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17

大效厚朴煎丸
【处方】 厚朴1斤(去皮,用生姜半斤和皮,切作片子,水7升同朴煮,水尽为度,不用生姜,朴焙干),干姜4两(锉作骰子大,用甘草2两,半寸截,水7升,同煮水尽,不用甘草,干姜焙干),茴香4两(舶上者佳,微炒),川附子2两(炮,去皮脐)。
【制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补脾胃虚损,温中降气,化痰进食。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至5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鸡峰》卷十二
大效拱辰丸
【处方】 琥珀2钱,当归(酒浸)1两,沉香1两,木香1两,官桂(各不见火)1两,人参1两,苁蓉(酒浸)1两,黄耆1两,川乌1只(炮,去皮脐),鹿茸(酥炙)1两,乳香1两,没药1两,酸枣仁半两,鹿角霜半两,干姜半两,延胡索半两,柏子仁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 久服延年,精神充实,多子嗣。主妇人血海虚冷,白带时下,脐腹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温酒化下。
【摘录】 《袖珍》卷四
银翘辛夷汤
【方源】:《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组成】:银花9克、连翘12克、辛夷3克、山栀3克、黄芩3克、桑叶9克、荆芥6克、薄荷3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丝瓜藤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散风清热解毒。
【主治】:鼻渊。风热上乘,热毒壅盛,肺失宣利,熏蒸鼻窍,鼻流浊涕或黄脓涕,腥臭气秽,粘稠不易擤出,鼻塞不同,嗅觉不灵,头疼昏胀,眉棱骨痛,或发热微恶寒,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方解】:本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以荆芥、桑叶、薄荷,疏散肺热,透达表邪;黄芩、山栀清泻肺火,解毒凉血;辛夷入肺经而通鼻窍;丝瓜藤性凉可化痰,通络;桔梗引诸药入肺经,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为轻清上行,解毒通窍之良剂。
【按语】:本方以鼻塞,鼻流浊涕或黄脓涕为辩证要点。常用于治疗鼻窦炎,鼻炎等病症。
败毒散(又名人参败毒散)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柴胡30克、前胡30克,川芎30克、枳壳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茯苓30克、桔梗30克、人参3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位末,每服6克,入生姜、薄荷煎。亦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感冒风寒湿邪。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隔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方解】:本方是益气解表的常用方。方中羌活、独活散风解表、祛湿止痛,能通达周身,为主药。柴胡、薄荷辛散解肌,川芎活血祛风,共为辅药。桔梗、枳壳升降并用,宽胸利气;前胡宣肺祛痰;茯苓、生姜健脾化痰;配以少量人参,培其正气,以豉邪外出,使风寒湿邪随汗出而解。以上合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兼益气和中。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胸隔痞满,咳嗽有痰,脉重取无力为兼痰邪和气虚之象。头项强痛,鼻塞声重为次要症状。体质偏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邪正交锋于肌表,正虚无力祛邪,卫阳被郁,故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故鼻塞声重;痰阻气机,故胸隔痞闷,咳嗽,舌苔白腻;正虚不足,故脉重取无力。
本方原为小儿而设,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少量人参补其元气,而后推广于年老、产后、大病初愈,以及素体虚弱而外感风寒湿邪见有表证者,皆有疗效。清代喻嘉言用本方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者。他认为此证属正虚而表邪内陷,疏解表邪,培其正气,使入里之邪复出于表而解,其痢自愈,此为“逆流挽舟”法。本方药性偏于温燥,非外感风寒湿邪表证,不宜使用本方。
【按语】:
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外感咳嗽、空调冷气综合征、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小儿秋季腹泻,症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参苏饮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23克,苏叶23克,葛根23克,前胡23克,姜半夏23克,茯苓23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桔梗15克,枳壳15克,木香15克。
