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给了我一份纯真、美妙的友谊(上)
今日话题:同学
毕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相聚,免不了聊起过去的同窗友谊,没有相聚过的,则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尤其是那些曾经彼此有好感的同学。欢迎您一起来聊聊你的女同学或男同学,以下是一位男生对女生的故事。
几经周折,好不容易通过两个要好的老同学才知道她的手机号码。那天中午,我终于按耐不住,小心翼翼地拨通了她的电话,像所有久违了的老朋友一样,我们一聊就是20多分钟。
自从初中毕业后的20年里,我们就没有见过面、也没有通过电话了。而她——却是我从学校及出到社会的相当一段关键时间里,曾经给予我不少鼓励、帮助和最好、相互最了解的同学之一。更值得注意的是,那时,她虽然不算长得特别漂亮,但是我们班的尖子生,而且由于酷爱唱歌、也唱得不错,性格开朗活泼,深得同学们的喜欢。
她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从初中毕业考上中专的,读的是制糖专业,据说当年初中报考中专的分数与所在县市重点高中招生分数一样高,所不同的是,考上中专就能够获得相当考上大学一样的待遇,那时大中专毕业生还是由国家统一包分配工作,对农村学子来说就意味着跳出了家门,成为“公家人”。
电话里,她说现在广西农垦集团下的一个糖厂上班,儿子已经六岁;丈夫是个壮族青年,是他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原来与她在一个单位上班,现在调到柳州的一个分厂工作,任厂领导,由于从柳州到南宁不是很远,一般每周回家一次……
我也在电话中告诉她,至今仍然保留着她当年用钢笔书写给我那些信件。并直言不讳地说:非常怀念过去我们之间相互鼓励、相互默默支持的那段日子。
接着,我提出我们相互通过电邮交换几张各自的照片,她不好意思地说:“我平时不太爱照相,也不太善于化妆,照片不多”几天后,我如约收到了她发过来的电邮,发现附件里只有一张她抱着儿子合影的彩色照片,从照片上看,她的脸面没有太大的变化,属于是那种多年不见,仍然能够让老同学一眼就认出来的熟悉面孔。
同样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除了这张照片,邮件里没有写下任何文字。须知,过去我们沟通主要靠书信交往的时候,她的每次来信,不但写得一手不错的钢笔字,而且从来不会惜墨如金,往往一写就是洋洋洒洒、几页信纸的内容,内容的优美堪称散文般,让人阅读起来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就这样,我们重新开始了认识和交往,原以为,有了这次电话沟通的良好开始,接下来应该是商量什么时候方便相聚一次了。不久,我们第二次通电话的时候,我兴奋地告诉她,我将于下月某日至某日到南宁出差,问她是否方便抽个时间见面?想不到,她却无奈地说:“下月某日至某日啊!我正好要与单位的几个同事一起去外地学习几天”第一次商量相聚就这样“流产”了。
同年8月,听她说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他们厂进入半休息的季节,因为广西制糖业以甘蔗为制糖原料的繁忙榨季刚刚结束,剩下的是进入产品后期加工包装等环节。正好也是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她可能会趁机休假带儿子回到乡下娘家住一段日子,她说方便的话,我们一起在老家见面聊聊;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特别的事情需要,直到那年暑假结束,我都没有回过老家,第二次相约见面一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第三次相约见面的时间是2008年春节,我打电话向她祝贺新年快乐,并顺便告诉她我们全家回老家过年,电话里她说正好回到娘家探亲,我便立即发出邀请,希望她与家人趁此难得机会到我家作客(她娘家在乡下,我家早几年已经搬到市区,认为她到市区来会方便些)。
她说“好啊!不过天公不作美(那几天都是小雨),我征求一下儿子什么意见”,最后是她儿子不同意,她儿子说:在城市住久了,什么好吃好玩的没有,何况过几天就要回南宁,很喜欢乡下热闹又充满乡土气息的过年气氛,喜欢与乡下的小表兄弟、小表姐妹玩,那里也不去。最后,她说:尊重儿子的意见,来日方长,希望有机会再相聚。
转眼,几年过去,虽然也一直保持电话联系,但我们至今都还没有机会见过一面,其中原因,既有最初几次相约未果的遗憾,也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相互都感觉到,好像没有刻意制造见面机会的必要。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相见不如怀念”。感谢她,给了我一份纯真、美妙的友谊。
2015年国庆节,决定回老家一趟,临行前一天中午,突然手机响起,一看来电显示,是她的电话……(未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