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中医治疗指南(2019)

概念
肝纤维化是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增生与沉积,从而导致肝脏组织结构异常改变,并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其本质是慢性肝病过程中的一种可逆的肝组织损伤过度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持续存在,伴随正常肝实质细胞的坏死和凋亡,而ECM不断累积,肝实质逐步被ECM形成的瘢痕组织取代,最终形成肝硬化,甚至门静脉高压或肝癌的发生,导致肝功能衰竭。慢性肝病包括肝炎病毒、乙醇、药物与毒物、寄生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免疫异常等病因所致的病程超过半年的各种肝病。因长期病因刺激、异常代谢及免疫炎症反应,可导致肝实质细胞的损伤,启动肝纤维化发生。
适应证为肝纤维化的药物
(组成及功效依据药品说明书)

(1) 扶正化瘀胶囊(片)

丹参、虫草菌粉、绞股蓝、桃仁、松花粉、五味子(制)等组成。功能:益精养肝,活血祛瘀。适应证: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用法:口服,胶囊每次1.5g、片剂每次1.6g,1日3次,宜饭后服,早期湿热盛者慎用。

(2)复方鳖甲软肝片

鳖甲(制)、莪术、赤芍、当归、三七、党参、黄芪、紫河车、冬虫夏草、板蓝根、连翘等组成。功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症见:胁肋隐痛或胁下痞块,面色晦暗,脘腹胀满,纳差便溏,神疲乏力,口干且苦,赤缕红丝等。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均可使用。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3) 安络化纤丸

地黄、三七、水蛭、僵蚕、地龙、白术、郁金、牛黄、瓦楞子、牡丹皮、大黄、生麦芽、鸡内金、水牛角浓缩粉等组成,功能健脾养肝、凉血活血、软坚散结。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早、中期肝硬化,表现为肝脾两虚、瘀热互结证候者,症见:胁肋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纳食减少、便溏不爽、小便黄等。用法:口服,1次6g,1日2次。

(4) 强肝胶囊(丸)

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等组成。功能: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适应证: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证属气血不足,湿热蕴结者。妇女经期暂停服用,胃十二指肠溃疡或高酸性慢性胃炎患者减量服用。用法:口服,1次5粒(胶囊),1日3次。

(5) 安珐特

主要成分为牛胎肝提取物、维生素B12、肌醇。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脂肪肝,肝硬化等症的辅助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患者禁用。用法:口服,1次1~2片,1日3次。

(6) 肝爽颗粒

党参、柴胡(醋制)、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炒)、枳壳(炒)、蒲公英、虎杖、夏枯草、丹参、桃仁、鳖甲(烫)组成。功能疏肝健脾,清热散瘀,软坚散结。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郁脾虚夹湿热血瘀证候者,症见:乏力,纳差,腹胀,厌油腻、口苦口干,胁肋胀满、肝区疼痛等。用法:口服,1次3g,1日3次。

文献报道抗肝纤维化药物

(1)   大黄蟅虫丸

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原为治疗五劳虚极,瘀血内结而设。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孕妇禁用,过敏者停服。临床观察发现有一定的改善肝纤维化作用。

(2)鳖甲煎丸

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消癥化积,原用于治疗疟母(疟疾所致的脾脏肿大),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肿块,近代也用于肝脾肿大属血瘀气滞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均有治疗效果。

(3)小柴胡汤

出自《伤寒论》。功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原方主治少阳病,可用于慢性肝炎与慢性胆囊炎,为国家基本药物(2005中国药典一部357页)。文献报道,该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及乙肝后肝纤维化均有治疗作用。

另有文献报道许多经验方如“复方861合剂”,复肝丸等,临床上可参考选用。

中医辨证治疗

肝纤维化的基本证候病机为虚损生积、正虚血瘀,“血瘀为积之体(标)、虚损为积之根(本)”。正虚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血瘀则主要表现为瘀血阻络。其基本证型为气阴虚损、瘀血阻络。但在肝纤维化病变的不同阶段、依患者感受病邪不同或体质差异,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常见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主要证型。在辨证治疗时,应病证结合,基本治法与辨证论治结合灵活运用。

1.基本证型和基本治法

证候: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或胀或痛、大便异常、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曲张、脉弦细等,严重者还可有面色晦暗、蜘蛛痣、肝掌、脾脏肿大、舌有瘀斑等。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益气药可选用黄芪、白术、炙甘草等;养阴药可选用生地、沙参、麦冬、白芍等;活血化瘀药可选用丹参、桃仁、当归、赤芍、川芎等。

2.主要证型与治法方药

在上述基本证型和基本治法基础上,还可针对下述证候和结合原发病进一步辨证用药。

(1)肝胆湿热证:

典型证候:口干苦或口臭,胁胀或痛,纳呆,胃脘胀闷,倦怠乏力,巩膜皮肤黄染,大便黏滞秽臭或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

代表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栀子、制大黄、黄芩、泽泻、车前子等。

(2)肝郁脾虚证:

典型证候: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善太息,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纳食减少,脘腹痞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大便不实或溏泻。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芍药、当归、薄荷、甘草、川芎、白术、茯苓等。

(3)肝肾阴虚证:

典型证候:胁肋隐痛,遇劳加重,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两目干涩。舌质红,苔薄白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一贯煎与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当归、沙参、麦门冬、枸杞子、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等。

REF.徐列明,刘平,沈锡中,吴亚云,平键.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11):1286-1295.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医贯。平台仅作分享,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表示歉意,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