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治法秘验方 四川 龚氏三代家传骨伤秘验方
(一)常用外治八法
1. 敷贴法
敷贴法是指将药制成软膏药或硬膏药,贴敷于损伤局部的一种外治法。《灵枢·痈疽》云“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是指用猪油制成的药膏外治化脓性的疾病。1931年出土的《居延汉简》中记录了汉代军医,以膏药为主治疗各种损伤的方法和方药。可见,我国早在秦汉时代应用敷贴治伤已很普及。其后,历代有关伤科的医籍对敷贴均有所记载。近代,随着医学的发展,敷贴的剂型和方法均有不断改进,如将敷贴药制成胶布或做离子导入理疗等,各国均已采用。
将药物制剂敷贴在损伤局部,能使药力直达其所及长驱直入直接发挥作用,因而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普济方·折伤门》云:“治疗之法,须外用敷贴之药,散其血,止其痛。”《医学入门》卷七云:“敷围内外夹攻,药气相通为妙。”
敷贴法之常用剂型有药膏和膏药两种。
(1)药膏:即软膏,是将药物碾成细末,然后用饴糖、凡士林、豕脂、羊脂、油蜡等作基质,混合调拌均匀煎熬后制成软膏备用。也可用水、酒、蜂蜜、香油或醋等将药末调拌成糊状,加热后直接敷贴。根据药物作用可分为如下几类:
①消瘀退肿止痛:用于骨伤、筋伤初期肿胀疼痛者。
②舒筋活血:用于筋肉扭伤、肿痛逐步减轻者。
③接骨续筋:适用于骨折、脱位已整复,位置良好,肿痛伤消退的中期患者。
④清热解毒:用于局部感染红、肿、热、痛者。
⑤去腐生肌:用于未愈创口或开放性骨折感染。
⑥温经散寒:用于陈旧性损伤日久,复因风寒湿邪所客,痒痛不舒,关节不利者。
(2)膏药:即硬膏。是将药物碾成细末,然后配合香油(芝麻油)或菜油、桐油、黄丹、蜂蜡等基质熬炼制成。这是中医外用药物中的一种特有传统剂型。早在南北朝时代,《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吴萸膏药煎制法的记载。膏药遇热则软化而具有黏性,能粘贴在患处,应用方便,药效持久,便于收藏携带,经济节约。根据药物作用可分几类:
①祛瘀止痛:用于损伤肿痛者。
②祛风除湿:用于损伤后兼有风湿痒痛者。
③温经散寒:用于损伤后经络阻塞,关节冷痛不舒者。
④活血祛瘀软坚:用于气血凝滞,筋膜粘连的陈旧性损伤者。
⑤去腐拔毒:用于伤口感染或浅表的溃疡。
2. 撒掺法
撒掺法即外用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小粉末。使用时,把药末直接撒掺在患处,或掺在膏药上或软膏上敷贴患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世医得效方》《普济方》等都记载了许多掺药治伤的方药,为传统外治法之一。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止血收口:用于表浅伤。
(2)生肌长肉:用于各种类型的脓性分泌物较少的创面。
(3)祛腐拔毒:用于创面腐肉未去或肉芽过长。
(4)温经散寒:用于局部寒湿停滞、气血凝滞瘀痛者。
(5)清凉散风:用于创伤局部煅热而肿者,或早期皮肉损伤有表浅溃疡者。
(6)祛痛散毒:用于损伤局部瘀毒结聚肿痛。此类药可引起局部药物性皮炎,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早期发现,停药后换用其他针对性药物。
3. 涂擦法
涂擦法是将药物制成液状散剂,直接涂擦或配合施行理伤手法用于患部的一种外治法。《素问·血气形志》云:“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醪药,是指用来配合按摩手法而涂擦的药酒。1972年,我国考古学者发现的汉代《武威汉代医篇》中也有“千金膏涂之”治疗创伤的记载。
涂擦药剂的作用有两方面:
(1)药效为行气活血、祛风逐寒、消肿通络止痛,用于无创伤伤口者。
(2)药效为解毒收敛生肌药,用于创伤有局部伤口者,具有防治伤口感染扩散、收敛伤口作用。
当代常用的涂擦制剂有三类:
(1)酒剂:是将药物放置在乙醇溶液或白酒中浸泡,经一段时间浸泡后过滤去渣即可用。也可在酒剂中加入适量醋。酒剂多用于闭合性损伤或陈宿性旧患,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畅通血脉等作用。
