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邦论功行赏老板的自我修养
汉朝初建,论功行赏的时候到了,将军们纷纷主张曹参应该摆在第一功臣的位置上,但刘邦却表示,功劳最大的并不是将军们公认的代表性人物曹参,而是萧何。如果没有萧何,就没办法支持战争,也就不会有汉军的胜利了。
这就是老板和部门领导看问题的角度导致的不同结果。从销售部门的角度看,是我们在挣钱养活全公司,从财务部门的角度看,是我在给全公司的所有人发工资,从业务部门的角度看,是我们干活在养活全公司。反正从任何一个部门的角度看,其它部门都是废物,是吃闲饭的,只有自己的部门在为公司创造价值。
所以,将军们就相当于业务部门,全公司的活儿都是我们干的,流血流汗才打下了江山,当然我们劳苦功高,得从我们中间选一个人当第一功臣,这才合理。其实这是典型的业务部门搬砖工人的思路,完全不理解从老板角度看问题。
刘邦作为老板,很果断地指出,功劳最大的不是业务部门,而是一直在搞后勤的萧何,说明他这个老板更清楚,前面流血流汗的将军们虽然贡献大,但在后方搞根据地建设的才更重要、更关键。没有了将军们,尤其是曹参这样的将军,但只要有了萧何,就还可以培养其他人,比如周勃、樊哙等人,都可以替补上来。
问题是如果没有萧何,那刘邦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即便是他有曹参、周勃、樊哙等等这些人,没有人从后方源源不断的给他输送粮食和兵源,就他哪个军事能力,只要被项羽击溃一次,就得game over,直接退出游戏,还怎么可能像后来那样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被项羽打败一次,过几天就又卷土重来了。
刘邦手下的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三个人里,韩信和张良其实都是打工人,从老板角度看,就是短期内用一下,用完了就得靠边站,萧何和曹参、周勃这些人不同,属于有原始股的创业元老,但萧何和其他人又不同,其他武将的可替代性比较高,而萧何的管理能力是刘邦手下比较稀缺的人才,可替代性很低。
这也是韩信恭维刘邦时候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从军事能力来说,刘邦当然不是第一流的军事将领,指挥千军万马不如韩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管理后方不如萧何,但他仍然能够当老板,能指挥这些人,就是因为他“善将将”,也就是知道该用什么人去干什么事,什么时候该重用什么人,能够在不同部门利益冲突的时候摆的平。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老板应该有的能力。所以,在开国之后论功行赏的时候,韩信这种有个人野心的人立刻被他废黜,严加管束,直至后来杀死,张良也是很快靠边站了,但萧何却能始终不倒,就是因为他是从创业开始就入了股的元从功臣,而且始终对刘邦服服帖帖,看不出来一丝半点个人野心。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从将军们的角度看,论功行赏主要是要封侯,也就是公司上市之前要给大家分股份了,这时候谁拿大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曹参第一,也意味着要承认他们的贡献更大,就要分给他们的股份。但刘邦的反应则意味着,你们的贡献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大,你们也不要太贪婪了,拿好给你们的好处就行了。
这就是刘邦作为一个老板,脑子比较清楚的地方。如果他这时候不开始打压这个功臣集团,以后就会越来越尾大不掉,他自己还可以对付,但后面他死了怎么办?老婆孩子能不能管得住这些桀骜不驯的开国功臣?因为他把萧何放在第一位,后妈就可以逐步在治天下的过程中提高文职人员的地位,让整个国家走上正轨。
毕竟,大规模战争结束了,接下来是治理国家的时候,总不能用一堆大字不识的武夫去治国吧?所以说,这种时候论功行赏不仅是对过去的贡献的追溯和承认,也是对未来的地位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