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约稿】为自己作序

《文艺众家》
做有温度的自媒体

先前也曾有书出版,每次都是请名家为我作序,因为名家一言九鼎,总想让他们给我作个评价,一是壮自己的门面,二来可抬作品的分量。后来也偶尔有人请我给其著作作序,方知写“序”这个东西,是很让人为难的。主要是有很多话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可又不能不说。对于好书,说好容易,不好或不怎么好的书,要说好就有违心愿,但又不能照不好的明说,无奈之下只好拣好的说,不好说的就一隔而过了。最后读者看到的是一篇名家的溢美之词,于是乎,读者就跟着名家的脚印走下去,走到最后就有被名家所误导的感觉。

其实不是名家看不出这个问题,而是名家心中明白,谁的书都不是为了让别人批判而出的,包括名家在内,如果写一篇批误揭短的文章当序言,那岂不是让写书者难堪,让读书者没读而先弃置?

世上的人,心理大致相同。

所以,今天当这本《和平的断想》即将付锌之际,我就产生了为自己写序的念头,我虽非名家,但这是我自己的作品,无论怎么说,说什么,都可以不让名家左右为难。

我给这本书起名叫《和平的断想》,书名可以作几方面的解读,它既是一个老兵关于和平的一家之言,又是一名军人在和平时期对和平的思索,还是战士对战争的偶思碎想。

我一直认为,军人可以生活在和平时期,但对和平的思索却不能只停留在和平的日子里,不想战争的军人是不能胜大任的军人,忘记战争的战士是欺世盗名的战士。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改革开放那年从的军,当初是为了能吃上好面馍而走出中原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的,进了军营,我不但吃饱了饭,吃的还是纯好面的大蒸馍。可当我缺乏营养的肚子被纯好面的大蒸馍填饱之后,我却发现人需要填饱的不光是肚子,还有思想。

我曾是学生,学生的思想是胸怀大志,好好学习,怎样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和学校的培养;

我曾是农民,农民的思想是科学种田,春耕夏作,怎样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年年获得大丰收;

现在我是一名士兵了,士兵是扛枪打仗的,我该在我的脑海中填入什么样的思想?

正当我迷惘的时候,边境上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我所在的连队要抽调一批战士奔赴一线参战,抽的都是军事素质好的老战士,我们是新兵,自然不在抽调之列。虽然我所在的连队驻守在内陆,离边境还有很远的距离,但那些天连队上下却弥漫着浓浓的战争的气氛,战争一下成了军营中惟一的话题。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我明白了我需要填饱的思想是什么,不正是对战争的思考么。

我是一个兵,我不可能去思考战略问题,我只能把我的每一班岗站好,把班长交给我的训练指标超额完成,把连长听他连长讲的战斗故事牢记心中。做到像那些被抽到前线去的老兵们那样,一旦祖国需要,拉之能出,出之能战,战之必胜。

没想到这兵一当就当了三十多年,没想到这三十多年中没再遇到过战争,没想到一直想参加战斗冲锋陷阵的我,当兵三个月后就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从此再没有返回过训练场。

三十多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岁月啊,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我个人也从一个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步入了人生的中年阶段。

岁月无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岁月无情,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但有一样是没变的,那就是战争的危险一直存在,并且从没减弱过。

岁月无情,也改变着我对世界的认知,但有一样是没变的,那就是我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尽管我知道我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是无为的思考,既不能改变战争的格局,更不能消除战争的存在,甚至无法降低战争的危险,我的思考充其量只是一个老兵的职业和使命释然。可我不能不思,不能不想,不能不对世界风云变幻中的中国,多一份忧虑。

这是每个军人都不可或缺的忧患意识啊。

我不是运筹帷幄的将军,我不能把我的思考变成命令让别人去思考和执行,所以,我只能把我的思考化作歌唱,歌唱和平,歌唱和平中的祖国,歌唱为和平而站岗放哨的军人们。

我这些只言片语也许不能让和平永驻,让战争从此永远走开,但在我们长期的和平之中,也决不能忘了战争与和平其实只有一层纸的距离。

纸可以把视线遮挡,但被遮挡住的东西不是不存在的东西。当它挡住你的视线的时候,你可以看作什么都不存在,一旦纸捅破了,你会发现你早已是置身其中的。一层纸是脆弱的,什么外在的力量都可以把它击穿,比如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火星儿,一个不起眼儿的小雨滴儿,一颗被大风吹来的小沙子儿,甚至撒娇斗气中随意挥舞的一个兰花指……

