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明白有多难

随着教学资历的增长,我对艺考生在即兴口语中所表现出的问题也愈加明确。客观地说,播音学子们经年累月养成的一些表达习惯,并不是他们的专属。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问题是中国学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浸染在东方文化下的人们的一种思维特性。当然,我们无需从优劣的角度来进行东西方在语言表达上的对比。不过,如果只是单纯在应试技巧的层面上来进行探讨,其实双方之间能够有很多的借鉴。

今天的发文我想和读者们分享我最常在即兴口语课堂上看到的几类问题。之所以提出这几个学习误区,首先是它们是比较常见的,不论是南方学生还是北方学生,堪称通病,因此具有普遍性。再者,这些问题有着强烈的传承性,几乎已经成为了每一届考生的硬骨头,师哥师姐如是之,师弟师妹还稳稳地传承下来,成为了即兴口语教学的顽疾。

1 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想把首要的问题称之为“犹抱琵琶半遮面”,可以理解为对自我观点的遮遮掩掩。

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一方面,我们常说“以和为贵”,做什么都要讲究心平气和,以免伤了互相的和气。同时,中华文化中还推崇“悟性”,我的理解这是一种综合的感悟能力。比如要懂得在一段冗长的文字里嗅出作者的意图、观点、倾向,还比如能够从碎片化的、感性的叙述中总结概括出理性的概念,甚至是归纳为某种方法、公式。另外,这种“悟”应该是双向的,即不仅要会接受和解读这类信息,还要掌握如何制造这样的信息。因此,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在应试型口语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像是观点模糊不清,逻辑性不强等等。简单地说,就是“我不管你听不听得懂我的意思,反正我(自顾自地)说完了”。

随便挑出一道考题都能对以上问题予以佐证。如“央视主播入驻短视频平台,你怎么看”。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学生以这种思路作答:最近啊我们看到了一些央视主播入驻了像是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他们在这些平台上开辟了新的节目,这可以让观众看到这些平常正襟危坐在主播台后面的主持人们一些不同的样子。比如在《主播说联播》里....学生开始了举例。看上去滔滔不绝,也不失流畅,可我着实有一种望眼欲穿的心态——我在等他对题目中“你怎么看”的解读,即答题者的意见?观点?说的更明白点,你对这个新兴的传播现象持有什么态度?这到底是一件值得其他传统媒体去效仿的好事,还是打破了传统媒体主持人一直以来的权威性,进而削弱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其实,我们仔细来看,能发现学生们迷失在了对题目所指现象的解释当中,而忽略了对自我观点的提炼。观点,是逻辑的生发,也是后续思考的起因。失去了清晰明确的观点,再有满腹经纶也是白搭。

2 诲人不倦好为人师

另一个集中表现的问题我想是“诲人不倦好为人师”。学播音的同学们太爱说理了,而且往往都还是说教型的大道理。通过学生们做过的一道道评述题,我甚至可以完成一幅“当代最完美中国人”的画像。为什么这么说?你看,谈到交通安全的时候,“我希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越来越少”;谈到追星的时候,“我希望大家都理性追星”;谈到食品安全的时候,“我希望大家不要制假售假”;谈到996工作制的时候,“我希望企业要重视员工健康”。这样的话语你熟悉吗?播音生的笔下描绘出一个完全乌托邦化的社会,虽然这个愿景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但如果人人都在考场上这么答,你还怎么脱颖而出呢?

我想,解决播音生这种双脚离地的问题的方法也并不复杂。重新回到题目中去,认真思考和审视这一现象的现状,有什么是你能解决的,什么是你无法解决的,而不仅仅是喊毫无意义的口号。当然,你有可能会说“那老师按你这么说的,我觉得任何考题里说到的现象都是我作为一个高中生所无法解决的”。我的回答有两点:一,并不是所有的考题其回答目标都是以“能得到解决”为终点;二,当你开始做这样的思考时,你已经开始朝着自我批判迈进,这就是一种进步。

今年的考试大幕即将拉开,希望能通过我的这篇小文,给同学们备考之路的最后一段,带来些许的促进。(惭愧,我也未能免俗地以“希望”结了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