怜人受过战争创伤,性格孤僻又不善经营,最后负债破产,只好开煤气自我了断。威格敦书店的境况当然要好得多,但肖恩常爱翻看此书,多少带着点自况与自嘲吧。

左右滑动查看

威格敦及周边地区汇聚了大量书店和私人图书馆,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线

03

书店的一个黄金时代要结束了

新的一年,肖恩的生活经历着改变。安娜决定同他分手,搬回美国;店里的多年兼职员工妮基也离开了岗位,用肖恩的话来说,这标志着“书店的一个黄金时代要结束了”。后半部日记中,戏份最多的是一个名叫“伊曼纽埃拉”的意大利女人。她高度近视,热爱读书,虽然才二十五岁,却像老年人一样体弱多病,内心也很老成,所以肖恩给她起了个绰号:奶奶。她的英语带着浓重口音,刚来书店上班时肖恩和顾客都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不过她慢慢融入了威格敦,从一开始显得非常突兀,到最后“被吸纳进了这片土地,乃至成了小镇肌理的一部分”。在日记的最后,“奶奶”返回了意大利,可后来又开始在两地间往返,并且最终下决心定居盖勒韦。

城市更新带来了更整洁的界面,却也让许多小店失去了生存空间。随着那些商店逐渐消失而日益稀薄的,还有曾经的社区感与人情味。威格敦这座小镇之所以特别令人向往,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浸透着人情物理的社区氛围。当然,还有包容性。在这座偏远小镇,没人要求你做一个“正常人”。镇上的各种店铺与社区互相滋养,形成了一股磁场,吸引着在别处—哪怕是自己的祖国—格格不入的“怪人”来旅行,来居住,而当你真正与小镇彼此认同后,哪怕有天你会离开,这分别也是暂时的,就像安娜和伊曼纽埃拉,威格敦已然成为她们精神上的故乡。

苏格兰“书城”威格敦小镇

法郎士写过一部小说叫《波纳尔之罪》(Le crime de Sylvestre Bonnard),主人公波纳尔是个老书虫,终生未婚,埋头钻研古老文献,他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虽然身在十九世纪,灵魂却在十四世纪流连。他与一位女管家同住,在她面前毫无主人的威仪;他养一只跟迦太基统帅哈米尔卡同名的猫咪。拉伯雷《巨人传》中写到一个修道院叫“泰莱姆”,那里不设钟表,修士享有充分自由,无须在意时间流逝。波纳尔不允许自己那样,“我仔细地把表上好发条,人只有把时间分成时、分、秒,也就是分成与人寿命的短促相称的小块,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郝运译)。

个体户肖恩有权任性,不必按时开店闭店,甚至可以离店好几天外出游玩,但同时他又会精确记录每件事发生的时刻。在新日记的后半,他时常流露出伤感,因为不管如何力求做“时间的主人”,都无法阻止自己的老去,而身边的人也在不断提醒他这一点:朋友纷纷结婚生子,过上安定家庭生活,镇上的父母辈则逐渐衰老乃至去世,连他已经钓了四十年鱼的父亲也开始犹豫“明年他还要不要去卢斯河试一把”。

苏格兰的流动图书馆(车),肖恩时常来往于这样的乡间公路,造访各地收购旧书

约翰·巴克斯特爱读斯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诗,有首他格外偏爱,大意是多亏上帝妙手造就变换的日子与季节,人的一生才不会在一成不变中黯淡。他说,所谓“理想的一天”,大概要阳光明媚,惠风和畅,傍晚有美好的落日,夜间的空气湿润万物,但若是日日如此,我们会无聊死。四季轮替,周而复始,何妨让我们的欢欣与悲伤都做无常世事的注脚。日记结尾,暴风雨引发洪灾,威格敦断网断电,工作彻底停滞,肖恩却说这一切不便根本不值一提,因为“除了读书我别无选择,实在是难得的享受”,“仿佛回到了互联网暴政来临前的旧时光”。

这一幕想想就很动人。编辑雷韵说书名翻成“书商自白”固然准确,却嫌呆板,欠缺几分时光流转的意味,建议了一个新名字。我相信她的判断,也欣赏她的创意。最后,希望大家喜欢威格敦书店老板肖恩·白塞尔的新作:《书店四季》。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文汇笔会”)

《书店四季》实拍图

(0)

相关推荐

  • 读书札记2020年4月

    读书札记2020年4月 每一册书都独一无二,藏着隐秘的历史.它们在书店汇集然后彼此分散,去到别的地方,给别的人带来喜悦,激发别的创造. 上图是著名作家李敖的书房 <书店日记> The Di ...

