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魅力在哪里
我们应当在一定的职业情境中讨论教师的魅力问题。教师只有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学生而言,才称为教师。所以,教师的魅力应该是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的魅力,应该是被他的学生感受到的魅力。是他的学生基于教师的工作而对他发出的由衷的赞美,有时还寄托着学生今后的职业希望。除此之外.其他人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之外的评价,严格来讲是不能作为教师魅力的标准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学识、个性、形象等因素对学生发生综合性影响,如果学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那就形成了教师的魅力。但学生之间千差万别,他们是具有各种独特品格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经历、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他们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他们还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师要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曾经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很多职业的职员都有统一的制服,为什么教师没有教学用的制服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它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像军人、警察、银行职员等,他们以服从命令和统一指挥为天职,所以,他们可以用模式化的制服作为标志。而教师则不然,教师没有教学用的制服,虽然缺少了某些整齐划一的形象,但这恰好赋予了他们展示个性,从而进行充分创造的自由。
“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叶澜教授也认为:“认清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质,可以说是当代教育学的重要课题,是当代教师职业生命自觉提升和践行的灵魂。”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的规律和规范。灵活多样地开展教育活动和处理教育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诸多方面。
例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再组织。学科知识是由前人创造的、系统化的、相对稳定的符号系统,它一般是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教师并不能直接“教”教材。有魅力的教师应该对教材有一种再组织的能力,教材只是一种材料,一种资源,要将符号化的知识,转换成各种鲜活的、学生既可能接受又具有挑战性、且不只是游戏式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唯有经过教师如此这般的一番努力,作为人类文明的财富和认识世界成果的知识,才能转化成滋养、浸润学生心灵,激发生命活力的“琼浆玉液”。
但对学生而言,这种“琼浆玉液”并不意味着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也不是教师灌输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哪怕只是一个“水珠”,也需要学生自己去吸取、建构。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而不是替代、促进而不是阻碍学生的建构,这就需要有魅力的教师花一番心思。
又如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问题。一位教师不可能完全重复自己的教学,更不可能重复别人的教学。如果一位教师上课的每一步都是严格按照备课准备的教案进行,那可以肯定地说,他的课堂是枯燥乏哧而缺少活力的。这并不是说他的课没有备好,也不是教案没有写好,而是他的教学没有和现场的情境互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可以说,他脱离了实际的教学情境。
我们都知道,教学情境是无法完全预料的,它受很多随机性的因素影响,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会根据情境中的意外因素、变化因素以及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不断生成的创生性因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凡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意犹未尽的教学,都是教师自觉创造的过程。有的教师把教学中的新情况看作是不合教学计划的负面因素,因而力图加以避免,而有魅力的教师却把它看作是一种资源而加以珍惜利用。这些教师善于因势利导,信手拈来,顺水推舟,水到渠成,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尽兴,学生们也在这种即兴“演奏”中获得了难以忘怀的情感体验。
再如,有的地方要求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因地制宜.促进发展。教师怎样才能开发出既适应学生需要同时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课程,这同样没有现成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