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1926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历任山西襄汾县中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1953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2009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湿气重是秋冬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夏天这么热,每天流那么多汗,身体里不会有湿气。其实,湿气在秋冬是湿寒,在夏季就是湿热,遇到冷风就是风湿。总的来说,湿气不会因为季节的原因不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而且藏得还很深。夏日雨水不断增多,环境湿气随之增加,人体特别容易疲劳困乏。
湿气重是指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属阴,湿邪致病,有身体沉重感等临床表现。
早上起床如果出现脸色苍白、蜡黄、气色差;而且身体发沉、发重,有气无力,偶尔还出现四肢酸痛;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这些都是因为体内有湿气。有口臭,可能是肺、脾、胃有湿气,然后产生臭味。连吃口香糖都不可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祛湿来解决了。早上大便时,如果大便黏在厕所上冲不干净,这可能就是你体内有湿气了。你的小腹肥大,而且总有腹胀感,有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不过前提是你没有暴饮暴食,吃太多或者总是喝酒。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你会发现舌质很胖,颜色偏淡,舌苔可能发黄或发白,而且舌头两边有牙齿印,这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体内湿气太重的时候,脾则虚,睡觉就有可能会流口水。如果头发和面部总是油腻腻的,那有可能是湿气重的表现。既然我们能通过一些症状来判断湿气重,那湿气重的原因是什么?湿邪有外湿、内湿之不同。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淋雨涉水,居住潮湿等因素所致。也就是常说的季节因素,环境因素,如广东沿海湿气重。内湿则由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凝聚而成。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或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堆积成湿。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失司,则内湿滋分而脾虚失运,水湿不化,亦容易招致外湿侵袭。如清·吴达《医学求是》所说:“脾燥则升。”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痰饮水湿内生,即所谓“脾生湿”;水湿产生之后,又反过来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脾阳不振,称为“湿困脾”。外在湿邪侵入人体,困遏脾气,致脾气不得上升,也称为“湿困脾”。山药可保养健康又有美容作用。我们最好买铁棍山药,做法多样,蒸、炒、熬粥都可以,平补脾胃的效果最好。山药与其他滋补食物所不同之处在于,它滋而不腻,其他食物滋阴多了就湿,湿多了就能化成热。但山药不会,它不热不燥,为平补脾胃的良药,尤其是对五脏气血的虚损补益效果绝佳。山药常被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在烹调荤腥膳食时适量加入陈皮,既可增加食欲,又可充分发挥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祛湿化痰的药效,减少痰湿和肥甘厚腻对脾胃的伤害。平时多喝山药薏米粥、吃红枣等食疗方法很好。粳米、锅巴、番薯等其它五谷杂粮都是养脾的好东西。腹部是六腑的所在部位,其共同生理功能是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与排泄,做好腹部保健,可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防治肥胖、高血压等。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按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 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用艾灸调理脾胃也是非常不错的方法,温和灸和隔物灸(隔姜灸)都可以,也可以使用灸大夫艾灸仪施灸!《针灸大成》载:'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其实这里指的是化脓灸,又称为'灸花、灸疮',是指用艾条灸灼足三里穴时,灸到该处皮肤起水疱,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结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强壮脾胃,使后天生化有源。但现在产生灸疮后不利于工作生活,一般进行温和灸就可以了。关元过去也叫玄关,就像人体腹部的一个阀门,有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泄漏的意思,历来为修炼家所重视。灸关元就是利用艾条燃烧发出的温阳之气,通过关元穴送入小腹,是恢复体力补充能量最快的方法。在临床中,对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质虚弱的患者,常常采用艾灸气海的方法加以治疗。《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湿邪,既可以作为一种病因,也可以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痰、饮作为湿邪的不同表现形式,在病理过程中均可阻滞气机。气海穴作为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具有化湿理气的功效,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以气海穴为主,常常具有较好的疗效。即养脾不是某个季节的事情,而是应该像吃饭喝水一样每天都去做。要养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饮料,特别是冰饮料,不管是凉的饮料还是瓜果,都不可多吃,过凉伤脾。吃太撑了容易伤脾胃,所以吃任何东西都应该七八分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