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06河流与湖泊
解密04 河流与湖泊分层训练
【基础巩固】
1.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天池,湖面海拔高度为2189米,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这里湖水补给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积雪融水 D.河流水
【答案】A
【解析】长白山海拔高,为河流的发源地,没有河流补给。D错误。该区域夏季气温高,没有冰川保存,不存在冰川融水,B错误。东北存在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但积雪融水补给量较小,大气降水补给量大,为主要的补给形式,A正确。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m,年均降水量335mm,是世界上湿地分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长江源区生活着一种裂腹无鳞鱼,生长缓慢,体重较小,成年鱼体长仅20cm。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目前该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已大为好转。下图为长江源流城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在降水量与冰雪融水量恒定的前提下,植被恢复会导致长江源区( )
A.径流量年变率增大 B.蒸发量减少
C.坡面径流增多 D.径流总量减少
3.长江源区裂腹无鳞鱼的体态特征是为了适应( )
A.高寒缺氧 B.水流湍急
C.水体营养缺乏 D.多年冻土环境
【答案】2.D 3.A
【解析】2.植被恢复,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增强,导致径流量年变化减小,A错误。植被增多,蒸发蒸腾量增加,B不符合题意。植被恢复,导致下渗最多,地表径流减少,故C错误。植被恢复,导致地下径流增加,蒸发蒸腾量增加,径流总量减少,D正确。
3.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高寒缺氧,鱼类生长缓慢,A正确。落差大,水流急和鱼长得快慢没关系,B错误;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大,水体营养物质较丰富,C错误。冻土环境与无鳞鱼的体态无关,D错误。
4.下图为某地区地下水埋藏示意图,该区域地下水埋藏特点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蒸发旺盛
B.地下水埋藏深度分布不均—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C.衡水、沧州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城市、产业集中
D.石家庄地下水埋藏最浅—雨季回灌,补充地下水
【答案】C
【解析】地下水埋藏深—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总量不多,地表径流少,地下水补给量小,且人类活动用水量大,A错误。地下水埋藏深度分布不均—降水地区分布不均,B错误。衡水、沧州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城市、产业集中,用水量大,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深,C正确。石家庄地下水埋藏最浅—靠近河流,河水补给地下水。D错误。故选C。
5.每年雨季,“城市看海”的新闻会不时地出现在网上。为治理城市内涝,上海正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其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导致下渗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则可知其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下渗,根据箭头方向可知,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为蒸发(蒸腾)、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故选C。
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 ②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
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 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 ⑤有高大山脉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7.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
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 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
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 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
【答案】6.C 7.D
【解析】6.由题干可知,“世界黄金水源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纬度不是太高,但是因为海拔高,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水质天然无污染、矿物质均衡丰富,②⑤正确,①错误;由材料可知,“世界黄金水源带”水质好是因渗入岩层,与森林覆盖率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C。
7.材料“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说明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故选D。
8.透水砖起源于荷兰,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100毫米宽200毫米50或60毫米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这就是荷兰砖,也是透水砖的原型。与透水砖有相似功能的是( )
A.铺设水泥或沥青路面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绿地面积 D.增加建筑物密度
【答案】B
