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生子李忱:拒绝嫡母与父合葬,否定嫡兄侄子法统,只为夺取大宗

世人熟知明朝的大礼议,在该事件中,小宗入承大统的嘉靖帝朱厚熜从扮乖装可怜、到雷霆手段,中间各种不要脸没底线,历经二十余年,终于让自己爷俩彻底取代孝宗、武宗的大宗法统。

其实,早在嘉靖帝之前的唐朝,就有一位婢妾所生的庶子皇帝,在非法上位后,为了摆脱自己的不合法并夺取大宗的地位,十几年如一日地对亲爹大搞崇拜,对嫡母、嫡兄和侄子们各种抹黑,力图把自己打造成亲爹真正合法的继承人,他就是唐宣宗李忱chen

李忱之父唐宪宗李纯,在位十五年,于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七驾崩;由李忱的嫡兄太子穆宗李恒即位,在位四年,于长庆四年(824)正月二十二驾崩。

穆宗之后是他的三个儿子敬宗、文宗、武宗相继在位,敬宗在位二年,于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驾崩;文宗在位十四年,于开成五年(840)正月初四驾崩;武宗在位六年,于会昌六年(846)三月二十三驾崩。

也就是说,宣宗李忱在即位时,他的老父亲宪宗已经驾崩26年之久,他也从11岁的懵懂小学僧,变成37岁颇有心计的成年人。

众所周知,宣宗李忱不但是庶出的,生母郑氏的地位还非常低下,他也是历史上少见的以叔继侄上位的皇帝,面对嫡兄穆宗父子四帝传承近三十年的天下,在朝臣中没有班底的宣宗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在宣宗李忱之前,历史上的以叔继侄的统共12例,在李忱之后也只有4例。之前的12例中有7例叔叔一代就败亡的,剩余的5例则都毫无意外地取代原来的大宗,成为新大宗,成汉李寿别说取代原来的大宗了,他甚至连国号都改了。

但是,李忱之前取代原大宗的五位皇帝们,比如文帝刘恒、睿宗李旦等,没有一个像李忱这样,为了贬低抹黑前任嫡兄一支而费尽心机。

唐宣宗李忱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他一手高举至孝大旗,一手高举礼法大旗,把自己包装成遵纪守法、孝顺无比的大孝子,把嫡兄穆宗李恒宣传成弑父篡位的大逆子。

首先,李忱用至孝的名义作掩护,竭力拉近自己和已经死去26年的老父亲宪宗的父子关系,通过对宪宗进行的一系列追思推崇活动,来树立自己的正统性,毕竟宪宗是元和中兴之主,在中晚唐还是具有很高的声望。

李忱在即位后举行郊庙礼时,在宪宗神主前哭的是涕泗交下,那悲痛劲儿,好像他爹不是已经驾崩26年,而是刚刚才咽气一样。在即位半年后,李忱又敕令以裴度、杜黄裳、李愬、高崇文等配享宪宗。

他还出内府钱建造报圣寺,把宪宗的御像安奉在介福之堂,凡是祭祀进献的东西,不论巨细,都由李忱亲手题缄jian。还动不动就去他爹宪宗曾去过的青龙寺,登高远眺,去追感元和圣迹,怅望追思一整天。

甚至在选择宰相时,李忱都让他死去的爹为他选择,把候选人名字塞到器具中,放在宪宗神御前射取,李景让就是因此失去入相的机会。李忱的行为让我想起清朝筛选灵童使用的金瓶签制,不知道乾隆帝是不是从李忱这儿学的小妙招。

为了表明自己才是宪宗皇帝的继承人延续者,李忱除了去无限拔高、追思宪宗本人外,还大规模地寻访并重用宪宗朝的大臣子弟。

比如令狐楚之子令狐绹,韦丹之子韦宙,裴度之子裴谂shen,杜黄裳之子杜胜,韦贯之之子韦澳等等,甚至被宪宗宠信、却被朝野上下都深恶痛绝的宦官吐突承璀,也被李忱翻案,擢升其子吐突士晔为神策军右军中尉。

从元和旧臣子弟的擢升看,李忱用人不考才识,不看资历,不论门第,只看他爹是否在宪宗朝效劳过,大中朝廷有不少重臣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被破格擢用,不管是南衙还是北衙,都是宪宗旧臣之子在职,放眼望去,宣宗朝廷俨然小宪宗朝。

李忱为何如此这般呢?就算他想建立自己的班底也没必要非提拔元和旧臣子弟吧?

