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理人的自我修养:由一篇推送谈 性别刻板印象 与 公私边界
题图用Keynote模版制作(黑底白字表明我的态度和底线)
(我自己的内容用黑色和红色代表,同行评审们给的修改意见用绿色代表)
文章标题:
一个地理人的自我修养:由一篇推送谈 性别刻板印象 与 公私边界
(经过几轮与同行评审的商讨,我们最终确定用这个版本的标题*)
阅读之前提醒一下:
我是真的对待一些事情,比如我的专业相关领域严肃、认真到刻板的人。本文也体现了这种个性,如果看公众号只是图个乐,那么赶紧选择退出。珍惜彼此宝贵的时间吧!
写这篇檄文的目标:
个人——
表达对地理的热爱:不写出来,我对不起自己对地理的爱;
表达对平权的态度:不写出来,我对不起为破除性别刻板印象所作出的努力;
(星空演讲丨李银河演讲实录: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女的双重压迫 特别推荐,时间赶可以不看我的文章直接拉到最后看演讲,在文末有链接)
对公——
提供可以值得思考探讨的若干问题,试图逐步确立地理类公众号走向专业化的行业规范;
地理类公众号能成为包容、理解的网络空间,促进多元开放的氛围从虚拟空间向现实拓展。
先声明这篇文章是针对:
《我们都爱地理》公众号今天凌晨(伦敦时间8.2 17:03,北京时间8.3 凌晨 00:03)发出的“比灾难还严峻的现实:中国男性正走向娘化”这篇转自某公众号**的推文(因为不想给这篇文章蹭流量、同时我也打算举报这篇文章,所以链接会失效而不放链接;想要看的请自己去看,但我实在不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这类文章,是二次恶心),所以不是针对这个公众号的运营者,而是针对这个公众号的自我定位以及转载这篇文章背后的“性别刻板印象”。我很担心其中流露出来的一些不当措辞,很可能传播某种偏狭的会带来危险的思想。
本篇推送从五个角度表达了我觉得值得再思考斟酌的问题,也给出了同行评审留的思考题,文章最后给出了近期的一个演讲和另一个公众号的原创推文链接,希望能够拓展本文的读者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认知,促进对于专业与个人之间边界的反思,也就是我说的“公私边界”。
【注意左图的简介:爱生活,爱地理!(原创精品干货)】
截图源自:《我们都爱地理》公众号
(请一定注意:本文不是要一棒子打倒负责的小编或者这个公众号。好人也会办糊涂事,专业人士也会犯错。重点是我们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之后承认错误吸取教训,往前走,再见面还是好同行)
我之所以跳出来毫不留情地批评这个公众号的编辑做出的转载决定与转载内容,就这件事从六个角度来论一下道:
1
因为首先我是一个地理人,这篇文章发布之后必然有人阅读有人点赞,其中不乏会误以为这是“地理”的年轻人,我不希望地理因为这篇文章被污名化,甚至不希望有这样的可能性发生;
——请再思考一下你选择“地理”为你的“爱”时,选择用这个名字发声时是否认为这篇内容合适“地理”。如果不介意,麻烦明示一下相关性。
2
其次我也是一个平权主义者,我不认为男性和女性只能有一种气质或者一种形象,而这篇文章中透露出的力量崇拜是具有恶意煽动性的,并且存在很陈旧的“性别刻板印象”烙印;
——请再思考一下你生命中遇到的女性,不用想电视中的,想想你的母亲、妻子、女儿、老师、同事。如果不介意,麻烦你问问她们读你这篇转载文章的感受。
对于“娘们”“娘炮”这种充斥着男权口吻的恶意贬低,我感到非常地倒胃口,认为把一些人性的特征化为女性的弱点(到底是不是弱点,这点还有待商榷)、把身体的瘦弱等同于精神的萎靡是强行赋予联系;
——仅从一个人的外表就去判断他内心的强大是否真的合适?仅从一些表面乱象,占领所谓的道德高地振臂高呼是否本身也成为了浮躁和暴躁的象征?
同行评审的修改意见:
我個人覺得平權主義者和咬文嚼字這兩個section沒必要分開啦,而且娘不娘的也不算是人性的弱點,所謂「娘」也只是男權視角下對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以及惡意貶低而已,又要女性溫柔漂亮小鳥依人,又說那些形象纖弱的愛美男子過於「娘化」,這本身不就是矛盾之處嗎?潛在的邏輯不就是男性高女性一等,所以男性不該女性化嗎?
另外我還是覺得應該強調強調再強調一下:我們提倡多元包容,連性別都不只一種可能性,更何況性別角色所賦予的形象呢?一種性別真的應該跟一種固定的外貌、性格、氣質聯繫在一起嗎?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截图源自:《我们都爱地理》公众号该篇推送的头和尾
(请一定再次注意:本文指的是这种转载的行为以及形式,及其中不当的措辞。请勿上升到个人,因为好人也会办糊涂事,专业人士也会犯错。重点是我们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之后承认错误吸取教训,往前走,再见面还是好同行)
3
同时我也是一个写作者,认为创作者在传递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特别之处也尊重其他人的特殊性,而这篇文章中把自己放在高地,全程煽动读者所谓的“爱国”情绪;
——请再思考一下创作者的自己定位,比如你写在简介中的“原创精品干货”。如果是转载,是否应当研究清楚微信公众号的转载条例,而不是直接搬运过来?
