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医大全

  上古名医篇

  伏羲氏

  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帝王世纪》称“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数千年来尊奉其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神农氏

  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中国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帝王世纪》称:“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

  黄帝

  传说中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所处时代为原始社会末期,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传说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我国古文献也多有黄帝创造发明医药之记载。

  岐伯

  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帝王世纪》:“(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

  伯高

  传说上古之经脉学医家,黄帝臣。伯高之为医是以针灸之理论、临床和熨法等外治为特长,同时,对脉理亦多有论述。

  雷公

  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擅长于教授医学之道,望色诊断与针灸医术等。在关于针灸论述上与黄帝讨论了“凡刺之理”,以及望面色而诊断疾病的理论。

  少师

  传说上古时医家,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于世。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性格、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少师之论点近世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

  甄立言

  甄立言,甄权之弟,生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卒于唐贞观年间(627~649)。立言医术娴熟,精通本草,善治寄生虫病。著有《本草音义》七卷、《本草药性》三卷、《本草集录》二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均已散佚,部分佚文尚可在《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见到。他的《古今录验方》如《外台秘要》所引“消渴小便至甜”是我国有关糖尿病的最早记载。(王医)

  周汉晋名医篇

  扁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扁鹊是他的绰号。这是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

  淳于意

  淳于意(公元前205~前150年),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公孙光又将他推荐给临淄的公乘阳庆。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六十,收下淳于意为徒,并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扁鹊脉书,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传授给他。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名机,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人。张仲景的祖籍自来众说纷云,陈邦贤氏定为南阳郡涅阳,范行准氏定为南阳蔡阳。

  华佗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亳州)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王叔和

  王叔和名熙,汉未至西晋期间高平人,其籍贯一说山东巨野,一说山西高平。唐·甘伯宗《名医录》谓其“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摄养之道,深晓疗病之说”。

  皇甫谧

  皇甫谧,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一作灵台)人,后随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渑池县附近)。其曾祖是汉太尉皇甫嵩,但至皇甫谧时,家境已清贫,而他幼时也不好读书,直到二十岁以后,才发愤读书,竟至废寝忘食,终于成为当时著名文人。

  涪翁与郭玉

  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一说广汉县)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

  郭玉的师祖是一位隐士医学家,即四川涪水附近以钓鱼为生的一老翁,世人不知其姓名,所以称为“涪翁”。史志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直隶绵州志隐逸》卷41)。

  葛洪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这是晋代科学家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魏晋南北朝篇

  雷斆

  南朝宋时药学家。曾著《炮炙论》三卷,记载药物的炮、炙、炒、煅、曝、露等十七种制药法。原书已佚,其内容为历代本草所收录,得以保存,其中有些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现传《雷公炮炙论》,为近人张骥辑佚本。

  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

  全元起

  全元起(生卒年不详)为南朝时齐梁间人,史籍有作金元越或金元起的,并为讹字,据《南史·王僧儒传》称,全元起在注《黄帝内经·素问》之前,曾就砭石一事造访王僧儒。他的《注黄帝素问》,为我国最早对《素问》之注解。该书虽佚,但宋·林亿等在校正《黄帝内经》时,尚得见其书,并引录《内经·素问》篇名秩序。

  徐之才

  徐之才是南北朝时期一代名医,出身世医家庭,其先祖为徐熙,南朝丹阳人,人称“东海徐氏”。熙之子徐秋天,秋夫子徐道度及徐叔响,皆以医著名。徐道度之子徐文伯,及同族徐謇,亦皆以医名。后徐謇因故为北朝所俘,终于入仕北朝。徐之才系徐文伯之孙,徐雄的第六子,人又称徐六,也为北朝所俘。

  许胤宗

  许胤宗,一作引宗,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卒于唐武德九年(626),享年九十余岁。许氏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曾事南朝陈,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义兴太守;陈亡后入仕隋,历尚药奉御,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骑侍郎。许氏以医术著名,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

  甄权

  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对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辞职。甄权通颐养有术,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

  隋唐名医

  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581~682年。人们尊称他为“药王”。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诵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

  张宝藏

  张宝藏,字澹,唐栎阳(今陕西临潼)人,约生活于公元六世纪。唐贞观年间(627~649),宝藏年已七十,任金吾长,时太京李世民患气痢,诸医屡治无效,于是下诏征医方,宝藏曾患此疾,服乳煎荜茇方而愈,他具疏此方。太宗服药后,痢即痊愈。宝藏因此授三品文官为鸿胪卿,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

  崔知悌

  崔知悌,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公元615~685年。崔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今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唐高宗时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公元670~674年为尚书右丞。公元679年官至户部尚书。

  张文仲

  张文仲,约公元620~700年。唐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为侍御医、后至尚药奉御。文仲通医理,尤工风与气之研究。他认为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若不能区分,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

  王焘

  王焘,今陕西县人,约生于公元670~755年,其曾祖父王珪为唐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王焘幼年多病,年长喜好医术,有感于不明医者,不得为孝子,遂立志学医。

  鉴真

  鉴真,俗姓淳于,鉴真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唐代佛学大师,公元688~764年。幼时家境清贫,长安元年(701)14岁时,随父在扬州大云寺(后改名去兴寺)出家,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

