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概念解读之十五:一文读懂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文明之基、思想之根,儒家、道家、中医理论皆源于此,但一直迷雾重重,让很多人觉得深奥莫测,今天做最通俗解读,让您一文读懂。
阳,指太阳,放射热能;阴,指月亮,吸收热能,古时也称“太阴”。月亮不产生热量,被太阳照射时温度可达127度,无日照-183度,所以月亮性寒,既吸取太阳热能,也吸收地球热能。
太阳(阳)月亮(阴)共同作用于地球,形成大气层。一阴一阳相互作用形成大气层。月亮没有大气层,一片荒凉,毫无生命,地球有了大气层,万物茂盛,生机勃勃。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从一片混沌到万物分明。
《周易参同契》疏曰“阴阳之妙,不外乎日月。”《周易》说:“变通莫过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
此为阴阳。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365天一周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钟摆似南北移动,地球获得的热能也周期性变化。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半球移动,地球热能逐渐增加,是谓阴极阳生,木气开始形成。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到赤道,昼夜均分,是谓春分,热能继续增加,火气开始形成。继续北移到北回归线,热能增加到极点,是谓夏至,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至此热能开始减少,金气开始形成,是谓阳极阴始。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日夜均分,热能继续减少,水气开始形成,直射点继续南移至南回归线,此时冬至,直射点又开始向北移。地球是土,木火金水周期性地作用于地球,春夏秋冬年年轮回,金木水火土周期循环,是谓原始反终。
《春秋繁露·五刑相生》曰:“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作用于地球,形成鲜明的四种热能状态,此为五行。
文明始于天文观测,当人类通过观察星象并标志季节的变化时,人类从自身的生物钟开始寻找自然时空,从混沌开始自觉,文字开始诞生,人类第一次划出“我”与世界的界限,在阴阳五行这个宏大平凡的探索中,老子、孔子、墨家展开了翅膀,中华文明籍此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