【用法】:上位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服。现多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主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隔满闷,苔白脉浮;痰积中脘,眩晕嘈杂,怔仲哕逆。
【方解】:本方中人参、甘草、茯苓补气以祛邪;苏叶、生姜、葛根疏风解表;半夏、前胡、枳壳、桔梗宣理肺气,止咳化痰;陈皮、木香理气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有益气解表,宣肺化痰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恶寒发热、气短乏力、咳嗽痰多,脉浮无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如表寒重,加葱白、防风、荆芥;风寒咳嗽,加麻黄、杏仁;气虚甚,加白术、黄芪;肺中有火,加杏仁、桑白皮;咳痰不顺,加紫菀、款冬花;痰多壅肺,加白芥子、葶苈子;泄泻,加白术、莲子、扁豆;腹胀,加厚朴、莱菔子。
【同名方】:
《妇人大全良方》参苏饮,由人参、苏木构成。功能补气化瘀。主治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
【附方】
1、芎苏饮(《类正制裁》)本方去前胡,加柴胡、川芎构成。解表止痛作用显著。主治风寒猛嗽,鼻塞声重。
2、参苏温肺汤(《医学发明》)本方去葛根、前胡、桔梗、枳壳,加肉桂、五味子、白术、桑白皮构成。功能益气温肺,化痰平喘。主治形寒饮冷伤肺,咳喘心烦胸闷。
桂枝加黄芪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5枚,黄芪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 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壮,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疸初起,发热恶寒,脉浮自汗;气虚感受风寒。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加黄芪构成。方中桂枝汤发表解肌,调和营卫;黄芪益气固表,扶正祛邪,助桂枝汤发挥解表散寒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恶寒较重,脉浮无力、发热自汗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体虚感冒、黄汗、多汗、盗汗症、黄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末梢神经炎、肌肉风湿病、胆石症并感染、小儿感冒等。如黄汗、黄疸,加山栀、茵陈、黄柏;盗汗,倍芍药,加当归;多汗,加浮小麦。外感表虚,加白术、防风;气虚较甚,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
大效点明膏
【处方】 覆盆根。
【制法】 净洗,捣取粉,澄滤令细,晒干。
【功能主治】 斑疮眼患。
【用法用量】 每用蜜和,以少许点白丁上,1日2-3次,令其自消自散。
【摘录】 《活幼口议》卷十九
大小茴香丸
【处方】 大茴香1两,小茴香1两,吴茱萸1两,川楝子(去核)1两,川椒1两。
【制法】 上为末,连须葱白8两,同药捣成饼子,晒干,用粘米半升,同药饼捣碎,微火炒黄,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痧疝气。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
【注意】 忌发气物。
【摘录】 《回春》卷五
大消痞丸
【处方】 厚朴、枳实、木香、大黄、黄连、炙甘草、姜黄、黄芩、泽泻、砂仁。
【功能主治】 苦寒泄热。主热痞,烦渴溺赤。
【用法用量】 水为丸服。
【摘录】 《医钞类编》卷九
桂枝加附子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7枚,熟附子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扶阳固表,调和营卫。
【主治】:伤寒表阳虚弱,恶风发热,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小便难,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加附子构成。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散邪;附子固表止汗,扶阳温经;两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扶阳固表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恶风发热、四肢微急、汗漏不止、脉浮虚伪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表虚汗漏,体虚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阴冷症、寒疝、冠心病、鼻衄、崩漏等。治寒疝疼痛,加川乌、草乌;风寒湿痹,寒甚痛剧,加川乌;胸痹心痛,加瓜蒌、薤白;上肢痛重,加羌活、川芎,姜黄;下肢痛甚、加独活、牛膝、防己;腰背疼痛,加杜仲,续断、桑寄生。