【解析】A.铺设水泥或沥青路面,不利于下渗,A错误;B.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下渗,与透水砖功能相似,B正确;C.减少绿地面积,不利于下渗,C错误;D.增加建筑物密度,不利于下渗,D错误。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对全球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在刚刚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至少有18万亿吨地下水被抽取到地面而没有得到补充。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水循环环节受地下水超采影响最明显的是
A.蒸发 B.大气降水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10.地下水超采可能会引起的变化是
A.气候变暖 B.水资源增多 C.水质下降 D.海平面上升
【答案】9.C 10.C
【解析】9.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对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影响不如对地下径流大,故该题选C。
10.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和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破坏植被有关,与地下水的使用无关,故A错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表沉降、海水倒灌,导致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等,故C对,B错误;过度抽取地下水对海平面影响很小,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部分
如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及河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A河流( )
A.有春汛和夏汛 B.无结冰期 C.自东北向西南流 D.流量年际变化小
12.一年中河流搬运能力最弱时期是( )
A.3月至5月 B.6月至8月 C.9月至10月 D.11月至次年2月
【答案】11.A 12.D
【解析】11.由经纬线可知,该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流量年际变化大;由等高线分布及水系形状可知,河段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故选A。
12.河流搬运能力弱的时期应是径流量最小的时期,3月至5月有春汛,6月至8月有夏汛,9月至10月为夏汛后期水量不会太小。11月至次年2月河流封冻,河流搬运能力最弱,故选D。
下图示意呼伦湖地理位置。呼伦湖位于额尔古纳河上游,为淡水湖泊,入湖河流克鲁伦河水量大,唯一排泄通道是新开河,呼伦湖流域以畜牧业为主。呼伦湖封冻期长,冻结时湖东岸最先结冰,然后由东岸向西岸迅速封冻,消融时先从湖泊西北岸开始,逐渐向东岸融化。近30年来,呼伦湖湖冰完全封冻期平均缩短18.5天,完全结冰时间平均延后8.4天,全部融化时间平均提前了11.2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受呼伦湖直接影响最大的河流是( )
A.克鲁伦河 B.乌尔逊河 C.新开河 D.额尔古纳河
14.呼伦湖结冰过程由东岸向西岸蔓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冬季风 C.湖底深度 D.河川径流
15.呼伦湖近30年湖冰完全封冻期缩短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底明显加深 B.全球气候变暖
C.湖区人类活动增多 D.湖泊面积萎缩较大
【答案】13.C 14.B 15.B
【解析】13.依据图文材料可知,新开河为呼伦湖的唯一排泄通道,故新开河受呼伦湖直接影响最大,结合材料可知,呼伦湖为淡水湖泊,克鲁伦河与乌尔逊河为呼伦湖提供补给水源,因此二者受呼伦湖影响相对较小,故C正确,选C。
14.呼伦湖东、西两岸纬度大致相同,纬度对东、西岸气温差异影响小,故A错误。该地冬季风强劲,在结冰初期,西岸的薄冰易被风吹至东岸,故结冰过程由东岸向西岸延伸,故B正确。图中没有给出湖泊的深度相关信息,故无法判断是否是因为湖泊的深浅引起结冰时间差异,故C错误。克鲁伦河水量大,为湖泊的重要支流,故西南岸湖水盐度偏低,应该更易结冰,但事实上西南岸结冰并不早,所以D项错误。故选B。
15.呼伦湖虽为构造湖泊,但是内力作用过程较为缓慢,30年的时间并不长,不会导致湖底明显加深,故A错误。湖区人类活动对湖泊温度的影响有限,湖泊面积也只是有部分的萎缩,因此对完全封冻期缩短不至于起主导作用,C、D两项错误。完全封冻期缩短说明冬季缩短,年均温升高,因此只能从全球角度思考,不难判断此现象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故B正确,选B。
伊犁河是中国径流量最大的内陆河,也是新疆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伊犁河发源于我国的天山山脉,流经伊犁河谷地后穿越国境,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在卡普恰盖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卡普恰盖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谷地冬季降水较多.比同纬度新疆其他地区气温偏高。下图为伊犁河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境内伊犁河的水文特点有( )
①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②径流量年际变化大③河流含沙量小④结冰期较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伊犁河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段水流清澈,可能的原因是卡普恰盖以上河段( )
A.湿地众多,净化功能较强 B.植被茂密,环境清洁
C.岩石坚硬,抵御外力侵蚀 D.地形平坦,流速缓慢
【答案】16.C 17.A
