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学校的自由与规范
继2.16日发表了近期IOE Debate关于学校的自由与规范一文后,我设置的投票得到了两个回复:
我还觉得蛮惊人的,至少有两处:
第一惊讶于这么低的投票率(1067这个关注数麻痹了我?),
第二惊讶于竟然都选择了两年(和我设想的全然不同啊!)。
看来大家都对school inspection (学校监察)以及相应的教育研究背后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啊。
在现场的IOE Debate里面,选择“两年”和“六年”的都是少数('a few'),大部分人选择了“四年”('quite a lot'),还有两位选择了“永远没有”('a couple')。
当场没有数数,视频也没拍全场,我的英文统计是根据IOE Debate主持人Becky Francis院长所说的数字来的,感兴趣的话可以看视频查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EIla737Ww (4分钟左右开始)
我并非要说在Debate现场的是准确的,在GEO得到的数据是不准确的,而是要说这些都是部分的表象,真实但并非全部。在没有更多的数据之前也不能下结论说孰优孰劣。
至于这些选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都是需要在教育行业工作的人士进行专业分析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决定背后都有很多层分析需要条分缕析。
我先讲下我为什么倾向于选择四年,这不是因为我知道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是遵循了我所知道的“国际惯例”(当然这并不是说惯例就一定是对的):
大型活动如选举(联合国秘书长、美国大选)、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都是四年一次的。为什么是四年?不是三年半?不是两年?
想一下我们读博士、读本科是不是也都学制一般是四年?踏踏实实做教育研究的,似乎也都好像走长期的路线。
学校一般来说学制也是三到四年的,英国这边中学是四年(GCSE两年,A-Level两年),国内是三年,但我还是认为四年一次相比三年更合适,因为我总觉得“三思而后行”里面需要一些时间。
两年给人一种很急匆匆的感觉,上次检查出来的结果刚刚消化一下,准备实施,又到了新的一次监察,中间再反思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太多。本来第一次尝试就可能有些忙乱,又要再应对一次,我是觉得学校会疲于应付,但这或许也符合某些时候希望“见效快”。
可在我眼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成长”。这优于速度,每四年一次的模式在我看来是更加合理的,因为学校有了更长的周期来反思整理。但当然不是说过程中不需要其他的监察,四年内就不管不问也不支持学校改变,那也是“监察”的失职。
四年一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毕业一年后(或许更久)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对学校的监察中来,而不会再因为毕业的原因受制于学校的一些力量。毕业的校友得以更加自在地向督学表达,或者成为督学团队中的一部分。
所以就对学校全面整体的评价而言,在我看来,四年一次较为合理。我的出发点一是学校的成长、变化需要时间周期,两年太紧凑,六年太冗长,四年居于其中,出发点二是学生对于自身状态深层的审视反思往往也发生在离开学校之后,四年可以让学生毕业后相对不受制肘地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