作为军人,身在军营,一切与兵无关的话题我都不说,不是谁不让我说,而是与我无关。

因此,我的和平的断想,是一个老兵对和平的断想。

作家档案

张国领:河南禹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历任电视编导、文学期刊《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18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金奖等,作品被收入《我最喜爱的散文》《军事文学年选》《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责任编辑:白庐 立秦

(0)

相关推荐

  • 好影推荐|《他们已不再变老》:还原色彩的一战

    战争是残酷的,和平年代,虽然有众多战争片,但没经历过战场的我们,其实并不是很能体会真正的战争是什么样的,我们只能在一些记录中知道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然后有一部纪录片,完整的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战争 ...

  • 请记住2.17 纪念自卫还击战胜利42周年

    1979年,越军经常炮击边境地区,我军被迫自卫还击战!  经历了这一场战争,  却让所有幸存参战老兵们至死也难以忘记的具有历史一定意义的战争.2.17凌晨,  为了保卫祖国边疆领土和人民的安危,维护我 ...

  • 【众家约稿】山村的石磨推着转

    山村的石磨推着转 张国领 自小在山村长大,村上的几盘石磨至今难忘.原以为这是老家白峪村特有的东西,走出白峪村之后才发现,它是中国人用了上千年的劳动工具. 石磨原理简单,就是把两块直径约六七十公分.厚度 ...

  • 【众家约稿】查文瑾诗歌6首

    美的另一种读法 挡风玻璃 就是雨的手写屏 它正着写 我坐在车里反着读 才觉得大美 2017.7.27 捕捉 我怎么拍 都拍不好小院里 一簇稍高于脚脖子的毛莠莠草 直到单膝跪地 才将它们此生 最骄傲的一 ...

  • 【众家约稿】小小说:儿子的画

    简芳自打有了儿子,她生活的意义就全部是为了儿子了.用简芳自己的话说,简芳的后半辈子都指望儿子呢. 儿子两岁半,简芳给儿子报了舞蹈班.报了钢琴班,还报了游泳班.简芳说,不能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儿子很好动 ...

  • 【众家约稿】大红柿子挂枝头

    农彦云: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柿子上了集.意即柿子熟在九月里,且集市上已有售.秋日,霜降接踵而至,落叶缤纷.此时,便是柿子的收获季节.硕果累累的柿子,恰似过年上搭下挂红艳艳的灯笼,布满枝头,丰盈妩媚 ...

  • 【众家约稿】西轴功臣 风范永存

    西轴功臣  风范永存 一一回忆老领导吕宪章 听到老领导吕宪章逝世的消息,我深感悲痛.他的音容笑貌不断在脑海中浮现,亲切的教诲犹在耳畔回响.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我在厂部办公室,有幸在他的身边 ...

  • 【众家约稿】累了去睡,苦了去醉,黎明到来又是一天新的开始

    老了,彼此都是沧桑的面容. 相见了一笑,贵禄么? 对方的眼眸先惊疑而转欣喜,之后相互伸出了手,紧紧地握住. 哈,你还好吗? 端详着这位昔日的同窗,他已微秃的顶,胖胖的身材,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挎兜. ...

  • 【众家约稿】怕见老街

    老街不长,从南到北也就一里多路.青石板的路面有些斑驳,有些凹凸不平,还有点儿潮湿--但人走在上面却会感到很舒服.那时的街上很少能见到汽车,偶有一辆经过,老街的人就都觉得新鲜,恨不能多看上两眼.街上的人 ...

  • 让钱钟书、杨绛都愿为其作序的大师之作《念楼学短》凤凰网凰家尚品

    艺术无边界,也无距离. 现在,人们可以用各种手段复制名画,用各种语言分析名画,甚至可以使用高科技把名画以动态的形式搬到网络或舞台上.若是一时兴起想欣赏,打开手机便可. 之前,<蒙娜丽莎>. ...

  • 【文艺众家 第86期】(包作军)乡村童谣

    乡村童谣 作者:包作军 baozuojun 挖瓷果 瓷果这个名字是我主观臆想的,我不知道别处有没有这样一种独特的东西,虽然深埋淤泥里,却洁白如瓷.家乡人叫她茨果,或者茨瓜,我以为不如叫它瓷果,或许来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