【解析】16.伊犁河谷地冬季降水较多,以降雪为主,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丰富,因此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周围山地森林、草原广布,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气温偏高,结冰期较短。 C①③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读图可以看出,伊犁河卡普恰盖以上河段,河道蜿蜒曲折,穿流于多沼泽、湖泊的宽河谷以及卡普恰盖水库,湿地的净化功能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普莫雍错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为5010m,年降水量为300mm左右,是一个淡水湖。每年2月,封冻的湖面上都要进行一次惊心动魄的羊群转场。早晨8时(北京时间),居住在湖畔的牧民开始引导羊群走上湖面,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向湖心岛的行进。羊群在岛上度过一个月左右后便又返回陆地。下图为普莫雍错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普莫雍错成为淡水湖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夏季有雨水补给湖泊
②终年有冰雪融水稀释湖水
③属外流湖,盐分随河流排出 ④气温常年较低,湖面蒸发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羊群转场到湖心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冰面撒牛粪炉灰是为减缓湖冰融化 B.转场开始时已经天亮但是尚未日出
C.转场途中看到湖泊在逐渐解除封冻 D.牧民登上湖心岛后发现日影朝西南
【答案】18.B 19.B
【解析】18.淡水湖的盐度低,盐度低与湖泊水量有很大关系。夏季有降水,雨水补给湖泊和气温常年较低,湖面蒸发弱都会使得湖水水量较多,使普莫雍错成为淡水湖,①④正确;普莫雍错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冬季气温低,冬季没有冰雪融水,②错误;图示信息中,普莫雍错没有外泄的河流,③错误。故选B项。
19.冰面撒牛粪炉灰是为增加冰面摩擦,有利于牧民和羊群行进;羊群转场出发时间为早晨8时(北京时间),普莫雍错当地地方时为6时,冬季此地还不到日出时刻,但羊群需要借助自然光认路(点火把照明容易加速湖冰融化),所以必须在天亮后出发;2月,气温低,封冻的湖面不会解除封冻,只是可能在太阳的照射和羊群的踩踏下出现破裂;行进到湖心岛时,是北京时间10时,当地地方时8时,太阳已升起,太阳位于东南方位,日影朝西北。故选B。
在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区,流淌着众多世界级的大河。这些河流的曲流形态高度发育,而且极为密集。借助摄影师的航拍照片,我们可以欣赏到这些奇妙的河曲(也称为蛇曲)景观群(如图所示):蜿蜒的河流仿佛天书,弯曲的牛轭湖形如新月……若从世界范围看,西伯利亚应是河曲景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西伯利亚河曲形态特征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①地形平坦②地广人稀③冻土广布④河流两岸岩性坚硬⑤河流水量丰富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
21.西伯利亚地区河流的补给量最大出现在(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22.地下冰受热融作用形成的地形又称热喀斯特地貌。热融作用使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形成沉陷漏斗、洼地,积水后成为热喀斯特湖,多发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区。西伯利亚因迪吉尔卡河的岸边,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热喀斯特湖”。这些热喀斯特湖( )
A.发育在石灰岩广布地区 B.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
C.为断裂下陷所形成 D.会继续陷落形成天坑
【答案】20.C 21.B 22.B
【解析】20.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侧蚀作用强,河道易弯曲,①正确;地广人稀不属于自然因素,②错误;冻土使得河流不易向下深切,而是容易沿着河道两岸摆动,向两侧侵蚀,③正确;河流两岸岩性坚硬,不利于水的侧向侵蚀,④错;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漫长,降雪量大;又由于纬度高,蒸发量小,因此河流拥有充沛的水量。而水则是塑造河曲的主要外力,⑤正确。故选C。
21.西伯利亚地区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该区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大量积雪会在5、6月解冻,然后迅速汇集到各条河流的干支流。故选B。
22.由热喀斯特湖的成因可知,石灰岩广布并非它形成的必要条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相对于冻土较高,所以湖泊中的积水会加快湖底和湖泊周围的冻土退化速度,使冻土变薄或被切穿;天坑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是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热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并非断裂下陷。故选B。
下图为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巴扎半岛(西临太平洋)沙漠上的河流。图中河流在白色的地表上流淌,逐渐在沙漠中干涸,画出树一般的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该河流的水文特点是( )
A.流量大 B.“树枝状”形态 C.含沙量大 D.流速快
24.该河流逐渐在沙漠中干涸,说明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特点是( )
A.水汽来自海洋,多雾 B.循环周期短,循环量小
C.降水稀少,多暴雨 D.蒸发旺盛,下渗量大
【答案】23.C 24.D
【解析】23.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河流流量小,含沙量大,流速不快,A、D错误,C正确;“树枝状”形态属于水系特征,B错误。故选C。
24.据材料可知,该河逐渐在沙漠中干涸,则说明图示地区水循环特点是蒸发旺盛,下渗量大,导致河流干涸,D正确;该沙漠河流的水汽不排除来自海洋,但未必多雾,A错误;因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水体更新周期长,循环量小,B错误;沙漠地带难以形成水汽含量大的暴雨,C错误。故选D。
雨洪式河流是指由于暴雨引发流域型洪水的河流。流域形态对雨洪式河流的洪水过程影响很大。下图示意两条雨洪式河流流域的形态,M、N为河流流域出口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图示意暴雨前后在流域出口处测得的河流流量过程曲线,与M处河流流量变化相符的是时间时间( )
A.
