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民居:感悟维吾尔族古老智慧

古朴的味道一直都在

穿过现代繁华的喀什特区,隔河望去,一堆高低不齐的灰土物突兀在高台之上,不仔细看,你一定认为是一片城市拆迁地,与现代化新城形成强烈的反差。当你身入其境,才能真正领悟维吾尔族的悠深文化。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她是具有2000多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疏勒。这座名城的灵魂在老城,而老城的精髓则是高台民居。对高台民居概括最为恰当的要属清代诗人萧雄,他在诗作《屋宇》中这样描述:“黄土为墙四面齐,数椽如砥覆新泥。却叫满地铺成锦,相率家人一室栖。”站在高台上,远望北面也能看到一些高台上零星建筑,这就是原老城的核心,喀什拉汗王朝王宫所在地。历史上,南面与北面是连在一起的,数百年前的一次从帕米尔高原突如其来的大山洪把高崖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从此南北割断,形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高坡,南崖是手工艺者集聚的高台民居,北崖是皇宫贵族居住地。

泥巴和杨木屹立千年

高台民居的人口密度很大,据说超过了人口拥挤的上海,这是维吾尔族对家和故土的眷恋和敬畏所致,也是古城民居形成的主因。家族人每增加一代,就在祖辈的房子上加盖一层,或者向四周加建,依势而建,无须规划,没有规则,如此一代一代形成了房连房,楼靠楼,层层叠叠的格局。《回疆志》这样描述:“惟视其地势能容,随时修盖”。高台民居的房屋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木头去枝之后,没有刨削加工,直接用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古老的生土建筑比比皆是,依坡挖方筑建墙垣,夯土房基稍低于巷道地面,整个街区看上去都是晃晃荡荡、松松垮垮的。许多房子都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多年来地震频发,房屋墙体却很少开裂畸变。那是因为每户的隔墙与院墙大都是垂直相联,并且户户隔墙共有。彼此衔接依赖;院墙又如城垣一样纵贯于巷道两侧,院墙门户交错设置而不对开,院落住户的相对隐秘性与结构上的稳固性得到极其合理的体现。

大巧若拙的“过街楼”

沿着曲径通幽的巷道,行不过十数米,在巷道一处狭窄的空间,一座宛如天成的过街楼凌空横跨,突兀耸立于隔着巷道相对而建的两座土屋之上,穿行其下,却并不使人视觉感到压抑侷促,相反,当光束投在巷道民居,形成黑白对比的影像时,镜头中定格的画面别具洞天,有一种深邃的空灵感。高台民居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面对几乎没有一点富余的空间,精明的维吾尔人仰望深邃的蓝天,顿生奇思妙想,别具一格的“过街楼”、“半街楼”和“悬空楼”等空中楼阁排列的幽深神秘、四通八达、上下回转,撑起了阿拉丁神话里的“天上街市”,着实是一件匪夷所思却又真实存在的艺术杰作,成为千百年来令人拍案叫绝的独特人居建筑景观。在高台民居,最不应该错过的还有一栋上下七层的“楼上楼”,俨然透出一股子欲与天公比高的豪迈气势。过街楼上,老人蹒跚行走;过街楼下,小童嬉戏打闹——天上宫阙与人间烟火之间,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独立却又相濡以沫。

不以利已的和谐理念

沐浴着上苍似乎格外恩赐的喀什噶尔纯粹灿烂的阳光,高台民居仿如一位历经人世沧桑后成熟而淡定的智者。从建筑力学的角度探究,坐落于高台民居的建筑,同样折射出维吾尔人的睿智。起伏相邻的民居户户隔墙共有,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起到了整体坚固的作用,每户的隔墙与院墙垂直相衔合,而院墙又像城垣一样纵贯于古巷两侧,院墙上的门户设置错落而无对开,这些都说明民居注重实际生活的功能及建筑布局的合理性。当然,源于古朴尔雅的民风,这里的居民都自觉地履行着约定俗成的规矩,不以利已的欲念侵占巷道。望着巷道左右整齐划一的墙面,我突然想到了和谐的人文理念,高台民居和睦的乡里乡亲,在房屋构建时就相互为邻,一道墙壁两家共用,一座过街楼阁成为几家相互往来的空中桥桥,如果不是拥有温馨融融的邻里之情,高台民居的特色或许早就荡然无存了。