(2)油剂:用香油、花生油或菜油等把药物熬煎去渣制成,油剂也可加黄、白蜡而成油膏。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理筋手法时局部涂擦,小的创面伤口抹药。有舒通经脉、滋润肌肤的作用,药性较持久。
(3)水剂:是将药物制成水溶剂,涂擦伤口或湿敷。多用于治疗早期伤口感染,药性易于吸收而取效甚捷。
4. 洗涤法
洗涤法,是用药物煎成的汤液或盐水等冲洗伤口创面的一种外治法。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薄之劫之,浴之发之。”“浴”即含有外洗之意,“发”即发散。早在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卷八就有“有诸疡,先以盐汤洗”的论述。《圣济总录》指出,洗涤可以“疏其汗孔,宣导外邪”。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也指出,治疗骨伤须“一煎水洗,二相度损外”。后世医家常采用此法外治。
选用清热解毒的药物煎汤洗涤患处,能达到清创伤口、预防感染的效果。选用去腐生新的药物煎汤洗涤患部,能使已感染伤口的坏死组织脱落,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增生,促进伤口愈合,因此本法多用于开放性损伤。
洗涤法的操作,是将煎好的药液过滤后冲洗患部,并同时用消毒棉球或纱布拭洗局部,以加强洗涤效果。
5. 热熨法
热熨法是将药物加热后用布袋装好,熨贴于损伤局部的一种外治法。《素问·调经论》云:“病在骨,焠针药熨。”这里所论的药熨即热熨。《圣济总录·打仆损伤》中有“凡伤折有轻重浅深之异,治法亦有服食淋熨贴熁之殊”的论述。《普济方·折伤门》也有类似用“芫花粗散熨方治伤折瘀血不散”等的记载。此法在近代骨伤科临床上也常运用。
热熨的作用:一方面是借火气之热力来温通经络、调和血脉。《灵枢·刺节真邪》云:“必先熨,调和其经……火气已通,血脉乃行。”能使局部消瘀消肿,活血止痛。另一方面是温通散寒药物加热后,起辛温通络、温通祛寒、行气止痛的作用,而使损伤日久、瘀血凝滞者的肿胀消退,疼痛减轻,肌肉关节活动灵利,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热熨可按不同的作用采用不同的剂型,多选用温经祛寒、行气止痛、活血舒筋类药物。按其剂型及使用情况的不同,常用下列几种方式:
(1)临时加热:选择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作用的现存粗粉状散剂或颗粒状的种子药物,如吴茱萸等放在锅里炒热,或用布袋裹好蒸热后使用。用于治疗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腹胀痛、尿潴留等。
(2)备用制剂:把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加入适量的醋,使之自然发热即可使用。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作用,用于治疗慢性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痛等痹证。
(3)电热贴熨:是现代发展的治疗方法,将药物研成细末,加上适量的酒或醋后熨贴患处,再接上低压电流加热则更易发挥药效,适用于治疗骨与关节损伤中、后期者。
6. 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放在水、酒或桐油中煎煮后,产生大量蒸气,乘热在患部进行熏蒸和洗涤的一种外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渍形,就是热汤熏洗治疡的方法。《伤寒论》云:“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圣济总录》指明熏洗法可以“疏其汗孔、宣导外邪”。《肘后备急方》有烧青布熏虎爪牙伤的记载。《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主张“煎水洗”和“热药水洗”患部,并有三条洗药方。元代齐德之《外科精要》卷上论述了“以棉帛或新棉蘸药水,稍热榻其处,渐之喜榻淋浴之,稍凉则急令再摸”的方法。明清时代,本法又有所发展。《普济方·治诸伤折淋熨贴熁》记述了消瘀止痛、舒经活络以及治疗开放性骨折伤口等各种损伤的治法和方药。并明确强调应用熏洗法要“明伤折之本末”而辨证施治。《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等还比较详细具体地论述了熏洗治伤的方法和方药。当代,本法在治疗损伤的临床上广为应用,效果优良。