B.
C.
D.
26.仅从河流流域形态看,N处河段往往( )
A.洪水持续时间短 B.洪水陡涨陡落
C.洪水不易泛滥 D.流量变化很大
【答案】25.D 26.C
【解析】25.读图可知,图中甲水系干支流组合而成的流域轮廓形如扇状的水系,这种水系汇流时间集中,易造成暴雨成灾,M位于流域出口处,洪水陡涨陡落,流量过程与图中D相符,故选D。
26.读图可知,图中乙图干流两侧支流分布较均匀,近似羽毛状排列的水系,为羽状水系,汇流时间长,暴雨过后洪水过程缓慢,洪水不易泛滥,N以上河段干流粗壮,支流短小且对称分布于两侧,是羽状水系的典型代表。故选C。
二、综合题部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聂伯河(Dnieper)源出俄罗斯,向南注入黑海,全长2200千米,是欧洲东部第二大河,欧洲第四大河。流域内气候从西北向东南大陆性气候逐渐显著,降雨量逐渐减少。图1为第聂伯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汇流、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图2示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分布。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广布的原因。
(2)与乌苏里江相比,第聂伯河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有何不同,试分析原因。
【答案】(1)三江平原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丰富;②纬度较高,气候温凉,蒸发微弱;③冻土广布,水分不易下渗;④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排水不畅。
(2)不同:第聂伯河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乌苏里江以雨水补给为主。原因:①第聂伯河流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总量较少,雨水补给少;②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西风携带大西洋水汽深入,冬季降雪较丰富,春季融水较多,补给量大。
【解析】(1)由图中经纬度可知,三江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丰富;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冻土分布,阻隔了水分的下渗;由图中等高线数值200m以下可知,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地表径流缓慢,排水不畅。
(2)由图中纬度及所 学知识可知,“第聂伯河流域内气候从西北向东南大陆性气候逐渐显著”,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而乌苏里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原因:由图中位可知,第聂伯河流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由于受受西风影响,冬季,降雪较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量大。全年降水总量较少,雨水补给总量少。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是长江流域重要的集水湖盆与调洪湖泊,多条河流汇入湖泊调蓄后再从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流域内水资源丰富,但在2006年和2011年均发生季节性干旱现象,使洞庭湖湖面水位发生显著变化。
材料二:图1是洞庭湖流域水系图,图2、图3分别是2006年和2011年入出洞庭湖的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值的比较。
(1)从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看,干旱属于____灾害,2011年洞庭湖旱灾最严重的是____月。
(2)比较两次干旱的不同点,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两次干旱发生的共同原因。
(3)归纳洞庭湖流域的水系特征。
【答案】(1)气象 7~9(7~8)
(2)不同点:与2006年相比,2011年干旱的旱情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原因: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入湖径流量减少;处伏旱期,气温高,蒸发旺盛。
(3)洞庭湖流域干支流众多,从东、南、西三面汇入,呈向心状,河道弯曲。(答出3点即可)
【解析】(1)从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看,干旱是由于大气环境出现异常的表现,因此干旱属于气象灾害。从图3可以看出,2011年洞庭湖 7~9月出湖水量远远超过入湖水量,因此旱灾最严重的是7~9月。
(2)与2006年相比,2011年洞庭湖总水量更少,出湖水量超过入湖水量更多,干旱的旱情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量较2006年明显偏少;入湖径流量更少;7~8月处伏旱期,气温高,蒸发旺盛,湖区水分散失较多。
(3)水系特征描述要从水系多少、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读图可知,洞庭湖流域干支流分布非常密集,河网密度大,干支流多从东、南、西三面汇入中部的洞庭湖,呈现向心状结构,且这些干支流的河道都很曲折。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距今8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下图左),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头侵蚀,袭夺了沂河,改变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下图右)。
(1)从地形角度推断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所需的条件。
(2)指出袭夺发生之后,柴汶河与沂河流速、流量发生的变化。
(3)袭夺发生后,距离大拐弯点约1.4公里处形成了瀑布。分析该瀑布的形成过程。
