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45天|【现代文】小说突破(2)——句段作用

分析概括局部情节(句段)作用

1.读懂情节(句段)内容——前提

对这种涉及局部文字的题型,无论是分析某处情节作用还是回答句段作用,均需要对局部文字细读、深读,理解它们到底写了什么,有怎样的层次,甚至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只有弄清它们写了什么内容,有怎样的层次,以及为什么写这些内容,才能答好题,避免答题过程中的空泛和贴标签问题。

2.抓住关联,活用角度,学会转换——关键

(1)抓住关联

凡是涉及文本局部的题,几乎考的都是整体,所以,抓住局部与整体的关联相当重要。既要抓住情节与前后情节、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又要抓住情节与结构,与环境、人物、主题各要素间的关联。单就句段与上下文的关联而言,常见的关联有总与分、虚与实、正与反、抑与扬、主与次、过渡与转折等,这些,都是答题时需要充分考虑的。

(2)活用角度

答这类题,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如单答情节、结构方面的),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按照“四循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一读者”的模式答题。个别题目还要考虑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不过,这几个角度,不是任何一个题都要面面俱到的,而是要与局部文字的内容特点充分结合,从具体的文字出发,不可硬贴标签。如文字只是在叙述,而无景物描写或情感倾向词语,则不必硬答成: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3)学会转换

这一点主要针对小说的句段作用而言。小说句段的作用首先取决于它所在的位置,在开头和结尾,作用显然不一样。更主要的是,小说句段的作用要视其内容而定,而句段的内容往往又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从表达方式看,有侧重于描写的,有侧重于叙事的,有侧重于抒情议论的,或兼而有之;从对象上看,有的重在写景,有的重在写人,有的重在事件,或兼而有之;从与全文关系看,有的是引子,有的是插叙,有的又是补叙。因此,要回答这类题目,一般只要依据内容特点,将句段作用转换成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等在全文的结构作用即可。即给局部文字分层,分别找出哪些是概述交代,哪些是景物描写或细节描写,哪些内容是聚焦人物关系;然后分别转化为相应的情节(概述交代)、人物形象及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3.分析结尾作用(效果)——重点

从小说的部位看,结尾或结尾情节无疑是最热的了;有的以分析鉴赏层级考,有的以探究形式考。无论是用哪种层级,答题时必须注意:

(1)根据结尾类型,对其表达效果作更有针对性的思考。

①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这种结尾,能使平淡的情节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②留白式。这种结尾,耐人寻味,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③以景作结式。这种结尾,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照应题目,首尾呼应;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烘托人物形象;升华深化主题/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2)小说结尾各有不同,其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

考虑结尾的艺术效果,应从其具体内容出发,综合全文,从上下文结构、人物、主旨、氛围、语言、读者等多个层面作答。具体有:

①表现手法上,是否与前文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主题,发人深思。

②主旨上,深化(升华)主旨,含蓄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③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经历、命运、能力等。

④故事情节上,是否照应标题和开头,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

⑤氛围上,是否形成小说的独特艺术氛围。

⑥读者上,是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体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