门本无语但意自明

行走在古朴的民居间,假如你因为没有遇到“铁将军”把门的情形,就不加选择地随意走进小巷任何一家民居,说不定会在无意识之间犯了“大忌”呢。原来,传统的维吾尔民居,门扉都是双扇的,除非主人不在,大门紧锁外,门扉的开合是大有学问的。遇到双扇门都开着,就表明家中男女主人都在,欢迎八方来客,游人无论男女,都可以放心大胆的敲门,进去做客。遇到一扇门开着,一扇门关着的情形,则表明家中男主人在,游人也可以敲门,进去做客。遇到双扇门都关着,却没有上锁,那么,对不起,男士请止步,家中只有女主人在,女士们尽可以敲门,进去做客。这正是应了一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门本无语意自明呢。如何走出迷宫一般的高台民居,奥秘也全在脚下。路面铺设方形或者长方形四角砖的小巷,那是通向一户户民居的回家的路,游客只有沿着铺设六菱砖的小巷,才能走出高台民居。造化弄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常识,也许在这里会使你走投无路呢。

别有洞天的“灰姑娘”

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相比,高台民居沿巷比肩林立清一色由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房屋,依然保留着最古朴的土黄色,如果你单纯以貌取人就把它看成一个“灰姑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当你推门而入时,屋内精雕细琢甚至艳丽雍容的装饰,都会让你不由得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每家每户的庭院内都会栽种的葡萄、桑树、无花果和五彩鲜花,与室外敞廊的木雕彩绘廊柱两两呼应,显得华丽温馨。伊斯兰建筑风格与维吾尔民间工艺相融合的客厅,地上铺着的厚厚的地毯,维吾尔族特有的用鸡蛋清和石膏等各色物质调和而成的涂料制作的刻花浮雕,精美的壁龛,房子中央的长桌上摆放的各色干果食品,炕角倚墙堆放的五彩斑斓的花被,挂满墙壁的精美绝伦的挂毯、民族乐器,花俏的民族服装,无不显示出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绚丽多彩和维吾尔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显示出主人精致的生活,显示出维吾尔族对美好的新生活的无限憧憬,无一不让人沉醉在维吾尔族的浓郁民俗风情之中。

“高台民居”的坚守者

高台民居维吾尔语名称叫“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生活在“高台民居”的居民,过去大多都依托高崖上丰富的泥土从事烧砖、制作土陶等维持生计。站在吐尔逊·祖农家的院子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喀什母亲河—吐曼河弯弯曲曲的身影,现代城市生活就在河的那一边。最终,吐尔逊·祖农作为第六代土陶传承人,选择了继承父辈的生计和传承土陶的历史文化遗产。他在父母的小矮屋里生火烧窑,把旁边的一间屋子辟成了展览室。屋子窗户很小,光线很暗,但正好配合他烧制的黄黄绿绿像唐三彩一样的东西,随意画上花纹的碗,或者凝固着流动样棕绿色彩的陶罐,都成为游客最喜爱的产品。喀什烧陶始于3000多年前,主要品种有碗、碟、盘、壶、罐等,其造型古朴素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古老的土陶工艺就是采用高崖上的泥土做原料,制胚、晾晒、上釉、烧制,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依靠匠人的手感和经验。

阿布拉的古老智慧

高台民居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高台民俗博物馆。沿着四面墙壁摆放的架子上,房子中间的环形架子上,挤挤挨挨的摆满了各色各样深深烙印了过往岁月痕迹的物品。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高台民俗博物馆并非官方所设,而是喀什维吾尔族民间收藏家艾尼·阿布拉私人拥有。阿布拉似乎没有把收藏当成生意来做,而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愿望和理想。一位参观博物馆的外国游客看到阿布拉收藏的用金粉在羊皮卷上书写的古兰经,当即开出10万元“天价”,可他说啥都没有卖。“这个东西,现在太少了,我要把它保存好呢。”在他的博物馆,还有很多件藏品,都是上好的珍品甚至极品,遇到游客,他会饶有兴趣的讲解这些东西的出处、来历以及怎么弄到自己手里的过程等等,但是,谁都休想从他那里把东西买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阿布拉的博物馆里出来,半天还有些回不过神来,那些古老的物件,总让人有种回到某段历史里的感觉。

走遍56个民族之旅

这是一场发现之旅,团结之旅,爱国之旅,美食之旅,圆梦之旅……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能走遍56个民族核心聚集地,是众多华夏儿女梦寐以求的终极梦想。我们秉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之宗旨,由中国走遍56民族、吃遍56民族、写遍56民族美景与美食第一人独家策划,带您走一次前所未有的新“长征”,深入各民族主要聚居地和原生态地区探寻秘境中的秘境,品尝最地道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民族美食,亲身感受56个兄弟姐妹绚烂多姿的风情和文化。当您走遍了这些未知的神秘地域后,一定会因为感受到不同的民族大美而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变得更加包容,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更能够伸出双臂来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中国梦,民族梦,我们的梦!心动不如行动!我们一起出发!电话(微信):186126304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