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趣,世界也有趣
文:王梓恒 聂传安
上周末翻看朋友圈,发现二班一些娃去了博物馆。我本想留言“记得写一首诗来纪念此事哈”,又恐招人嫌,再发圈都屏蔽我,于是强烈忍住骚扰之心。
好在王梓恒似乎知道我意,于是写一文来记录此事。只不过他的记录远远超出我的想像。
且看他的文章《苏轼有趣,世界也会有趣》。
没有苏东坡的地方,就不算惠州;不知苏东坡的人,不是惠州人。(梓恒这话属于不讲理的霸气类型,但透出作为一个惠州人对苏东坡的强烈认同感)
今天我们的小组活动是去参观惠州博物馆。不得不说,这里真是大啊!可半小时过去了没有什么有趣的,不是仿品就是仿品。这也难怪,一个在历史上存在感并不强的城市如果有大量真货反而令人诧异。(因为地缘关系,这里不多出土文物也可以理解)
“快来看,苏轼!”不知谁的一句话传来,使我们“惊起却回头”。(用苏轼的词句来表达自己听到“苏轼”二字的惊讶,太巧妙了)
(嗨,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坡坡……)
回头一想,即使从上个学期算起,我们与苏轼打交道也不过半年时间,但我们已经对他有了深刻的印象。(读《苏东坡传》,背苏轼的诗词,对他的认识渐渐加深)
而这个博物馆里居然也有他的记录?我的兴致马上被东坡钓过去。(如知好友正在此地,岂有不见之理)
这间展厅里有一半承载着苏东坡的记录,有他的房子、简介、故事和妻子的介绍。仿佛有了苏轼,这间展厅就活了起来;有了这间展厅,博物馆就活了起来;有了这博物馆,惠州就活了起来;有了惠州,苏轼就活了起来!(难得这层层的递进!由小到大,由物及人,这段富有创造力的句子足见梓恒写文章时的激动与投入)
从博物馆里出来后有人问我里面有什么有趣的。我肯定说里面有苏轼。但我想,待几年后我满腹经纶时再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我的回答应该是“这个世界很有趣”。(本以为此文止于苏轼,没想到梓恒并不满足于此,而更上一层,给人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为什么呢?)
并不是博物馆里苏轼最有趣,而是我对其它的事物如同对一粒灰尘一样都不了解。但当我见识多了,学到的知识多了,才会明白那么一小粒灰尘是由成千上万个比它更小的物质组成的,才会感到惊奇。(这孩子见解不俗!我们了解的东西越多,感兴趣的东西也就越多,我们的视野也就越宽)
并不是这些事物无聊,而是我不知它们有趣的一面。因为我的了解如一桶水之于大海,太少了;如同小溪和长江相比,太浅了;如同我老家走廊和长安街相比,太窄了!(知道不足,才有提高自己的愿望。一组排比式的对比明显感觉到梓恒强烈的求知欲望)
多读书!已经发现苏轼很有趣的我们,一定会发现还有很多东西也很有趣!(一定会的)
一般人写类似文章,会写看到啥,然后感慨几句。
梓恒也写了看到苏轼,也感慨几句。
原以为他感慨完了文章就完了,没想到这孩子把话题往外一宕,视界大开!
苏轼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世界!
我们之所以对苏轼感兴趣,是因为我们通过读书熟悉他。
我们还想要熟悉这个世界!
方法只有——多读书!
于是,文章卒章显志,水到渠成!
这篇文章,就构思而言,巧;就境界而言,高!
真想不到这仅是个13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