【答案】(1)古沂河河床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低,地势陡峻。
(2)柴汶河:流速、流量变大;沂河:流速、流量变小。
(3)古沂河与古柴汶河河床之间存在较大高差,袭夺发生之初,在大拐弯(袭夺发生点)处形成瀑布。后因河流不断溯源侵蚀,瀑布逐渐远离最初位置。
【解析】(1)题意表明,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所需的条件从地形角度推断。材料信息表明,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表明古沂河流速慢,落差小,因此当地河床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而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低,河流比降大,地势陡峻,流速快。
(2)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柴汶河的源头向上扩展很多,落差变大,流域面积也明显增大,因此柴汶河流速加快,流量加大;而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沂河流程变短,源头下移,因此落差变小,流域面积明显缩小,因此流速、流量变小。
(3)袭夺发生后,距离大拐弯点约1.4公里处形成了瀑布。该瀑布的形成过程应从河流落差变化、河流溯源侵蚀等方面进行说明。古沂河与古柴汶河河床之间存在较大高差,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初,袭夺发生点(大拐弯)因落差大而形成瀑布,后因河流不断溯源侵蚀,瀑布逐渐远离大拐弯地区,向源头迁移至距离大拐弯点约1.4公里处,以后还会逐渐向源头迁移。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拉圭河是南美洲第五大河流,是巴拉那河的主要支流。科伦巴以上为中、上游,以下到与巴拉那河交汇处为下游。巴拉圭河上游位于起伏的巴西高原,中下游均位于低洼的巴拉圭平原,流域内陆表多为黏重的土壤。巴拉圭河中上游沿岸沼泽湿地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占用资源,湿地被大量改造开垦,保护湿地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下图为巴拉那—巴拉圭河流城图和科伦巴附近气候统计图。
(1)推测巴拉圭河下游河水含沙量大小,并说明理由。
(2)简析巴拉圭河中下游沿岸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巴拉圭河中上游沿岸沼泽湿地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含沙量小。理由:中上游流经沼泽湿地,泥沙大量沉积;下游流经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流域内土壤黏重,水土流失弱。(任答2点)
(2)上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河水易泛滥;支流众多,河流流量大;河流流经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内土壤黏重,地表水下渗量小等。(任答三点)
(3)湿地破坏导致湿地萎缩,调节局地气候能力下降(气候变干,温差增大);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下降(下游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加剧洪涝灾害;水量减少,降解净化功能减弱,湿地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任答三点)
【解析】(1)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包括植被覆盖率、土质及地形地势和流域内的降水强度。从地形地势看,巴拉圭河上游(科伦巴以上)多沼泽地,地势平坦,河流携带的泥沙易在沼泽中发生沉积作用,带动下游的泥沙较少,含沙量小。加之科伦巴以下“中下游均位于低洼的巴拉圭平原,”地势平坦,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小。从土质来看,“流域内陆表多为黏重的土壤”,沙质土壤较少,抗侵蚀作用较强,河流含沙量小。
(2)巴拉圭河中下游沿岸沼泽形成的原因主要从降水、地形、土壤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气候角度看,结合科伦巴附近气候资料图看,全年气温高,降水季节变化大,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容易发生河流泛滥现象。从地形地势看,下游主要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积水,形成沼泽。另外,沼泽湿地形成与下渗有关,“流域内陆表多为黏重的土壤”,地表水不易下渗,使得低洼处积水形成沼泽湿地。
(3)整体性原理表现为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作用,一个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同时,一个地区环境变化会导致其他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湿地面积萎缩会对气候、水文、生物及整体环境产生影响。从气候看,由于水的热容量大,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使局部气温日较差变小,湿度增加,而湿地破坏导致湿地萎缩,调节局地气候能力下降(气候变干,温差增大);从对水文的影响看,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由于湿地萎缩,会使涵养水源和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下游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加剧洪涝灾害。从对生物的影响看,湿地距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湿地破坏后,许多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END
获取方法:
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或小红圈即可
海宁中学地理组(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