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桂枝二越婢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桂枝二越婢一汤

【原文】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作者】 张仲景【出自】 《伤寒论》【经典回顾】1、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剂量】1、麻黄可以少一点,因为阳弱;2、石膏可以多一些去肺热。3、现代剂量: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麻黄10克,石膏15克【组成】甘草  桂枝  大枣  石膏  姜  麻黄  芍药【功效】微发其汗,兼清里热【时机】1、病人有表证,但是情绪烦躁,说明肺热、津液不够;2、脉浮但微弱,无阳表示津液丧失,不可发汗。【应用】1、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方解】1、越婢汤是金匮里用于治疗水肿的;2、麻黄与石膏在一起时让阳气回收,石膏去虚热,去烦躁;麻黄与桂枝配伍是出汗的;3、石膏白色入肺,肺主魄,主静;4、麻黄单味会令人亢奋,但不出汗,必须与别的东西一起才发汗;5、「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是桂枝汤,麻黄少用些,桂枝用三,麻黄就不超过二。【说明】1、桂枝二越婢一汤出自《伤寒论》,是仲景对于合方的运用。在太阳中风用了桂枝汤之后,汗出太多,水液不足,而出现发热,仍有恶寒时,可继续用桂枝汤发汗,会比较不好,需要补充一下水液,加越婢汤的石膏和麻黄,能稍微补水,以平衡偏热的桂枝汤。2、在《解析方剂学》中,桂枝二越婢一汤是用在治疗咽炎。既有桂枝汤强壮的作用,又有越婢汤寒润的效果,对咽炎很有帮助。3、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药物组成,桂枝汤的比例是越婢汤的二倍。桂枝汤偏补,越婢汤的石膏、麻黄偏泻。4、药物动力学方面,有升有降,有散有收,让气机活泼;降性比较大(升性药只有生姜),可以把水液往内降下来,把气往下引。5、在方性方面,寒温差不多,补性大,散性及润性强。此方的重点在润性,用来增加水液。桂枝二越婢一汤除了治疗咽喉炎,它也是在太阳中风过了一段时间又用了桂枝汤以后,发现出汗太多时的一个不就方剂。【应用集锦】1、忧伤肺,半夜不能睡觉、口干、胡思乱想,就是标准的桂枝二越婢一汤。【比较集锦】1、麻黄系变证及变方表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无汗烦躁脉浮缓,身不疼但重,无少阴证大青龙汤表不解,心下有水,干呕发热而咳表不解,心下有水,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如疟状发热恶寒,寒多热少,一日二三发,不呕,便调,面赤身痒桂枝麻黄各半汤形如疟,日再发桂枝二麻黄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桂枝二越婢一汤【名家论述】1、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笔记》(倪海厦)麻黄汤、桂枝汤等禁忌平常感冒不会有烦躁的现象,烦躁是因为肺里面太热,肺藏魄,魄主静,所以肺阳很正常的时候人很静,过热的时候,魄就失守了,病人才会有烦躁的现象。一般肺很燥热的时候,给的处方就是石膏,石膏色白专门去肺热,肺热去掉以后,胸阳才能回头。而且这种烦躁的现象,都发生在半夜的时候,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表示病人有表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就是告诉你,小心点,张仲景在开处方,给病人发汗剂的时候,一定先检查病人有没有条件发汗,本来己经虚掉了,一发汗就更凶,如果病人有烦躁,脉微弱,就代表里面虚掉了,也就是津液不足了,就是因为津液不足,所以病人才会肺过热。肠胃的津液,土生金,津液就像云雾一样排到肺上面,当津液少了,摸到的脉就会变的微弱。阳的作用在于固守阴,阳气要固而密,阴才会停在里面,如果阳不足,又发汗,阳会丧失更多,会汗出过度。人的胃气不动,正常的脉一息四至,代表胃气很足,如果脉一息二三至,脉很弱,代表胃的功能没有了。代表肠里面的津液没了,上面的肺像太阳一样很热,很燥热,这就是无阳,不可以发汗,在给病人发汗的时候,先看看舌头,很干燥的就不可以发汗,舌头的津液就是从肺上面来的,此条辨就是病人里虚的状况,津液不够,又有表证的时候,就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变方。杏仁换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是麻黄和石膏在并用,石膏能清肺热,让上焦虚热降下来,所以不会发汗。临床上看,会用到「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还有一种情形,忧能伤肺,心胸很狭窄,怕死,烦躁,嘴巴干的,査又查不出病来,因为心里有病,所以一种是外表看到运动过量或津液丧失掉了而无阳,一种是心里胡思乱想的人。「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是桂枝汤,麻黄少用些,桂枝用三,麻黄就不超过二。石膏可多用些,能去肺热,这里的烦躁最主要是脾土不生金,所以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可以解肌健脾阳,因为他的脾湿不够,所以病人如果津液不足,病人有表证,就可考虑「桂枝二越婢一汤」。病人情绪烦躁,半夜不能睡觉,胡思乱想,就是标准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