活人葱豉汤
【方源】:《类症活人书》
【组成】:麻黄、葛根、淡豆豉各9克,葱白头(连须)3~7茎。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通阳解表
【主治】:风寒表证。症见发热恶寒较重,头项腰背痛,舌苔薄白,脉紧者。
【方解】:本方加生姜可治疗感冒初起,在畏冷项强之时即使用此方,有避免感冒症状加剧的作用。同时本方不宜久煎,煮沸几分钟即可。
大青蚤休饮
【方源】:《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
【组成】:大青叶30克、蚤休、桔梗、玄参各9克,苏叶、薄荷、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利咽。
【主治】:小儿外感风邪热毒以致咽喉肿痛,或口舌生疮兼微恶风者,舌边尖红,脉浮细数或指纹风关青紫。
【方解】:本方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颊炎、疱疹性口腔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若有呕吐,加陈皮、竹茹各9克,神曲15克;高热惊厥,加钩藤、地龙各15克,蝉蜕12克;腹泻,加白术、茯苓各9克,车前子15克,附子15克;咳嗽,加百部15克,橘红12克;腹痛,加木香、延胡索各9克;颌下、颈淋巴结肿大,加夏枯草30克,连翘9克。
解肌汤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葛根12克,麻黄3克,黄芩6克,芍药6克,大枣4枚,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邪,兼清里热
【主治】:伤寒温病初起,邪在卫表,发热恶寒,头痛,无汗,或有汗不多,口干口苦,项背不舒,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
【方解】:本方葛根甘辛平,入肺胃二经,轻清升散,善于解表散邪。麻黄辛温解表,发汗散邪。葛根与麻黄用量比为4:1,葛根是君药,麻黄是臣药,少用麻黄以助其散,不欲其温。在配黄芩苦寒清热,共奏辛凉解表之功。
【按语】:本方以头痛、口干而苦、发热恶寒、项背不舒、脉浮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如果热重,加石膏、知母;表热重,加银花、连翘;咽痛,加山豆根、玄参、桔梗;咳嗽,加杏仁、前胡。
【同名方】:《外台秘要》解肌汤,本方加桂心构成,主治功效于本方略为相同。
【附方】:1.解肌升麻汤《备急千金方》,由升麻、芍药、麻黄、石膏、甘草、杏仁、贝齿(一作贝母)构成。功能解肌发表,清热宣肺。主治伤寒温病初起,三四日表证未消,恶寒头痛,发热,口渴,烦躁,无汗,咳嗽气逆,苔薄脉浮。
2. 六物解肌汤《备急千金要方》由葛根、茯苓、牡蛎、麻黄、生姜、甘草构成。功能解表发汗祛湿。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体因重疼痛。
大消风散
【处方】 防风12两,蒺藜12两,荆芥12两,苦参1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麝香5钱,当归8两,黄柏8两,黄芩10两,胡麻10两,大风子肉1斤(煮1昼夜)。
【制法】 先以一料去大风子、没、麝、乳,均作10帖煎服。再用一全料,不见火,为末,酒、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鸡爪、痒风、脱跟、鱼鳞、鹅掌风。
【用法用量】 《疡医大全》有柴胡、麻黄,无当归、黄柏。
如面上病重,加白芷、风藤、蝉壳各4两,升麻5钱;口眼斜,加白僵蚕4两;四肢重,加羌活、独活各4两。
【摘录】 《解围元薮》卷三
大香连圆
【处方】 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钱八分。
【炮制】 上件为细末,醋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圆,饭饮吞下。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
大香连丸
【别名】 香连丸、二味香连丸
【处方】 黄连(去芦须)20两(用茱萸10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4两8钱8分。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
【用法用量】 香连丸(《直指》卷十四)、二味香连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青岛方)。
【摘录】 《局方》卷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升麻葛根汤
【方源】:《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位粗末,每服12克,水煎服。亦可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列酌情增减。
【功效】: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主治】: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未透,发热恶风,头痛,肢体痛,喷嚏,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干,脉象浮数。亦治瘟疫。
