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教学|掉尾势(十二)

这是一个系列,前边几式没看的,点上边的链接,按顺序复习。
下边开始第十二式:掉尾
0 1
口诀

膝直膀伸,推手至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

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

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

定静乃起,厥功准备。

▲易筋经第十二式讲解视频

0 2

行功要领

1、接上式,两掌松开两耳,两掌上托天,然后两掌回落与肩平,掌心向下。

2、两掌翻掌,掌心向前,两臂从两侧平举至身前,两掌五指相扣,平行收至胸前。

3、翻掌,掌心朝下,下按至地,腿不可弯曲,昂头,背直。

4、左右转头,各三次,头回正。

5、脊椎左右弯曲三次,眼望臀部。

6、头回正,保持按地的姿势,抬足跟顿足三次。起身,两臂随势收至与胸齐,再下按,重复三次。

7、最后一次起身,两手于胸前翻掌上托天,然后两掌分开于体侧分别下落。

8、收功。

0 3

行功解说
下面对要点进行解说: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说的是本式的动作定势形态。外形摆好了,别忘了「凝神一志」——神意专注。易筋经中对于内在平心静气,形神统一专注,是贯穿始终的。
下边接着是定势后,还要做的动作,「起而顿足、左右伸肱」,我练的这版中,首先是一个左右摇头,是对颈椎的一个活动预热,然后是左右摆动脊柱,最后是顿足,是这个顺序。这一式,同上一式「打躬势」一样,也是对脊柱的锻炼。因此,在练习中,习惯上是这两式连在一起练的,当然,做完「打躬势」收式,再做这一式也是可以的。第二行中有关次数的设定,这个在我们实际练习中,不必按口诀中来,次数不是死板的设定,根据自己情况来,我们一般是以三为度,根据自身情况调节次数。
剩下的口诀,大意是十二势动功练完之后要打坐。关于练完后要不要打坐?这里我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有条件,比如你有自己的练功房,或是家中练习,时间充足,可以静坐一会。如果不打坐,做好收功,也是一样的,收功是通用的,这里简单提一下,不再赘述,用几个搂气收归丹田,再进行揉丹田,抱丹田静立一会,即收功完成。慢走几圈后,恢复正常状态,至此,全套十二势易筋经演练完毕。
本势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推手至地,这对柔韧性要求比较高,一开始做不到也没关系,能做到哪算哪,随着练习日久慢慢就能按下去了,此时柔韧性也练的非常不错了。还有一点注意的是:定势的摇头、摆脊、顿足,要匀速、缓慢的做,不可过于着急。

0 4

行功补充

本式做为易筋经的最后一式,核心动作是顿足,经过前边两个摆动,脊椎预热,最后一顿,意在放松全身,大家练习过程中体会一下,腿、脊柱、两臂,都随着顿足,都得到舒展。与八段锦最后一动的踮脚有异曲同功之妙,但比八段锦难度大,效果上,易筋经也锻炼的更透彻。

再从源流上补充一点关于最后打坐的问题,前边花了大篇幅梳理了易筋经的起源,虽然最终很难有定论,但大概率出自道家,发扬光大于少林,即佛家。道家讲打坐,佛家同样重打坐禅定,因此,易筋经中最后以打坐收尾也不足为奇了。打坐,打的是心魔,养的是气血,做为俗家的我们,以站立静心,一气归元,也无不可,因此,习者大可不必纠结于此。

0 5

结束语

易筋经养生架动作教学,至此就结束了,后边会补充些番外篇,说些易筋经相关的知识,但都做为理论补充,于练法、功效都不影响。易筋经还有些核心法门,如呼吸配合、运气用劲、撑筋拔骨等细节还不完善,一是文字承载有限,表述上难免让读者歧义的地方。二是以前学时是口传身授,本就没有形成文字,整理起来也颇费精力。有时间会录专门视频课讲解。引用口诀的一句话「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这次整理的动作教学,如果跟着练习,一般的养生需求也够用,从易筋经这一古老的传统功法受益。

我所习练的这版十二势练法,部分动作与市面上流传的众多版本有很大区别,如果喜欢这一版,就练起来吧!同时也欢迎广大易筋经爱好者一起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