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父亲告诉我:袁隆平发明了杂交稻救了我(有声)
稿源:掌上长沙
2021-05-27 21:3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标签。
袁隆平走了,至今我还不能接受这是真的。此时此刻,我以前采访过袁隆平的那些事、那些话,总在眼前浮现、耳边回响……
2004年5月14日,黄花国际机场。袁隆平院士载誉归来,捧回了在以色列荣获的“沃尔夫农业奖”。我随省领导和袁隆平夫人邓哲女士等在机场迎接。
一下飞机,袁隆平即被欢迎的人群包围。袁隆平笑容可掬:“我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农业领域最高奖的中国公民,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光荣,这是一个国家的荣誉,也是世界对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度肯定。”
他还告诉我们,他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多产种子公司总经理韦雷德·耶莎迪女士签署了中以联合研发“超级杂交水稻”协议,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取得进展。
袁隆平以前说过,他要干到80岁。这次载誉归来,他对我们说,“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一直干到底。科研人员应该勇往直前,有一种不断向科学技术高峰攀登的精神,不能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躺在功劳簿上。”
这一年10月,袁隆平和非洲水稻专家蒙蒂·琼斯博士共同被授予“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吃饭依赖外国,必将受制于人!”这次采访,他信心坚定地说:“中国人能自己养活自己。”
今年3月,91岁的袁老还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工作。即使在长沙住院病危之际,他每天挂念的还是水稻。“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一直干到底”的誓言,他做到了!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爱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06年9月27日,长沙市首届农运会开幕式及大型文体表演在贺龙体育中心举行。在休息室,我看到袁隆平走了进来,便上前握手迎接。时任市委副书记余合泉向袁老介绍,“这是小程记者,益阳伢子。”
袁隆平问:“我有次去益阳,你采访过我?”“是的,是的。”我连忙回答。
我没想到袁老还记得益阳那次采访。那是1999年夏,袁老来到益阳南县查看超级杂交水稻示范区生长情况。当时,正在田中除草的农民看到袁隆平来了,纷纷走过来,要与袁隆平合影。我没想到袁老一点架子都没有,他欣然同意了。袁老看到我有相机,便要我给他们拍合影。
这是我第一次与心仪已久的袁老相遇。我采访了他的“两个梦”。采访中讲到我是学农的,转行当农业记者是想更好地宣传普及农业技术。袁老连忙说,“好!学农好。当农业记者可以发挥你的优势,也是为农民服务。”
在那次开幕式上演出的《希望田野》以歌舞诗画演绎了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袁隆平走上可以乘凉的稻穗彩车,献上了一曲悠扬的小提琴独奏,以他的多才多艺,为农民兄弟勾勒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
袁老说过“你们年轻人不知道,肚子饿起来真难受”。我父亲告诉我,我上面其实还有两个姐姐,是饥荒饿死的。后来生了我,是袁隆平发明了杂交稻,有饭吃了,救了我。所以,我高考时报考了农学。
这两天,前方悼念袁老稿件纷纷发回晚班。我编处这些稿件时,几度落泪。
袁老累了,只是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再见,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