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这5件书法精品,洋洋洒洒,不输其父王羲之。
王献之,字子敬,祖籍属琅琊临沂,出生于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王献之官至中书令,后人称其为“王大令”。王献之幼年跟随其父王羲之学书,天赋异禀,并且在其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后来又吸收张芝技法,终以行草书闻名。王羲之以真行见长,王献之则以行草为贵。父子二人书法造诣皆闪耀古今,后世将其并称为“二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王献之的书法神韵。
一、《中秋帖》
现存《中秋贴》又传为宋米芾临本,但同样难能可贵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中秋帖》是王献之“一笔书”的代表作,是王献之融合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和张芝的章草后的独创。笔势连绵不绝,犹如滔滔江水之一泻千里,一笔而成,偶有不连,气脉不断,体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朗气息。
二、《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札。“稿行之草”也属于王献之的原创,而此帖正是这种书体的代表作。此帖笔法转折清晰果断,起落分明,而又气息通畅,一气呵成。从用墨来讲,全篇枯润分明,由浓渐淡,墨色分明。行笔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结体上也错落有致,秀美而质朴。仔细品读,是一篇饶有趣味的作品。
三、《二十九日帖》
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虽是摹本,但技法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美名。全篇楷、行、草三体混杂,章法生动,浑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感。用笔秀媚飘逸,尽显风流,笔意连贯舒展,看似漫不经心,处处真情流露。王献之的创新风貌跃然纸上,实乃精品中的精品。
四、《东山松帖》
此帖也是王献之写给友人的信札,四个字有磨损,传为宋米芾所临。全篇下笔婆娑,妙趣横生,表现出一种随心所欲,洋洋洒洒,潇洒流利的美感。全篇无一字相连,字距行距也比较宽松,不拘于笔墨的浓淡,率性而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五、《地黄汤帖》
又名《新妇帖》,是王献之书写的行草信札,现存为唐人摹本,晚清时流入日本。全篇刚柔兼备,开端笔意凝重端庄,后慢慢变得洒脱,笔画连绵不绝,洋洋洒洒,提按自如,充满节奏。整体看来,舒朗明快,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展现出了王献之用笔的高妙。
整体看来,王献之的笔风肯定要受其父王羲之的影响,但难能可贵的是,王献之能在其父的基础上,勇于借鉴创新,从而开创另外一片天地。可以想象,如果他只是跟在王羲之的后面亦步亦趋,哪怕写的再像,也只是模仿而已。我们今天学习书法也是同样,古人的东西我们要借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取法古人的同时,也要跳出古人的条条框框,融汇贯通,自成新面貌。以我笔抒我意,实乃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