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有修养、有前途的人,不会随便说这两个字!
我们说话的时候,常常把“随便”挂在嘴边上。
比如请客吃饭时,总是说:“没有什么好菜,随便吃点。”实际上菜肴十分丰盛。
反过来说,客人真的随便吃喝,丝毫都不客气,即使宾主交情甚深,主人看在眼里,也会不太舒服:又不是只有你我两人,当着我的妻儿,你也未免太随便了!
可见,“随便”表面的意思有两种:一是随意、任意,一是不拘束、不认真。
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起来却有三种含义,并不是那么“随便”。
代表看看你的诚意
人家问我要什么?我说“随便”,意思就是说:衡量你自己的能力,可以提供什么。
我们认为,我说“随便”是不想为难你,如果你真的“随便”,就是轻视我。
如果我到你家做客,你问我喝什么,我说“咖啡”,你没有,岂不是很尴尬,所以我只能说“随便”,给你留了面子。
你虽没有咖啡,但是给我端上一杯好茶,我自然也很高兴,因为你没有“随便”应付我。
但是,你真要“随便”给我一杯白开水,那我肯定不高兴:“如果只有白开水,何必问我喝什么?”
你请我吃饭,问到哪里用餐?我当然不能直截了当地提议上豪华酒楼,万一你认为那样不值得,我岂非自讨没趣?不过我也不愿意自贬身价,一开口就选择普通餐厅,非但显得土气,对方也未必领情。
最好的办法,还是说“随便”。至少可以了解你认为拿什么招待我最合适,进而了解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以便调整自己所应表现的态度。
你经济拮据,只能够请我上普通馆子,我照样吃得高兴,因为你够诚意,我不在乎吃什么;如果你手头宽裕,豪华酒楼也请得起,却只请我上普通的馆子,我就知道你不够意思。
所以,“随便”绝对不是含糊,而是在和谐中找到合理的一个代名词。在中国社会,如果你真的随随便便,一定没有前途。
表示单凭物质不足以表达全部的敬意
必须拿精神来补助的用意
以请客吃饭为例,主人即使准备很多佳肴,仍然说随便吃点,意思是这些菜虽然很好,但总觉得应该有更好的,才足以表达主人对贵宾的敬意。
如果客人认为过于丰盛,就会说太破费了;如果客人觉得不过尔尔,既然主人说了随便吃点,那客人也不会不满。
如果东西非常好,我们也会轻描淡写地说“随便买的”,这不是谦虚,而是我们认为精神重于物质,“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同时,也希望对方不会有受之有愧的负担。
如果东西并不好,一句“随便”,表示我已经尽力,希望你能够谅解。我们讲究尽心尽力,只要尽力而为,对方多半是会体谅的。
我们很会去听话背后的言外之意, 你的“随便”背后有没有用心,别人心里清清楚楚。
暗示我有我的意见
只是不便说出来
比如上司征求下属的意见,下属绝不敢说“随便”,而是请上司做主。因为说“随便”,就意味着下属有自己的意见,只是不方便说而已。
其实,“随便”正是孔子的无可无不可的体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时时有变化,如果丝毫不加考虑,冒冒失失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很可能使对方为难,不如将心比心,先说“随便”,好让彼此有个商量的余地。
既然无可无不可,“随便”就不是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地都通用的。
有的时候,随便说“随便”也会给对方造成困扰。
例如,晚辈对长辈最好别说“随便”,否则就显得太随便。
朋友之间也有不宜说“随便”的情况,同是请客吃饭,说“随便”可以让主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但是如果主人境况不好,要保全主人的“面子”,就不宜说“随便”,最好说:“我最近肠胃不好,很怕油腻,就在附近这家饭馆吃点素菜就行。”
有人托你帮忙,要请你吃饭,你就要暗自盘算一下,“吃人家的嘴软”,背负人情太重,哪里敢说“随便”,赶忙借故推辞,心领为上。
“随便”并不是差不多,而是以合理就好为原则,应该说“随便”的时候,才可以说,不应该说的时候,就不可以说。
别人在对你说“随便”的时候,如果他不是随便说的,那就等于说:“你自己想想,怎样才合理;只要合理,我当然就随你的便!”
“随便”也绝不是马马虎虎,我们将心比心,既不希望人家马马虎虎待我,当然也就不可以马马虎虎对待别人。
该“随便”才能随便,不该“随便”绝对不可以随便。
一个有修养、有分寸有前途的人,是不会随便说“随便”的,他一定有自己的用意在里面。
总之,我们一方面不可以随便说“随便”,另一方面也不能够随便理会或处置别人的“随便”。以“不随便”的态度来“随便”,才符合合理的标准,也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
本文内容:曾教授《圆通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