其实,他这样做就是为了突出他和宪宗的父子关系,进而证明他自己才是宪宗基业的真正合法继承人,看看,堂上天子是宪宗之子,堂下群臣是宪宗旧臣之子,满朝上下看上去如同元和朝廷的翻版一般,大家在感念宪宗的同时,是不是对他这个宪宗之子要爱屋及乌呢?

李忱如此煞费苦心地给他爹大搞崇拜,真的是他们父子感情深厚吗?

当然不是了,宪宗其人好色无情,后宫宠嬖bi一大把,光儿子都20个,排行13的李忱并不得宠,在宪宗后宫就是个小透明,以至于宫中人都觉得他痴傻不慧。

就从李忱小时候的待遇可知,他爹宪宗对他这个小庶子到底有没有感情都未可知,备受歧视的李忱对他爹又会产生多少感情呢?

宪宗驾崩时,李忱才11岁,所谓元和旧事对他来说不过是些模糊的印象,一个不受宠、被宫人视为痴傻的小皇子,能知道什么大事件?偏偏在宪宗死后三十年了,13李忱就成了他的孝顺儿子,差点把他抬高到神化的地步。

当了皇帝的李忱去大肆哀悼他死去多年且和他没多少感情的爹,到底是天性至孝,还是政治表演,这不难看出来吧?

他无非是想通过对宪宗的哀悼,勾起时人对宪宗的追忆,来突出他自己和宪宗的父子关系,进而抹杀宪宗之后、他之前的穆宗四帝,从而向世人宣示,自己的皇位就是直接继统于宪宗,具有无可置疑的正统性。

李忱在把自己包装成大孝子的同时,还在礼制方面对嫡母郭太后、嫡兄穆宗以及三个皇帝侄子进行各种抹黑打压。

他在即位后行告庙时,就示意有司,在给嫡兄穆宗李恒的祝文中,按亲亲原则,称穆宗为“皇兄”,对敬文武三个侄子皇帝连称呼都没有。

太常博士闵庆之提出,新君李忱应该按照尊尊原则,在穆宗敬文武四帝面前自称嗣皇帝臣某,此时还羽翼未丰的李忱,没有理由驳回礼官的提议,只能从之。

但他还是耍了个小花招,穆宗父子四帝中,只有穆宗神室有祝文,共为一庙的敬文武三宗,并没有祝文,这是赤果果的降低三帝的身后待遇。

大中二年(848)六月,宪宗嫡妻、穆宗生母、宣宗嫡母、懿安皇后郭氏,不明不白地死去。

按照礼法,即便郭太后没有被丈夫立为皇后,但她身为宪宗原配,以东宫妃的身份侍奉过公婆顺宗夫妇,又是一朝皇太后、三朝太皇太后,在世人眼中,她就是宣宗合法的嫡母,自然要与丈夫合葬并在太庙配享宪宗。

在初即位时为了获得嫡母的支持,还假装孝敬的李忱,此时却一反往日的孝子形象、“明君”风度,不但拒绝嫡母与宪宗合葬,还拒绝嫡母的神牌配享宪宗庙室,理由就是郭太后可能参与宦官谋杀宪宗的弑君案。

礼官王皞hao当即就上疏反驳李忱:郭太后是宪宗东宫元妃,汾阳王之孙,以儿媳妇的身份事顺宗,宪宗驾崩的事谁也说不清楚,而郭太后母仪天下五朝,怎么能凭猜测就废黜她的合配之礼?

