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为何立马停手?看这13个字,换你也得停手

“刽子手”通常指的是执行斩首、处决犯人的行刑者,斩首属于极刑,因此作为“夺取性命”的行刑者并不会留下自己的姓名,并且有一条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规定,那就是一个“刽子手”只能执行九十九次斩首。

在古装影视剧中,会有这样的片段,当刽子手高举起刀具,太阳处在正上方时,就听到有人快马加鞭过来,大喊:“刀下留人”,即使刀离犯人的脖子只差几寸,刽子手都能够立马停手,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会停手?看这13个字,换成谁都得停手。

这13个字便是“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堪问陈奏”。意思是说:被判死刑的人临刑时还在喊冤,就要重新再审理案子,上书说明。此话出现在宋朝的律法中。

最早有关斩首的规矩,是“秋后问斩”,《礼记·月令》中如此讲到:“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秋冬行刑”的最早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古时,人与自然有着很多的联系,秋冬是万物凋零的时期,因此人“顺应”自然现象,在此时执行死刑,宋朝有律法是“从立春到秋分,除犯恶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杀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决死刑。”

另外,斩首之刑一般是要等到午时三刻才执行,古人认为杀人属于“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也还是会来纠缠行刑的刽子手等人,于是刽子手通常也长得是凶神恶煞,在午时三刻这种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这样鬼魂就不会且不敢找上门。

宋朝是我国一个很开放的朝代,曾也繁华昌盛,也出了许多清廉正直、秉公执法的官员,如包拯,是我国著名的清官,他为官期间,少有冤案发生,也是因为宋朝注重一个人的性命。

为了避免出现冤假错案,因此在律令中加上“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堪问陈奏”。若是刽子手违抗这一规定,听到“刀下留人”不停手,也是需要负责任的,并且内心的压力会非常大,认为自己杀错了人,估计会被冤魂索命,要么就是死后投胎到畜生道。

一方面是皇帝有下令,制定律法,还有一方面是道德上的谴责,因此刽子手通常也会慎重,所以听到“刀下留人”后立马停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