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爱又恨的份子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原来罪魁祸首是朱元璋

说到份子钱,大家都应该不感到陌生,有网友在调侃,平头哥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而我们,不是在收份子钱,就是在给份子钱的路上,收份子钱当然高兴,给份子钱又是另一番心境,那么,你知道这让人又爱又恨的份子钱,是怎么来的吗?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和尚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草根,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当过小兵,朱元璋一路走来,历经了人间疾苦,虽然最后成功了,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中一个代价,就是秉性大变,变得多疑,可以说,除了皇后之外,其他人他全不信。

他逛御花园,梦见两条龙,以为这龙来抢他的江山,于是吩咐人去建锁龙井,来镇住真龙。他到死了,还不安心,让后人在他死后,给他入葬时,组织十二个一模一样的出殡队伍,从十二个城门同时出发,以至于后人都不知道他葬在明陵哪里?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也不能全部挖出来看,他的陵墓,成为谜团。

朱元璋得到皇位后,时常回忆以前穷的日子,他觉得乡里乡亲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在农村,一个人或者一家人不能单独完成的红白事,应该亲朋好友的力量聚集起来,每人出点钱,众筹帮忙,今天你帮别人,之后你有难,别人也帮你。

朱元璋认为这样社会才会稳定,朱元璋将份子钱当初政策实行,于是那时候的份子钱开始流行。

解放初,人们经过长期战乱,国家百废待兴,人们那时的生活条件幸苦,份子钱也就没怎么流行。到了文革时期,也没有出现份子钱,人们只是相互赠送脸盆,水壶,毛巾等生活用品。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时期,人们有了闲钱,份子钱如同雨后春笋复活起来,人们认为给钱更实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而且更容易被接受。

而且慢慢的,份子钱似乎变了质了,它从祝福帮忙,变成了维持人际关系的手段。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份子钱也水涨船高,特别对于工薪阶级,每到份子钱就发愁,给多了条件不允许,给少了又尴尬,问其他人给多少,更尴尬!每到给份子钱,就像投标一样,将感情估价。

有人说,份子钱还是小事,彩礼钱才真让人头疼,据说除了西藏新疆两万,全国各地平均五万,福建等地甚至三十万,虽然这份数据不太准确,但是也大概了,大家都心知肚明了。2017年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3.21万,农村居民1.58万,一份彩礼钱,也要一家三口劳动力两年的收入,农村更要四年,想想就觉得扎心。

除了彩礼,还有其他支出,一桌酒席,大概也得1980每桌,平均水平20桌,也要四万多。

有人就说了,没有三十万,还都不敢结婚了。

你以为彩礼一次性给完就完了?有些地方认为,要得多,拿得多,是图个好彩头,拿少了没面子,所以彩礼还分为:见面礼,订婚礼,行装礼,敬尊礼,入门礼......

有句俗话说得好:“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那么关于份子钱和彩礼,您怎么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