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吕富元老人讲商都的故事:巴达木图庙
巴达木图庙,又叫“小马王庙”,俗称小庙子,是塞外闻名遐迩的一座古刹。她座落在商都县城东30公里处的十八顷镇北、巴达木图山南麓的山脚下。该山远望像羊蹄状,故人们称为“元宝山”、“两瓣子山”或“牤牛蛋山”,现在叫莲花山。
该庙依山傍水,面向平川,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庙宇建筑引人入胜,尤其是该庙的庙脊塔尖上,风磨铜质的“仙鹤”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美丽动人。进庙后直观巍峨的寺庙和白塔、紫红色高墙所构成的图画,十分庄重和精美,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整个庙宇雕梁画柱,富丽堂皇,气势雄伟而壮观。它是察北坝上和乌兰察布地区的一颗文化明珠,佛教圣地。这座庙经历了近三百年来的历史沧桑,承受了不同时代的风风雨雨。
巴达木图庙(小庙子)始建于清朝雍正六年或七年(1728年或1729年),经过十三年的建设,于清乾隆六年正式落成。建庙开光时,康熙皇帝亲自授予以蒙、汉、藏文题词的“仁华寺”金匾。因其北靠巴达木图山,乡亲们称之为巴达木图庙。
庙院正南面是山门,由三个大门组成,中间大两边小。该庙鼎盛时期有喇嘛500多人,建庙初期拥有草滩5000多亩,分散在庙宇四周:东起杨海城村,西至三合村,北至郭家村和板申图,南至胡家村和泉脑子村。
牧场上饲养着上万头牲畜,主要供养着全庙喇嘛们的生计。后来由于垦荒种田,外来人与日俱增,农民和草滩争地,对庙的收入生计造成了很大影响,庙内主持为了防止滥开草场,便采取了集中让地的办法,即卖掉了牲畜,用钱再买回耕地360多顷,又将耕地租给百姓们耕种,用租金维持喇嘛们的生活。
小庙子建于商都牧场之前,此庙原属于黄旗管辖,它是黄旗著名的五大庙之一,后来划归商都牧场。此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庙会,一是农历正月十四日,二是农历六月十四到十五日。这两个庙会均在莲蓬寺大门前分别举行1至2天。
最大的庙会是六月十五,庙会期间由庙内喇嘛身着舞装,头戴动物面具,跳着古老的民族舞蹈,并有古老的民族乐器伴奏。每次庙会,特别是六月十五时,各方商贾云集,观赏人群如潮,商贩摊点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这样不仅为庙会增添了喜气光彩气氛,也促进了物资贸易交流,密切了蒙汉民族之间的情感,增进了友谊。
巴达木图庙为什么俗称“小庙子”?因她在建庙时,东北方向三十里外已建起一座马王庙,该庙建于1666年(康熙五年),位于商都牧群的宝音德力格尔山阳坡处(今化德县白土卜子乡大庙沟村西),人们都称此庙为“大庙”,后迁建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哈音海尓瓦苏木驻地。
巴达木图庙建成后,人们因袭大庙的称谓称其为小庙。其实,巴达木图庙的规模要比大庙大的多,但因其建筑时间靠后,只能屈居于小庙之称。这正是:“大庙不大,小庙不小”。当地人习惯将其称作小庙,依附庙宇生活的蒙古营子也叫作小庙子嘎查。
参考资料:吕富元《话说商都事》
“人文商都”公众号中所有原创图片和文字,除“腾讯天天快报”外,未经允许,任何媒体和公众号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邢军律师长期从事刑事辩护、 法律顾问、 合同审查、民事代理等法律业务,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能最大化地减少委托人的烦恼!真诚欢迎您的光临和咨询!
律师事务所地址:法院西50米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