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行----诸暨溪埭村的建筑

  在来到溪埭村的时候,就看到这里的农居有一种徽派建筑的味道,还是很想看一下的。从俞秀松烈士陵园下来到休息处,四点钟还不到。去喝上梁酒时间还早,与朋友提出了去看这里的建筑。朋友说先去看这里的祠堂吧,否则祠堂要关门了,然后再去看这里的建筑。

  立即行动,赶到村口的祠堂,已经关门了。好在管理人员还没有走,朋友和他们打招呼,请他们打开门让我们进去参观一下。


溪埭村的俞氏祠堂

  俞氏宗祠(孝思堂)坐东朝西,突破了一般家族祠堂坐北朝南的定势格局。据说原因有二:一、溪埭俞氏为次坞俞氏分支,次坞在溪埭的西面,祠堂朝西为了敬祖,不忘次坞本宗。二、从风水上的考虑,祠堂南面隔溪有断层小山相挡,视野不够开阔,如果祠堂朝南,则犯了风水上的大忌。

  孝思堂新修不久,外墙粉刷一新。正大门前悬挂着“俞氏祠堂”牌匾,牌匾已略显陈旧。外墙上有“溪埭社区服务中心”字样,大门两边分别挂着“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员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木牌。


溪埭村的俞氏祠堂

  孝思堂始建于明代中期,由世则公家宅后的三间家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而成的。现存建筑为民国辛酉年(1933)重修,共3进,五开间。通面阔25米,通进深45米,占地1125平方米,前后三进,由门厅、中厅、后厅及侧厢等组成。门厅、中厅前槽船篷轩,雕刻较为简朴,但保存完整。中厅梁柱上原来挂满匾额楹联,如少司空,进士及第、文魁、节孝可风等。后厅为神堂,为1866年所建,原系存放溪埭俞氏历世先祖神主之处。上世纪30年代末以后孝思堂作为儒城小学的校址,一直延续了40多年,培养了大批人才。2004年,俞氏族人利用续谱剩余的15000元经费对孝思堂进行了简单的维护,使孝思堂基本维持完整的状态。

  走近孝思堂,里面焕然一新,与我看到的其他祠堂已截然不同。东面尽头原先放祖先牌位的地方已不复存在,西面大门处原先是一个戏台,如今也已经改建成门楼。中间的大堂内放着一张乒乓桌,两侧及后进的厢房,已成为各种议事或活动中心。大殿上方挂着一块“孝思堂”的牌匾,依稀使人联想起旧时俞氏祠堂的模样。


大堂上方挂着一块“孝思堂”牌匾,依稀使人联想起旧时俞氏祠堂的模样


西面大门处原先是一个戏台,如今也已经改建成门楼


两侧及后进的厢房,已成为各种议事或活动中心

  大堂前的两侧各有楼梯通往两侧厢房的二楼。上去一看,上面空空如也。这里原先是祠堂演戏时有地位的人坐在这里看戏的。我的个子不算矮,但当我退到中间后,视线已经被护栏给挡了,很难看到门楼前的全貌。那看戏的人坐在凳子上,除了第一排的人以外,坐在后面的人是如何看到戏台的。百思不得其解……


大堂前的两侧各有楼梯通往两侧厢房的二楼


这里原先是祠堂演戏时有地位的人坐在这里看戏的

  从俞氏祠堂出来,在想,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如果俞氏祠堂能恢复到旧时的模样,可能会更吸引游人。但随后又嘲笑自己,也太理想化了,放着这么好的地方不用于村民的活动,却关起来等着游客,这里又有几个游客呀。还是要讲现实的。


俞氏祠堂的老照片(来自网上)


2009
年修复前的俞氏祠堂成为仓库,一片颓败的景象(来自网上)

  离开俞氏祠堂,穿梭于村里的小巷之中,拍摄一些晚清民国的建筑。


溪埭村的民居应该是比较老的建筑了

  我不懂建筑,但看这里建筑的模样,与安徽婺源、西递、宏村的建筑物有相似之处,应该也属于徽派建筑了。溪埭村的俞姓家庭到现在应该有六百户了吧,据说是全国最大的俞姓聚居村,其俞氏人口超过了浙江武义的俞源村和婺源的汪口村。婺源汪口的俞氏祠堂也比较有名,寻踪问源,婺源的俞氏与溪埭村的俞氏好像还有宗族关系呢。未考究真假,但也许这里的徽派建筑与这也有关系吧。


溪埭村的徽派建筑

  溪埭村的经济主要以私营经济为主,农业已退居其次。这与安徽婺源、西递、宏村的以旅游业为主的村级经济有很大的区别。而且这里周边的环境也不适宜发展旅游业。为什么说到旅游业呢?因为我在溪埭村穿行,发觉这里的徽派建筑也很有特色,虽然有一些线路乱拉,但这是可以改造的,关键是一些现代的建筑已经遍布其中,这种格局是不可能再改变了。