李忱为之大怒,不但贬斥王皞为润州句容令,连支持王皞的宰相周墀chi也被罢相,在大中朝,郭太后终究没有合配宪宗,直到李忱死后,其子李漼即位,才把郭太后与宪宗合葬,神牌升祔太庙配享宪宗。

李忱为何拒绝嫡母合配宪宗呢?真的是因为郭太后参与谋杀宪宗吗?

当然不是,因为从现存史籍中,所谓穆宗母子是宪宗遇弑的幕后主使的说法,至今没有定论。就从王皞的话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宪宗是被郭太后母子谋害的。

而后人所有认为穆宗母子谋逆的依据,都是来自宣宗李忱的话,但考虑一下穆宗和宣宗的关系和立场,就能明白宣宗李忱个人提供的证据有多少可信度了。

如果有人拿“永新”年号来证明穆宗弑父,可以去看看论文《永新年号使用时间考》,就知道所谓穆宗母子弑君的说法,至今并没有定论。

李忱拒绝嫡母郭太后配享,就是企图从礼制上彻底阻断嫡兄穆宗一支的嫡长地位,试想,如果让郭太后配享宪宗,无疑就是向天下人宣扬穆宗一支永远是正嫡,他自己永远都是庶出,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按照李忱的意思,利用郭太后参与谋杀宪宗的罪名,拒绝她配享宪宗,但宪宗正室的位置不可能一直空缺下去,到时候自然要留给自己的亲妈郑太后,郑太后祔葬配享宪宗,李忱一支自然而然就成为宪宗的嫡系子孙,而李忱自己的正统性自然不证自明。

因此,李忱在郭太后的身后事上,才一改往日善于纳谏的姿态,不但不许大臣朝议,甚至对不肯附和自己的大臣加以贬斥,哪怕损伤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明君形象。

之后,吐蕃因为内乱,唐军得以乘机收复河湟之地,一洗唐廷百年之耻,如此盛事,按照惯例,皇帝是要举行告庙之礼的,要把喜讯报告给祖宗们,让他们一起高兴。但从史料中,愣是找不到宣宗李忱因为河湟之功告庙的记载,反倒有不少因河湟事对宪宗进行尊崇的记载。

这么打鸡血的盛事,李忱为啥不告庙呢?那是因为太庙里除了祖宗们,还有他的嫡兄穆宗父子四帝的神主。

如果李忱去太庙告功,不但没办法突出自己子承父业、完成宪宗旧志的政治目的;还很容易让人们想起,收复河湟也是武宗的夙愿,武宗曾经谋借破回鹘的机会,一举收复安西四镇,在会昌末年还设立备边库为收复河西积累财富。

所以,李忱要是去告庙,恐怕只能算是叔叔继承侄子武宗的基业,而不是子承父业,这自然是李忱不能接受的。

因此,在群臣为他请加尊号的时候,李忱婉言谢绝说自己只是恭行元和先志,克就前功,应该为祖父顺宗、父亲宪宗追加谥号,以昭功烈

李忱不但把河湟事归功给老父亲给他加谥,还企图为宪宗更换新的神主牌位,理由很简单,就是给宪宗增加谥号了,自然要重新题写神主,人家东晋郑太后的神主就曾经重造过。

更改神主的事由太常博士李稠提出,当即就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右司郎中杨发、都官员外郎刘彦模、都官郎中卢搏引经据典批驳李稠:

从三代以下到两汉魏晋隋唐,尽管有“放恣之君”,也从没出现过因为加谥追尊来改主重题的事,李稠援引的东晋郑太后例子,是因为郑太后母以子贵、升祔太庙后,才从妃子改题皇后之号,好好的礼法不遵从,反而去引用东晋的谬礼,轻慢圣朝大典,实在是渎乱正经。

李忱为何要更换神主呢?那是因为太庙里宪宗的神主是他嫡兄穆宗所题,以宪宗合法继承人自居的李忱,怎么会甘心老父亲神主是嫡兄所提呢?他自然要用自己所制的新谥号新神主来取代旧主,去抹杀嫡兄造成的痕迹。

