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乡土』王庄村的巧手裁缝师陈淑霞
12
王庄村的
巧手裁缝师
(陈淑霞口述,王树淼整理)
一提起王庄村的裁缝师陈淑霞(王万宗之妻),连外村的人都晓得。她虽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令人敬佩,因为她有一双灵巧的手。小时候她就对做衣服产生了兴趣,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间断。今年74岁的她,还在为人们义务裁剪和缝纫。
刚结婚那会儿,她有求必应,乐意助人。丈夫大力支持,不断伸手帮忙,白天一起劳动,晚上一起做衣服。前几年,一个小女孩儿的妈妈要到她家取新衣服。女孩子感到很奇怪:“妈妈,现在的服装店里什么款式的衣服都有,为什么不买现成的,偏要去做呢?”那位妈妈笑着说:“你有所不知了,我的衣服都是找那位师傅做的。因为妈妈认为现在的衣服款式太花哨,价格又贵。更重要的是买的衣服有点比不上那裁缝做的好。”她妈边说边伸出手指,刮着孩子的鼻子说:“你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出自人家之手呢!”
娘俩来到这里,看到她正忙着给一位爷爷量尺寸。她虽然年纪大了,头上也长出了些白发,动作还是非常利索。只见她从脖子上取下软尺,在爷爷的身上这里量量,那里比比,很快又拿起笔来记录着什么。送走爷爷后,只见她把布料摊开在桌子上,拿出一块画粉在布料上横横竖竖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张清晰的图样就展现在眼前了。随后,用毛巾擦了擦手,从抽屉里拿出一把特大的剪刀“咔嚓,咔嚓”地剪起来,那速度可真快!剪得那么快,剪歪了怎么办?会不会剪到她的手呀?可那剪刀像长了眼睛似的,顺着布料上的线条向前跑,就跟火车在铁轨上奔跑一样,好历害呀!
时间不长,刚才那位爷爷又来了。这时缝纫师正忙着给别人做衣服,缝纫机不停地工作着。"大伯,你着急了!"老汉点了点头。"好,我先放下手上的活儿,先给你做。"她找到给大伯裁剪好的布料,抓紧缝纫制衣。"哒哒哒、哒哒哒",缝纫机发出的声音回荡在屋里,传出屋外,踏板不停地上下跳动着,轮子轻巧地转动,线儿和针儿一下一下共同绘出固定的图案。师傅手不停地推动滚轮,又不断将布料向前挪动,时间不长做好上衣。老汉高兴了,却有趣的说:"你这么着急别把裤腿安在袖子上了吧?""没准呀,忙忙碌碌的,把一块布条安在你的上衣后身上了,老了长了个尾巴!"两人笑个不停。老汉穿上一试,合体好看,故意用手摸了摸后身,说:“没有尾巴,走了。”没走几步又返回来,"怎么,有尾巴?""不是,忘了给钱了。"师傅反复说不收钱,白尽义务,好多人都没要过钱,你年纪大了更不收钱。的确,她为人们义务做过好多次衣服。
她说,我十八岁时,见到人家穿着合体的新衣服就好奇地问:"这么好看的衣裳哪里买的?""自己做的呗!"当时家里不怎么富裕,等卖了一窝小猪后才买了一台新缝纫机,我高兴得跳起来了。反复看着说明书,又买了些有关剪裁缝纫知识的书,边学知识边让有经验的人手把手地教,几经曲折逐渐驯服了缝纫机这匹烈性马,听使唤了,心里非常高兴。那时候,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在煤油灯下忙着赶制衣裳。一到临年儿,家人的,亲戚的,外人的等量好尺寸记上名字,布料堆成了山。记得有一年,快过年了,自己的衣服还没来得及做,别人要穿新衣催得很紧,面对成山的布料,心里特别着急,导致鼻子出血不止。父母见我挺不住了,赶紧请医生治疗,才挽救了生命。病好后,继续为人们剪缝新衣。
她丈夫常说,我睡醒一大觉了,缝纫机还在响着,有时甚至忙到天明。不但做简单的单衣,还做复杂些的棉裤、棉袄甚至棉大衣。尤其是肩上的领子,特别小心,一点不能偏了。对年老的做成衣服后,还要把衣服的扣眼和扣子安排妥当。
"为了保住机子的青春,没活儿时就用布盖好,可是它还是老化了,但我舍不得扔掉。现在生活幸福了,也不想放弃它,它还能为人们做些贡献。"陈师傅表示,人老心不老,还能做些零碎活儿,就让它继续发挥作用,让人们穿上合身而称心的衣服吧!
五十六年来,皮带不知磨断了多少条,机针也不知打断了多少根。软尺量走了岁月,剪刀裁出了花朵,轮子转走了岁月,踏板踏出了快乐的人生。
整理:王树淼
技术编辑:庞里地 郭瑞霞 邓伟娜
文字编辑:孔淑茵 王淑英 贺景娣 程秀然 任翠霞
深入挖掘博野历史,传播乡土文化。博野数千年往事钩沉、无数古今名人、妖娆的民间传奇、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尽在“我醉乡土”逐一展现。
投稿须知:
1.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来投。作品要求原创,不存在抄袭或者盗用他人作品情况,杜绝任何侵权行为。
2.作品严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质量上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将不予采用,来稿不退。
3.来稿请注明以真实姓名或笔名发表,如实名发表,作者可提供120字内个人简介及生活照一张。来稿如一周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4.邮箱投稿请在主题处采用“我醉乡土”加“作品名称”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