【方解】:麻疹未发,或发而未透,发热恶风,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为本方的主要症状。头痛,肢体痛,喷嚏,咳嗽,目赤流泪等为此药症状。疹毒蕴结肺胃二经,邪气犯肺,肺失宣降,故发热恶风,头痛,喷嚏,咳嗽;热邪上攻头面,故目赤流泪;热伤胃津,故口渴,舌红苔干;邪郁肌表,故疹发不透。
方中升麻辛甘凉,入肺胃二经,善解肌透疹,清热解表;葛根辛甘平,入胃经,解肌透表,生津止渴。二药合用,使疹毒从皮毛、肌腠透发而出,共为主药。佐以赤芍凉血散瘀。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兼益气解表。
【按语】:本方以发热恶风、目赤流泪、头痛身疼、喷嚏、口渴、舌红、脉浮数为辩证要点。李时珍用本方治疗时行赤眼。柯琴认为,阳明病初起、症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以及阳明病初起,移热于肠面而见下利者,皆可用本方治疗。现代常用于治疗麻疹初起、细菌性痢疾、带状疱疹、银屑病、面疣、牙痛、肠炎脱肛等。麻疹初起,可加薄荷、蝉蜕、牛蒡子、荆芥、金银花;麻疹未透,疹色深红,加紫草、丹皮、大青叶、金银花;咳嗽,加桔梗、前胡、杏仁;咽喉肿痛,加桔梗、玄参、马勃;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衄血,加白茅根、藕节;带状疱疹,加紫草;面疣加白芷、薏苡仁、地肤子。
若疹点透达顺畅者,不宜使用本方。
【同名方】:《医宗全鉴》升麻葛根汤,本方加山栀、柴胡、黄莲、黄芩、木通构成。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心火炽盛,更兼浩饮嗜热,致患心痈,巨厥隐痛微肿,面赤,寒热,身痛,口渴引饮。
【附方】:1、升麻黄芩汤(《类症活人书》),本方加黄芩构成。功能解表清热。主治小儿头疼,伤风有汗,发热恶寒。
2、芍药四物解肌汤(《备急千金要方》)本方去甘草,加黄芩构成。功能发表解肌,清热解毒。主治外感表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口苦且干,苔薄白带黄,脉浮数;小儿麻疹初起,尚未透发,或透而不畅。
3、升麻芷葛汤(《审视瑶函》)本方加白芷、石膏、薄荷、陈皮、半夏、川芎、生姜构成。功能透表解肌,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经头风头痛,身热口渴。
2、升麻解毒汤(《证治准绳》)本方加荆芥、前胡、柴胡、牛蒡子、桔梗、防风、羌活、淡竹叶、连翘构成。功能清热解毒,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恶寒发热。
3、升麻顺气汤(《医学入门》)本方加防风、黄芪、白芷、人参、苍术、生姜、大枣构成。功能解肌透表,益气顺气。主治忧思过度,饮食失节,而色黧黑,心悬如饥,气短而促。
宣毒发表汤
【方源】:《痘疹仁端录》
【组成】:升麻3克、葛根3克、前胡5克、杏仁6克、桔梗3克、枳壳3克、荆芥3克、防风3克,薄荷叶3克、木通3克、连翘5克、牛蒡子5克、淡竹叶2克、生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透疹解毒,宣肺清热。
【主治】:麻疹初起,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躁口渴,尿赤,舌苔薄白,脉滑数。
【方解】:本方中升麻,葛根透疹解毒;荆芥,防风、牛蒡子、薄荷解肌散邪,有助于升麻、葛根透疹之效;枳壳、桔梗、杏仁、前胡、宣肺祛痰止咳;连翘清泻上焦之热;木通导热下行;竹叶清热去烦;甘草解毒,调和。配伍成方,共奏宣毒发表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麻疹透发不畅、咳嗽、烦渴尿赤、身热无汗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水痘、麻疹、上呼吸道感染等。如感寒,加麻黄,夏日勿用;内热重,加黄芩,食滞,加山楂。
凡麻疹通透,身热已退者,不宜使用本方。
【附方】:化毒清表汤(《医宗全鉴》)由葛根、薄荷叶、牛蒡子、地骨皮、连翘、防风、黄莲、黄芩、元参、木通、知母、生甘草、桔梗、生姜、灯心草组成。功能清表解毒。主治麻疹疹已出透,但壮热仍不退者。
清肠燥湿,行气止痢。主肠胃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1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消瘦
大香连丸
【处方】 黄连(去芦、须)600克(用吴茱萸300克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146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清肠燥湿,行气止痢。主肠胃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1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吞下。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大香甲散
【别名】 大香甲丸散