所以说,为宪宗加谥并不是昭功烈那么简单,实际上还是李忱为了抹杀嫡兄为自己谋求合法性的举措。

对于礼官有理有据的反驳,李忱自然不乐意,最后由宰相和稀泥,用士大夫之家旧主易书新谥的例子结束这场争论,就是虽然没有更换新神主,但重新在旧主上书写新谥号,也算安抚李忱那颗阴暗的心理。

话说李忱也真是够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让天子之礼改用士大夫,真是旷古奇闻,荒谬之极,时人莫不非之。

为了把自己打扮成宪宗真正的继承人,李忱真是无时不刻都在打压穆宗父子四帝。

按照旧制度,已故皇帝在神主被祧前,人名地名都要避讳的,比如河南有瀍chan河,为了避讳武宗,就改名吉水,但李忱才即位就重新改回旧名瀍河,这小动作无不表明李忱在内心深处有多么不愿意承认武宗的正统性。

李忱还试图把嫡兄穆宗父子四帝从太庙给扔出去,因此引发一场迁庙风波。

大中十年(856)十一月,吏部尚书李景让上疏请求把穆宗敬文武四帝神主迁出太庙,李忱兴冲冲地让大臣朝议,结果没有一个人赞成李景让的建议。

开玩笑,怎么支持你?

如果你说穆宗弑父是逆贼商臣,那你拿出证据啊!拿出穆宗母子是谋害宪宗主使的证据,宣布穆宗四帝就是篡逆的伪朝,你自己就是清除元和逆党、就像中宗从武氏手中恢复李唐一样,对大唐有再造之功,不但把穆宗爷们钉在耻辱柱上,还可以给自己涂上拨乱反正的光环,他们的神主你踢着玩都行!

问题是你李13拿不出证据啊!哦,你没证据,就这样随随便便、无缘无故就想把穆宗爷儿四个从太庙强行迁祧出去,你是想皮吃吧?你就不考虑后人怎么看待这段历史?你李忱和你爹宪宗中间空缺的26年算什么?亡国吗?还是伪朝啊?(朱思思歪头斜眼笑)

可以说李忱在这件事上,简直是没有脑子的瞎搞,根本不考虑对朝局的冲击力有多大,因此,在大臣们的抵制反对下,他试图剥夺穆宗四帝合法性的计划最终失败。

不过,为了回报马前卒李景让,在大中八年三月出任吏部尚书后一直没有升迁的李景让,在十年(856)十一月提出迁庙事件后,十一年(857)正月就升迁为御史大夫,果然逢迎皇帝升职就是快!古人诚不我欺。

但到了大中十二年(858),咽不下那口气的李忱,到底还是下诏罢免大臣朝拜穆宗光陵以及穆宗忌日的祭祀。

······

不管宣宗李忱怎么掩饰,都改变不了他是婢妾所生的庶子身份,也改变不了嫡兄穆宗父子四帝统治天下26年的事实,尽管他不顾群臣反对,强行把嫡兄穆宗描绘成杀父弑君者,但他自己最终也背上弑杀嫡母的嫌疑。

他知道自己以叔继侄,在继统问题上不具备合法性,就只能通过礼法找补,努力去抹黑嫡兄穆宗父子四帝,坚持认为嫡兄是弑父凶手,哪怕没有朝臣附和支持,因为嫡兄一支是逆贼,就能证明自己是奉天承命的正统天子,所以,李忱才如此费尽心机。

宣宗李忱和明世宗朱厚熜一样,都是藩王小宗出身,为了宣示自己的合法性、正统性,只能通过剥夺哥哥侄子们的大宗统绪,来确立自己的地位,他们费尽心机、步步为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践踏原大宗让自己成为新大宗。

其实,对帝王来说,出身卑微也好,非法上位也罢,对有能力的雄武之君来说,其实都不算个事,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文治武功,去通过为天下谋利、建功立业来证明自己是奉天承运嘛!只有那些无能又心理阴暗的君主,才只能通过礼法去贬低前任、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

就是这样。

作者:李少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