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不想当宰相的厨师不是好中医
伊尹,名挚,别称阿衡。商朝开国的宰相,又是一代厨神,还是中医的祖师爷,他一生的成就,可以用“不想当宰相的厨师不是好中医”来概括。
伊尹画像
伊尹出身卑微,传说他母亲是一个居住在伊水边上的采桑女,梦中神人向她预报明日将有洪水并劝她自顾逃亡。但采桑女为了拯救四邻而奔走呼告。采桑女因违背了神谕所以化为空桑,伊尹就降生在空桑之中。后被有莘氏的采桑女救出,带回去献给有莘氏的首领。有莘氏就让采桑女来抚养他,他的养父是一个厨师。
伊尹自幼聪明好学,在莘野农耕之余,还学习了厨艺,以及治国之道。因为他学有所成,所以被选为有莘氏的“师仆”——以奴隶身份而作为奴隶主子弟的家庭教师。
杜本:《伊尹耕莘图卷》
据说,商汤求贤若渴,闻伊尹之名,备下厚礼去聘用他。但有莘氏不愿伊尹受聘,所以商汤只得转而迎娶有莘氏之女,让伊尹作为陪嫁跟随而来。商汤既得伊尹,遂拜为老师。伊尹之别称“阿衡”(是“阿衡”,不是“阿蘅”,阿蘅是黄蓉的妈妈),一说即“师保之官”,波斯语“阿訇”最初曾译作“阿衡”,就取自此典。
伊尹辅佐商汤,最终灭夏兴商,成就一代伟业。商汤封他为尹,所以世称伊尹。《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因其对商朝建立之贡献巨大,所以又被后人尊称为“商元圣”。
老子《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伊尹就是第一个实践者,《吕氏春秋·本味篇》(或称《伊尹本味经》)记载了伊尹的烹饪理论,他认为:“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这段文字被后人总结为“火候”及“调和五味”,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华烹饪的核心思想。
《伊尹汤液经》
伊尹认为,甜酸苦辣咸,是食材本具的属性,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配比并借助水和火的力量,去除异味,发挥美味,烹制出佳肴。他这一理论,运用到中药材上,就成了汤剂。在伊尹之前,都是用单独一味药来治病,伊尹发明了将药材配比之后,用组方来治病,从而有效地控制药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伊尹将用药经验整理成文,就是《汤液经法》(或称《伊尹汤液经》)。中医界认为,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是在《汤液经法》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
晋代皇甫谧就认为:“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伊尹的思想出自道家,所以他给医方取名了时候,使用了很多道家名词,如大小青龙汤、大小白虎汤、大小朱乌汤、大小玄武汤、大小阳旦汤、阴旦汤等。这些道家元素后来都被《伤寒杂病论》继承下来。王好古认为:“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清代陈修园也指出:“明药性者,始自神农,而伊尹配合而为汤液。仲景《伤寒》、《金匮》之方,即其遗书也。”
常见的伊尹造像,都会抱一个铜鼎模型,以体现其“鼎和五味”——将烹饪之理用于治国的特点。这个奴隶出身的宰相,兼为厨师和医生的祖师,的确当得起政治家、思想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