【处方】 沉香半两,鳖甲(汤浸,去裙襕,炙令黄香用)1两,柴胡(去芦)半两,人参半两,桔梗半两,茯苓(去皮)半两,川芎半两,藿香叶半两,羌活半两,木香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牡丹皮半两,安息香半两,当归半两,厚朴半两(姜汁炙令香),京三棱半两(炮),官桂(去皮)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牛膝(去苗)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半两,和皮大腹子1分。
【功能主治】 补血海,调气。主妇人血脏风虚冷气,肌肉黄瘦,饮食进退,经候不匀,心腹多胀,渐变如劳。
【用法用量】 大香甲丸散(《妇人良方》卷五)。
【摘录】 《博济》卷四
大陷胸丸
【处方】 大黄25克 葶苈子17克(熬)芒消17克 杏仁17克(去皮、尖,熬黑)
【功能主治】 泻热开结,化饮通便。主结胸证,颈项强直,朐脘痞满,自汗出,大便不通,脉沉实者。
【用法用量】 上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消,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1枚;别捣甘遂末1克,白蜜20毫升,用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再服,取下为效。
【摘录】 《伤寒论》
桂枝加葛根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祛风,生津舒经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痛拘急,不能自如俯仰,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构成。方中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鼓舞胃气上行,提升津液以濡润经脉,解除项背拘急,且有助于解肌发表。
【按语】: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不舒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感冒、落枕、颈背肌劳损、痢疾、毛囊炎等。如风邪偏盛,加防风、荆芥;高血压伴头痛项强,重用芍药、葛根、加赭石、牡蛎、龙骨、钩藤;面肌拘紧,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蝎;温病初起而项背强急,则加银花、连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炙甘草6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7克,厚朴6克,杏仁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气喘,咳嗽,咳吐白痰,舌苔白滑,脉浮缓。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构成。方中桂枝汤解肌散邪;杏仁、厚朴降气消痰,止咳平喘。诸药合用共奏解肌祛风、降气平喘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气喘、脉服缓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腺病毒肺炎等。如痰多如泡沫状,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咳痰黄稠,加黄芩、桑白皮、瓜蒌皮;咳痰不爽,加桔梗、前胡、枳壳;喘甚,加炙麻黄、苏子;胸闷加郁金、瓜蒌皮;腕闷加橘皮;唇青舌暗,加桃仁、丹参;心慌气急,汗出肢冷,加麻黄、细辛、附片。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作用。
桂枝加芍药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7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和营卫,理脾止痛。
【主治】:风寒表证误下,邪陷太阴,发热恶风,汗出,腹满时痛,喜按,舌苔薄白,脉浮弦。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而构成。方中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倍用芍药理脾调中,缓急止痛;诸药配伍共奏调和营卫,理脾止痛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腹满时痛、喜按为辩证要点,无表证者亦可使用。现代常用于治疗便秘、胃痛、胃肠痉挛、慢性痢疾、慢性胰腺炎、肠梗阻术后肠狭窄、肢体震颤等。如腹满甚者,加厚朴、枳壳;腹痛甚者,加大芍药用量;阴伤便秘,加当归、肉苁蓉、杏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具有解热、解痉、镇静、抗惊厥作用。
桂枝加大黄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外感风寒表虚,兼有里实,发热恶风,汗出,腹满大实痛,拒按,大便秘结,脉浮大而弦数。
【方解】:本方即由桂枝汤倍用芍药而加大黄构成。方中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倍用芍药缓急止痛;大黄泻实通腑,导其壅滞;诸药合用共奏解表通里之效。
【按语】:本方以发热恶风、汗出、腹胀痛拒按、便秘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慢性肠炎、阑尾炎、细菌性痢疾、胰腺炎、顽固性荨麻疹等。如腹胀甚者,加厚朴、枳壳;腹痛甚者,重用芍药;大便燥结难下,加全瓜蒌、火麻仁,重者加芒硝;挟湿加苡仁。
