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阳:记忆中的碾房
在过去,每一个村庄里的生产小队都有自己的场院、饲养院、粮仓和碾房,这些都是生产小队必不可少的设施,属于小队的公共财产。碾房里有碾子或者石磨,那是社员们加工粮食的重要场地。我当时下乡的屯垦队大陆公司村由六个生产小队组成,当然就有六个碾房。
碾房一般都建立在离饲养院不远的路边上,是个极其简陋的土坯房子,这土坯房子都有一个通风透亮的小窗口,靠着一面墙,布置有一个土台子,可以让人们在加工时粮食时使用。为了遮风挡雨和防止牲畜进入,门口上都安装有一扇非常简陋破烂的门。
平时碾房是很荒凉的,因为无人使用。但是到了秋季,由于有的人家快要断粮,于是便急着来加工刚刚收获到手的农作物。碾房最热闹的时候是年底,每当过年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在此忙着排队使用,有时到了夜间这也不停歇。
石碾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能以人力、畜力,使石质碾盘做圆周运动依靠碾盘的重力对收获的颗粒状粮食进行加工。 它是逆时针推动的,可用于磙压、碾轧,如碾米、碾谷、碾莜麦粒等作业任务。
人们在使用碾子时一般都是跟小队里先借来一头毛驴,在毛驴的眼睛上遮上一块布,然后让毛驴牵动着碾子围绕碾盘转圈圈,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大概就是怕毛驴眩晕或者是怕毛驴偷吃食物。
人跟在毛驴的后面,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簸箕。把碾好的粮食放到筛子或者箩上晃动,让粮食或者面落到大叵箩里面,然后,把剩下粗糙的颗粒再倒在磨盘上继续碾压,就这样反复的筛倒,直到把米面都磨得剩下不能再磨的皮渣为止。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石制工具机械。石磨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一般是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接面粉用的石或木制的磨盘上摞着磨的下扇(不动盘)和上扇(转动盘)。两扇磨的接触面上都錾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上扇有两个(小磨一个)磨眼,供漏下粮食用。两扇磨之间有磨脐子(铁轴),以防止上扇在转动时从下扇上掉下来。一般磨直径80厘米左右,一个人或一头驴就能拉动。
用两块有一定厚度的扁圆柱形的石头制成磨扇。下扇中间装有一个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以后,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绕轴转动。两扇相对的一面,留有一个空膛,叫磨膛,膛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罗筛去麸皮等就得到面粉。
在过去,碾房不仅是老百姓粮食加工场地,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聚会、唠嗑、产生爱情、传播趣闻的中心。这里产生过故事,也传播着故事,人们在这里说东道西、说长论短,这个简朴的小天地就是当时人们娱乐的大舞台。
老百姓对碾房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人们吃的莜面、白面、小米、黄米,哪个能离开它的帮助呀!过年时,百姓会把它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上一幅对联。平常谁家有了白事,出殡的时候,到了碾房,全部人马都要停下来拜一拜碾房再往前走。可见,碾房在农村人的心理位置上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