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席位战法深度教程 1:什么是机构盘口?如何判断有机构买入?趋势股战法的规律?(图解)

机构买入的股票,有两种好处。

一种看得到的,短线情绪溢价。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龙虎榜一出来,几家机构大买,哪怕当天是烂板,第二天也很容易会给溢价。

这个延伸出的交易模式就是,打机构板,赚次日机构席位龙虎榜高开溢价。

这种模式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得出龙虎榜,得看得到有机构买。这是外面比较常见的一种关于机构买入票的好处。

另一种是个股容易形成趋势性走势。(尤其在启动图形启动阶段)。因为机构常规的买票是持续性的,而且机构这个圈子也是很擅长内部互吹抱团的,因为整个机构的审美体系往往比较一致,所以,如果有一两家机构重点看上了某个票,放心,后边往往会有更多的机构开始看上它。因此很容易形成趋势性走法。

因此在做强趋势票的时候,判断机构盘口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佐证因素,这点平时大家注意的比较少。

而这一点,就不需要知道龙虎榜,反而出龙虎榜是坏事,因为会产生短线溢价,失去低吸买点。

这个延伸出的交易模式就是,在早期发现强趋势股苗头,开始强趋势股低吸接力玩法。

讲完好处,今天我们就来讲以上模式的最基础前提话题:如何在盘中,通过盘口看出,可能是机构在买入。

今年专栏开篇就先把机构票玩法给大家讲清楚,这是一个整套系列,涉及如何判断、如何买入,以及纯短线常见博弈机会有哪些,等等,逐个消化,我尽量用三篇文章,一个系列讲清楚。

回到正题。

如何判断一只票有机构买入,我主要看以下四点:

第一,看行业/题材和机构动态,权重占40%

行业/题材这点非常重要,机构不是游资投资,偏好特广泛,什么高价股低价股、亏损股盈利股都买,机构属于特定的只做自己研究领域内的群体,机构介入的个股背后往往离不开业绩逻辑驱动,行业反转、业绩反转,景气度提升,等等,总之是个股和行业都在向好。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的地摊经济概念涨了,这种题材机构会参与么?大概率不会,因为不是机构的菜,那光伏板块涨了,机构会参与么,大概率会,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菜。

机构选票的最基础的逻辑:是行业或者个股的未来经营业绩增速的确定。比如我们团队的险资基金经理跟我们讲股票,口头禅就是:这个公司好啊,明年有30%增速。这个行业好啊,明年有20%增速。这个增速通常指净利润,或者营收。所以这是经营业绩长趋势向好,这是机构审美的最经典底层逻辑。

到底是不是机构的菜,有个简单办法是,券商卖方研报平时推荐的方向最容易有机构席位买入,比如光伏、水泥、精装修、消费电子、生物医药,这些是机构的家常菜,所以这些板块的个股涨停,那么出机构龙虎榜的概率很高。

(小贴士,鉴于很多读者并不一定熟悉资本市场的结构,我大致介绍一下,所谓卖方,通常指券商或者第三方股票研究机构,他们出研究报告,给出买卖建议。而买方,通常指管账户管钱的,比如险资权益部,公募基金,券商自营资管等,都叫买方。)

反之,券商研报平时几乎从不提及的行业或个股,他出机构龙虎榜的概率就很低,都不是机构的菜,机构当然不会买入,比如省广集团、君正集团,涨的再NB,机构他们也不买啊,因为不是他们的体系玩法,除非是假机构。

机构动态指机构平时出的研报或者调研纪要,前者很常见,后者很少见。对于研报,现在平台型的软件主要有慧博和东财的choice,wind相对太贵对普通人不友好,前两个就足够,如果有这些软件,平时多刷刷研报就行。

举个例子。

7月31日,当天盘面有几只涨停板,环旭电子、领益智造、宏发股份、赛腾股份,当然有些没有出龙虎榜,当时领益智造出了,机构和北上资金买入,如果你盘前看到相关信息。

发现机构正在“推荐”他们,就知道他们的逻辑是这么回事了,如果你提前知道机构在讲什么,那当这些票涨停,你自然也能知道有哪些资金再买,机构刚讲过,机构购买可能性自然高。

如果你没有看研报的软件,那么也没有关系,现在主流的交易软件都开放了研报功能,因为是免费开放的,所以时间上多少有些滞后,不过如果你不是做第一手追高,即使滞后点也没问题。

看个例子,个股随便拿一个,创世纪,这是8月7日的三日龙虎榜。

东财软件,打开个股分时图界面,在下方标签栏能看到研究报告,对,这是券商们对个股的研究分析。

同花顺的也在个股分时界面下方栏目标签,标记是个股研报。

类似还有通达信,我不贴图了,都在分时界面下方。如果觉得这些不够全,还可以去个股F10,以同花顺为例,去F10找盈利预测,最下方都是机构给的研究报告。

讲这段的意思就是,知道到底有没有研报覆盖你的票,如果你的票有很多机构研报覆盖,机构座上宾,那么当他涨停时大概率(并不是一定会有)就有机构龙虎榜,拾荒网炒股,专注短线技术技巧进阶。如果你的票平时没有机构研报覆盖,或者少的可怜,那么机构龙虎榜概率自然低。

比如省广集团,这是东财上他的研究报告窗口,简直少的可怜,那这种票机构怎么会买?

对了,在看研报时深度研究报告要比单纯业绩点评报告强(个股),单纯的业绩点评一般三五页,而深度研究报告要三五十页,两者的含金量显然不是一个级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