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本方。
结胸
大陷胸汤
【处方】 桂枝1两,甘遂1两(或作半两),大枣1两(或作3枚),人参1两,瓜蒌实1枚(去皮,只用4分之1)。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结胸。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或作2盏,煮至8分,去滓温服。
【注意】 胸中无坚物者勿服。
【摘录】 《活人书》卷十三
泻热逐水,破结通便。主结胸证。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或短气烦躁,脉沉而紧,按之有力者。现用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大陷胸汤
【处方】 大黄10克(去皮)芒消10克 甘遂1克
【功能主治】 泻热逐水,破结通便。主结胸证。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或短气烦躁,脉沉而紧,按之有力者。现用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上三味,用水600毫升,先煮大黄,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煮一两沸;纳甘遂末,温服100毫升。得快利,止后服。
【注意】 素体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
【备注】 方中甘遂苦寒峻下,攻逐水饮,大黄泻热通便;芒消软坚泄热。三药合用,力专效宏,诚为泄热逐水,开结通便的峻剂。
【摘录】 《伤寒论》
伤寒太阳表证未解,医反下之,结胸热实,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而紧者
大陷胸汤
【处方】 大黄(七钱.为末) 甘遂(一钱.为末) 芒硝(三钱)
【功能主治】 伤寒太阳表证未解,医反下之,结胸热实,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而紧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先煎大黄至一钟,去滓,下硝再煎一沸,下甘遂末,不拘时服,快利为度。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瓜蒌桂枝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根6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主治】:柔痉,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身体强,颈项强急,俯仰不能自如,脉沉迟。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加瓜蒌根构成。瓜蒌根凉润生津,滋养筋脉;芍药、甘草酸甘益阴,有助于瓜蒌根滋生津液,舒缓筋脉;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邪;诸药配伍共奏发表解肌,生津舒筋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身体强、脉沉迟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抽搐、腰痛、慢惊风、颈椎综合症等。治慢惊风,气虚加党参、黄芪、脾虚加白术,阴虚加石斛,血虚加当归。
七味葱白饮
【方源】:《外台秘要》
【组成】:葱白(连须)3根,葛根、麦冬各12克,豆豉9克,生姜6克,干地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解表。
【主治】: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咳血、衄血、便血)之后,复患感冒、见有头痛身热,畏寒无汗等症。
【方解】:本方适用于身体羸弱的患者外感风寒而有不胜麻、桂之峻剂发汗者。为解表不伤津,养阴不碍邪之方,实为标本同治之法。
苏羌达表汤
【方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苏叶9克,羌活4.5克,防风4.5克,白芷4.5克,橘红4.5克,杏仁9克,茯苓皮9克,生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风散寒,祛湿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挟湿,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重痛,骨节酸楚,鼻塞咳嗽,舌苔白腻,脉紧。
【方解】:本方中苏叶、羌活、白芷、防风、生姜解表散寒,祛风除湿;茯苓皮渗湿利水;橘红燥湿散寒;杏仁宣肺止咳。诸药配伍,有祛风散寒、化湿解表之功效。
【加减】:如风比寒重,咳嗽痰多,去羌活,生姜、加半夏、前胡、桔梗。
【按语】:本方以头身重痛、恶寒发热、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如病发于夏,加香薷、滑石;纳差,加谷芽、六曲;身重,加苍术、苡仁;腕痞便溏,加厚朴、藿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