熏洗疗法是先将药物加水或酒、桐油、醋煎煮,把药液置于铁锅中,然后用液蒸腾之气乘热熏蒸患部,待热度适中时(以手指可伸进药液中为度)再反复熏洗之,冷了又加热,注意水温,勿烫伤皮肤。通过药物的温热作用,促进局部和周身的气血流通而舒松关节筋肉,并能舒通经络,具有行气止痛和舒通腠理、解毒消肿的功效。按使用药物的不同,熏洗药常用的有下列几类:
(1)解毒收敛:用于损伤后引起局部邪毒感染者。
(2)活血止痛:用于新伤局部瘀血积聚肿胀疼痛、功能活动障碍者。(3)温经通络:常用于骨、关节损伤后期,风寒湿痹症、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功能障碍者,力专效宏,善起沉疴痼疾。
7. 药条法
药条法,是将丹药制成条状的外用药剂型,《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云:“治诸痛肿疮及冷瘘不干,宜用长肉合疮口神验散方……如疮口深,作[插图]子行药入疮肉,肉从里长,出到疮口合之。”[插图]子,就是药条的古称。
现代药条常用桑皮、纱条或棉纱捻成细圆形条状,外粘或内裹具有拔毒去腐的外用药,如白降丹、红升丹等制成药条,具有腐蚀瘘管壁和引流脓液的作用,用于附骨痈疽、流注及骨痨形成瘘管者。用时将药条插入瘘管底,长度视瘘管深度而定,2~3天更换一次。因为白降丹与红升丹均含有水银,在应用时要防止汞中毒,中病即止,不可乱用。当代学者研究了不用水银等汞制剂药条,使毒副作用大大降低,是临床骨科治疗的一个新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8. 药罐法
药罐法,来源于火罐法,又称吸筒法、吸杯法。这是以罐为工具,将药酒条点燃放入,利用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引起局部充血或瘀血而达到治疗伤病的一种常用外治法。
《肘后备急方》卷七有竹筒吸毒的论述,《外台秘要》卷十三云:“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箭,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当出黄白赤水,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清·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目》卷二云:“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所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夹微狭……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而不脱……少顷,火力尽则自脱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火气出。”十分明确地指出了火罐法。现在多采用铜罐、陶罐、玻璃罐和竹筒罐,大小各异,按伤势、患者的年龄大小而应用,拔穴位或以痛为腧,临床上多以阿是穴为主,以药物加入为佳。
药罐法治疗作用快速,它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从而使气血流通,伤病部位的筋脉舒畅,肿胀消退,疼痛减轻,肢体轻灵活动等。因此,药罐法多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肌肉、关节劳损,一般痛症以及骨关节损伤后期。临床上常用此外治法。
此外,还有手法复位、针拨复位、牵引、针灸、固定患肢、功能锻炼等法。因为不属于本书论述的重点,故不再述。
龚氏三代人百年来也学习祖先的宝贵经验,在骨伤科临床总结中多采用以上八法,也有一些临床行之有效的秘验外治法方,为了不重复及便于同道参考,笔者就不按以上八法一一排列方药,仅以临床上常用的酒、散、丹、膏、油、药罐类型记述,其适应证及用法一目了然,便于应用,现记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