  你可能说我管得多了。但来此一趟,总要谈一点感受吧。好了,不说了。

溪埭村一角

  这里旧时的一些大户人家房子真大,光是看它的宽度就有二三十米吧。据说以前的地主人家。过去的课本将地主描述的非常凶恶,这也许是政治需要吧。其实在南方,地主人家除了地多房多以外,基本上还是和乡里乡亲和睦相处的,远非原先课本上描述的那样,当地的“贫下中农”对地主也不见得非常的恨。你看,现在的地主资本家多了去了,而且压迫雇工的手段更加多样,也不见得政府会对其怎样,有的反而还戴着“红顶”。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过去大户人家的住宅

  一路也看到,有的建筑已经破旧不堪,有的建筑看上去已经有点年代了,如果不加整修可能坚持不了几年了。还是感到有点可惜啊。


有的建筑看上去已经有点年代了,已经破旧不堪

  听说溪埭村是诸暨市的第二大村,人口有两千多人,那么,在这里看到集市也不奇怪了。只不过集市只在上午开张,我没能看到集市开张的景象。当然,一些村民必须的服务点也会应运而生,在为村民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来源。


溪埭村的集市


溪埭村的理发店

  集市旁的小屋应该是村里的,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无需探究。我感兴趣的是贴在小屋墙上的红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额。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一步去考证。


贴在墙上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额

  沿着小巷穿行,到底往右,朋友又带我进入了这户大户人家。


从这条小巷到底的右边进入这户大户人家

  对于这样的建筑,由于我在这方面是外行,无法进行描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几十年来,这里的建筑还保持了原貌,没有经过大的整修。


这户大户人家的建筑一角

  对于这户大户人家,村里人津津乐道的还是窗上的彩色玻璃,据说当年建造时,化“巨资”从欧洲(好像是德国还是哪里的)买来的。曾经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过这样的彩色玻璃,据说是很贵的。


镶嵌在窗框内的彩色玻璃是从欧洲买来的

  院子里门口坐着一位老人家,也没有太阳,一个人孤零零地就这样坐着,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坐起的,也不知道此时在想些什么。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他那样,一个人孤零零地坐着,从早坐到晚。幸福啊,就是把什么都忘了……


一位老人家一个人孤零零地就这样坐着


左边这道门也是这户人家的出入口

  回到休息处,几个同伴已经等急了。于是驱车,去另一个地方喝上梁酒。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俞氏宗祠丨古徽州祠堂建筑的特色,以木雕闻名

    婺源的秋天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古村.红叶.晨雾.日出.落霞,构成一幅幅惊艳的油画 每到秋天,婺源便成了摄影师的天堂,中国唯美的古村落 古意盎然的居民.石径.廊桥青山绿水环绕其间,全然剔透着一派水墨丹青 ...

  • 婺源汪口

         汪口,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三面环水.   汪口的建筑布局近似网形.风水学认为,网形不能钎井,所以,汪口古村至今没有一口水井.     历史上,汪口是古徽州水陆交通要道.明清 ...

  • 【乡土兰溪】西姜祠堂:罕见的古建筑群

     西姜祠堂:罕见的古建筑群 6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在忙完了工作之余,我与何寿松.潘宏林.王亚男.胡志均一起驱车赶往姜维后裔的聚居地之一--兰溪市水亭乡西姜村. 来到西姜祠堂门前,我打电话给水亭乡文化站站 ...

  • 金陵第一古村-佘村印象

    南京 周边有很多古迹,古村.虽然各种评论不一,但每次去看过都有不同收获.听说 江宁 有个号称金陵第一古村,有明清建筑群,又有 江宁 美丽乡村之说,佘村.决定去看看.这佘村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我是乘公交坐 ...

  • 乡村之行----诸暨乡村喝上梁酒

    不知道去喝上梁酒的村子叫什么名字,没问.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去乡村喝上梁酒了,感受乡村喝酒的气氛了. 那天应该是个好日子吧.车子从村子里面开进去,到处都看见在空旷的场地上搭起的摆放酒席的帐篷.一个大 ...

  • 乡村之行----诸暨乡村去赶集

    前些日子,利用休息日,去了诸暨的农村一次.从农村出来二十多年,再次去农村体验了一下,还是感到有点新鲜感的.偷个懒吧,把杭州的放一放,先将这次的诸暨乡村之行告知大家. 朋友相约,去农村体验风情,先去诸暨 ...

  • 湖塘涌芬堂嗣孙居洋溪合村  刘行健選文‘蝶恋花`《书贺湖塘恒德堂支谱一修问世》

    西汉世家高祖皇 布衣创业功绩繁衍广 追溯族史缅宗上 再撰家谱新篇章 循纲遵常伦理长 持之以恒德高并隆望 嗣孙风骚树榜样 继垂青史永流芳

  • 美丽乡村行《潢涌村》

    潢涌村位于东莞市中堂镇,历史悠久.如今的潢涌古村,以其合理的村落布局.精美的古建筑.良好的人文环境,成为岭南地区明清村落的一处重要事例. 潢涌村全貌. 古村内的黎氏大宗祠.荣禄黎公家庙.观察黎公家庙等 ...

  • 沉浸式体验!溪碧村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卢志科 VR制作丨陈冰青 刘家业 溪碧村航拍图.(摄影:陈冰青)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跟随全景镜头来一场720°的VR红色之旅! 9月12日,汕 ...

  • 宁静淳朴杨溪古村 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之十九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