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静养”自己的人,都是聪明人。
人总是眷恋生命的,年轻的时候,似乎气吞山河,无惧衰老与死亡。但是,人一旦年纪越来越大,意识到生命过半,梦想仍然遥远的时候,对待人生的态度自然也就悄悄起了改观。人过中年后,便会想到自己在十几二十年后的人生,会是怎样的模样。似乎,人生向前探头时,感觉道路漫漫,但转身向回看时,才会猛然发现,十几年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不知怎样的,就落脚到了眼前的世界之中。人生,是需要灯塔的,回望过去时会感叹,如果有人可以在自己人生的岔路口稍微提点一下,日子或许就有很大的不同。人过五十,怎样活才更有意义,更不容易后悔,更丰满自己的人生呢?每次读杨绛先生的散文集《我们仨》时,都会被这个温柔强大女性温婉的笔调吸引。人过五十,懂得“静养”自己才是聪明人。
静对人生的不公与委屈杨绛先生五十多岁的时候,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不但被揪出来罚扫厕所,还被剃了阴阳头。苦水易咽,诛心难熬,一个大学里的教授,被罚去扫厕所,最难过的当然是心理的一关。然而,对一切事情都一丝不苟的杨绛先生,不但默默地接受了自己的新工作,而且做得相当不错。厕所里是陈年积累的污秽之物,杨绛先生为了做好这件事情,自己准备了一些小工具,不出十天的功夫,把那个人人都捂着鼻子远离的地方,打扫地洁静如新。被剃阴阳头的时候,是与另外两个女人一起去的,其中一个女人含泪求饶,杨绛先生不愿讨饶,只是默默地任由着头发被剪掉了大半。后来,为了能体面地出门,更是忙乎着为自己做假发,要不就是顶一个合适一些的帽子。
对于杨绛先生来说,委屈当然有,但她知道,这一切都会过去,她只需要静静地扛着。抗着,并不代表着苦熬,即使是那样的环境与待遇,她仍然有自己的乐趣与意义。打扫厕所的时候,她把那里清理得非常洁净,甚至做起了自己的书房。因为没有人会去那里转悠,所以,她干完活的时候,就可以躲在里面读书。乐观是一种心态,不是强颜欢笑,而是可以从正面思考,积极地面对生活。毕竟,每件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人过五十,静养自己的人生,不是让自己受苦,强咽下所有的委屈,最后憋出一身的病痛。而是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足够的人生厚度时,可以有更宽广的胸怀,接纳人生的各种不如意。
静守自己生命的意义《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曾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人终其一生,其实,不过是在这一世的辗转与漂泊中,寻找自己的意义。人各有各的活法,但追求自身的意义才会让人生饱满丰盈。杨绛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年过五十的时候,虽然生活处处受苦,但她的精神世界却被翻译《堂吉诃德》占据着。最初,为了翻译这部名著,她自学西班牙文,那一年,她48岁。两年后,她开始翻译工作。虽然不断地遭受迫害,但对于一个有精神世界的人来说,你根本无法伤及他分毫。
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儿’,借书看,只是要求到某某家去'串门儿’,而站在图书馆书库的书架前任意翻阅,就好比家家户户都可任意出入,这是唯有身经者才知道的乐趣。对她来说,人生最不能缺少的东西,就是书。只要能读书,日子就不是困苦不堪的。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趣事,人生最害怕的,是无事可做。当脑袋空的时候,身体便倦怠与疲惫了。所以,很多人才会在年老退休后,反而丢失了人生大部分的乐趣,心里一空落下来,自然会与快乐感远离。
静面人生的仪态优雅的人,都“爱美”。杨绛先生年老后,仍然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需要见客的时候,总是会先修饰一番,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也要穿戴整洁,脸上虽然丢失了光泽,但那种慈爱却有另一番的气度芳华。被剃了“阴阳头”后,也要为自己缝制假发,力求体面。修饰自己,不但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人生的尊重。很多人说,老了就不在乎那些虚无的东西了,但是,人生是一个完整的历程,有什么理由要在后半段的岁月里,放任自己的形象不管不顾呢?
写在最后:懂得“静养”自己的人,都是聪明人。人生有长有短,但每个人对这仅有一次生命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如果,你可以回到过去,对十年前的你会说什么呢?如果是我的话,会告诉那个时候的自己,人生每一步都是珍贵的经历,是苦是甜,慢慢品品,都是值得珍重的滋味。人过五十,善待自己的人生,你不妨学学杨绛先生的处世态度。人民网评价说:读过《我们仨》的人,当忘不了里面漫长得揪心的梦,“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她内心绽出的血泡像一只又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