  • 福州品茶打卡经典去处

    福州品茶经典:I7I. 2l84. lO96制作人:杰诚衞訫  DTTLI9简介;1K多点,无坑,可外出汉唐书城旁边就赫然耸立着汉唐地下书店的标牌,就像所有的禁止都是在邀请一样,任何店铺只要开在地下就 ...

  • 胡洪侠| 小街上的那位旧书商哪里去了

    中午阳光很好,去新媒体大厦旁边的小街走走. 确实是小街,不宽,双向两车道而已.街虽小,却有些年头儿了,至少1994年我随商报迁到此地办公时就有了.当时街边刚刚栽上树苗不久,烈日下手搭凉棚望出去,街两旁 ...

  • 尹新武:从庚子到辛丑之3——与网友〖白开水〗聊文学

    第三部分 与网友[白开水]聊文学 梧桐雨:嗯,我读了其中的几篇,计划花些时间慢慢看完.感觉你写得很细腻.你的家庭教育已经搞得很成功了!作为散文,你也早已进入非常良好的写作狀态了.真诚地祝贺你! (白开 ...

  • 无锡南禅寺书城巷子里的壮壮旧书店

    来过这么多次无锡,始终没发现旧书店,这次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找到"壮壮旧书店"和其他几家旧书店,各大导航位置都不准确,具体位置在无锡南禅寺书城正后方的一条小巷子里,书品还不错,每次逛 ...

  • 射手座,这就是没人追你的原因!

    射手座 没有桃花的真正原因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句话用在追求射手座的人身上,真的一点儿也不足为过!谁能想到一个爱玩爱刺激的射手有一天被爱情这种东西所捆绑,在射手座的世界中 ...

  • 双鱼座,这就是没人追你的原因!

    双鱼座 没有桃花的真正原因因 一提到双鱼座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强大的恋爱脑,对双鱼来说,为了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可以把整个生命都搭进去的那种,哪怕遍体鳞伤真的无所谓!很难想象要是没有桃花,他们可怎么 ...

  • 巨蟹座,这就是没人追你的原因!

    巨蟹座 没有桃花的真正原因因 被称之为模范好丈夫和模范贤妻良母的巨蟹座没有桃花,一定是你在骗我,要么就是巨蟹在说谎,其实巨蟹座的桃花运一直都很不错,这也难怪,毕竟命里缺少感情依托的巨蟹座会格外懂得争取 ...

  • 摩羯座,这就是没人追你的原因!

    摩羯座 没有桃花的真正原因因 理性的摩羯座其实根本不缺桃花好吗,就单拿你们认真工作的样子就能够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了,有些时候是不是你自己没有发现呢?所以千万不要说自己是不招桃花的类型,这可是大错特错的哦 ...

  • 金牛座:为什么没人追你?这四个小缺点,真的需要改一改了

    金牛座 没有桃花的真正原因因 闷骚.固执.忽冷忽热!这都是金牛座的代名词,虽然我承认金牛座的朋友长相上都很端正,帅哥美女的出产率极高,在生活中是很容易吸引到桃花的,但是无奈你们的性格真是太古怪了,如果 ...

  • 处女座,这就是没人追你的原因!

    处女座 没有桃花的真正原因因 处女座的朋友天生自带男神女神的属性,无论是样貌还是身材绝对在人群中一眼望去,都是很出挑的类型,很难让人相信你们身上居然没有桃花.年轻的处女座内心其实是个小公主,就算是男生 ...

  • 卖蔬菜的技巧和策略批发蔬菜没人带能做吗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大家别小看卖蔬菜的,只要大家能够掌握好蔬菜批发的技巧,那么售卖蔬菜的利润还是很客观的,那么 ...

  • 读书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宋代以前可没人愿意这样做

    读书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宋代以前可没人愿意这样做 文/老张在路上 01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 ...

  • 彻底清除电脑使用痕迹,只需一招,没人知道你做过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在使用电脑之后,我们都极其不愿意被别人知道我们的使用痕迹.但是呢,在电脑中难免会保留有各种使用记录,比如软件的使用记录.电脑文件的使用记录,还有的是浏览器记录等等. 要是这些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