4
另外作为教育从业人员,我看到会对以“地理”为旗号,甚至会被老师推荐给学生和同行的公众号发表与专业无关且充满偏狭气息的文章时,担心读者误以为这是“我们地理人”对于男女性别的态度;
——请再思考一下公私之间的边界,推文不是酒桌上的吃饭吹牛或自家沙发,既然给公众号定了位,是否该自己所有的观点与“地理人”持有的观点划等号?
5
最重要的是我是和平主义者,文章中流露出的“战争”情绪让我看到了一些“浪漫化战争”的妄念,而事实上战争从来都是生灵涂炭,而突然没头没脑的“居安思危”本身是否就是一种“危险”。
——地理与战争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著述与案例。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流传至今的地理理论是在为战争鼓与呼,或者为一种占有绝对主导的文化唱赞歌,地理一直都提倡人地协调观,注重相互之间的影响而不是对抗,欣赏不同文化交融而带来的多样性。那么这篇转载的推送中,试问有哪一点体现了对于多样性的包容呢?又是否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的影响?
写到这里,我今天的严肃理性批判额度已经即将用完。
这篇临时决定的推文将交由我信任的同行评审来阅读,给出修改意见后,发表在GEO,供微信公众号的读者阅读、思考、讨论、反思、批判。
尾图:把题图的这句话放到微信公众平台经典的登陆界面,
首先主要用于自省,当然也希望其他同行在发声时多反思。
后记:
我其实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头,已经写了很多次开头,但都删了又改。最终我实在忍受不了一些话语,不说出来自己原本的读书计划都无法进行,又担心给出观点的时候太过尖锐,会让原本充满热忱的人陷入困境备受打击。所以我努力停留在专业层面对事件、文章探讨,而不是去攻击个人。
所以目前的版本直接就是就某个问题来谈一种现象,试图唤起公众号创作者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明确定位的公众号与个人情感表达之间的差异。
不过我自认为是自己专业人士的理智占了上风,所以即使会伤害到一些人,但我还是希望说出这些话,因为我是对事不对人地就某件事来谈某种现象,并不存在也不打算把所有人的拉出来批判一遍。当然这在一些人眼中,或许是读书读傻了的学生稚气,也会被理解为多管闲事。但我写完我就开心多了,觉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可以安心继续读书修行。
今天就到这里~
希望改日可以再和人一起聊聊,也欢迎你愿意找我聊聊文中提到与没提到的:
性别刻板印象、平权、地理、教育、写作、公众号、学术争鸣...
*还有哪些备选的标题?
(公布在这里是希望如果有人要想要从不同角度理解这篇文章或者提炼关键信息,可以参考一下同行评审和我讨论过的几个标题)
下文截图含有我写的四个初始标题和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三位同行评审的反馈建议,截图表达一下我对三位愿意付出时间和我一起思考的感谢:
一根葱:
**某公众号到底指的是什么?
因为我的重点放在一个号称做原创精品的地理类公众号公然转发充满着腐朽陈旧观念和煽动性话语的拼贴文章上,所以文章正文不扒皮发出这篇文章的“某公众号”(转载源是翎南会使之前因为侵权而被迫改名的岭南会)。但关于这个公众号的历史,包括之前被封号的一些内容,在知乎上有一些问答透露了不少,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再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62583
一首意识流的小诗
停止滥用自己的尺
想当然地随意丈量
别人的人生和思想
或许除了用眼睛
看待眼前的世界
也要试着多用心
与人真诚地交流
边反思边往前走
一开始想多写一些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但其实觉得,不应该只由我这个门外汉来谈,而且已经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借鉴参考,所以放其中一个我最近看的演讲(就和读书一样,演讲也是,有心的话,你看的下一个演讲/读的下一本书就藏在这个演讲中):
李银河在演讲中收尾时提到在消除了“性别刻板印象对于男女的双重压迫”之后,人就可以:
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
(李银河,2018-07-29)
在我看来,无论是涂脂抹粉还是素面朝天,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健身运动,有幸生在和平年代的个人,应该有勇气也有权利选择过怎么样的人生。我可以从个人角度在个人场合表达自己因为比较懒更喜欢素面朝天,但不能因此就批评浓妆艳抹的生活方式,更不应该在作为专业人士发声时,以私人的、不那么正经的态度表达个人带有侵略性、说服性的观点。因为这种做法,有损于自己专业人士的形象,也会存在给自己所在专业领域招黑的风险。
还有一篇很棒的推文,来自公众号《雅君的好用分享》,我示范一下符合腾讯公众号引用规范的方式,那就是给出这篇推送的网址链接: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近期不断冒出来的性丑闻案件。我认为作者不仅努力在做到理性、客观地不把个人行为扩大为集体领域或者是对所从事事业的抹黑,也在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我们也可以对暴力对歧视说不,成为构成平等、公义的一份子。
(雅君,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