  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籍贯不详,约公元710~805年,公元762~763年为太仆令,王氏少时笃好易老之学,讲求摄生,究心于医学,尤嗜《黄帝内经》。

  昝殷

  昝殷,唐代蜀地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约公元797~859年,昝氏精医理,擅长产科,通晓药物学,唐大中年间(847~852),他将前人有关经、带、胎、产及产后诸症的经验效方及自己临症验方共378首,编成《经效产宝》一书,共三卷。

  李珣

  李珣,字德润,五代时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于九、十世纪。李珣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时来华,唐初随国姓改姓李,安史之乱时入蜀定居梓州。

  韩保升

  韩保升,五代后蜀(今四川)人,约生活于公元十世纪,生平籍贯史书无载。后蜀主孟昶在位时(934~965),他任翰林学士,曾奉诏主修《本草》。他与诸医详察药品形态,精究药物功效,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参考了多种本草文献。

  明代名医(中)

  徐春甫

  徐春甫,甫一作圃,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祁门(今安徽歙县)人。早年攻举业,因苦学失养,体弱多疾,遂改攻医,师从名医汪宦。徐氏著有《古今医统大全》及《医门捷径》。徐氏是我国民间医药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发起人和创办者,对推动医学发展,开展学术交流起着一定作用。

  高武

  高武,号梅孤,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喜读书,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晚年研究医学,尤长针灸。著《针灸聚英》、《针灸节要》、《痘科正宗》等。高氏为订正穴位,亲制针灸铜人模型三具,男、女、童子各一,在针灸史上是少见的。

  龚廷贤

  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山人,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廷贤幼攻举业,后随父学医。龚廷贤一生著述极丰,其中《小儿推拿秘旨》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儿科推拿专著。《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两书流传最广,它从理论上分析病理、症状和治法,并附有方剂及400味药性歌诀。

  方有执

  方有执,明代伤寒学家。字中行,号九龙山人,安徽歙县人。两番以中风、伤寒丧妻,五次以中风殇子,遂发愤学医。方有执一生笃志《伤寒论》研究,重新整理《伤寒论》条文,并在《伤寒论条辨》一书中,着重阐释了卫中风、营伤寒、营卫俱中伤风寒之源。他敢于疑古,敢于创新,开“错简重订派”之先河,拉开了伤寒学派百家争鸣的序幕。

  明代名医(下)

  杨济时

  杨济时,字继洲,三衢(今浙江衢县)人。世医出身。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选任侍医,隆庆三年(1568)进太医院圣济殿,三朝任医官达46年。医迹遍及闽、苏、冀、鲁、豫、晋等地。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博采众书,参以己验,编成《针灸大成》,对针灸理论及临床又一次进行了总结。

  杨氏具有丰富临证经验,学术主张很有特色。认为治病,针、灸、药缺一不可;重视经络学说,以之指导辨证取穴,提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这样才能使“穴无不正,疾无不除”。在操作上,杨氏强调“巧妙玄机在指头”,重视补泻手法,将前人针刺14法概括为12字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对、指搓、指捻、指留、针摇和指拔”。后又简化为下针8法:揣、爪、搓、弹、格、扪、循、捻。

  张介宾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又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4岁随父进京,师从名医金英,得其传。张氏医名噪京师。

  张氏早年崇丹溪阳有余阴不足之说,中年后,以《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为据,并受张元素影响,转而抨击丹溪,“医法东坦、立斋”。受王冰影响,并发挥说命门之火为元气,肾中之水为元精。无阴精之形,不足以载元气,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亦常不足之说,成为温补派主要人物之一。

  在诊断治疗思想上,张氏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求本,提出二纲、六变之说,认为“诸病皆当治本”。张氏临证经验丰富,提出不少有益见解。作为温补派主要人物,其功不可没;但过于强调温补,造成流弊,亦不可辞其咎。

  傅青主

  傅青主,名傅山,字青竹,山西阳曲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

  《傅青主女科》是一部颇有建树的妇科专著。综观全书,主要抓住了肝、肾、脾的相互关系,对妇科疾病进行调治,处方较为切合临床实用,因而颇受后世医家推崇。傅青主虽以《傅青主女科》一书闻名于世,但他的医学造诣是很全面的,故有“医圣”之称。

  清代名医(上)

  邹润安

  邹润安,江苏武进人。著有《本经疏证》。这是一部发掘《神农本草经》药物精蕴和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力作。它融《内经》、《伤寒杂病论》诸书之精义于一炉,在阐述《神农本草经》药物及其功效方面,见解独特而又精辟,可谓颇具卓识。

  刘奎

  刘奎,字文甫,号松峰,山东诸城人,系名相刘墉之堂弟,清嘉庆年间名医。他曾向名医郭右陶学习临床医术,同时精研《内经》、《难经》,对金元四大家的名著研考尤深。能融古出新,在治疗瘟病方面独树一帜。他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医界“戾气说”治疫病的理论和实践,著成《瘟疫论类编》和《松峰说疫》。刘奎的医学专著不仅为国内医学界学习运用,还流传到日本。此外还有《景岳全书节文》、《四大家医粹》、《松峰医话》等著述。

  尤怡

  尤怡,字在泾,号拙吾,别号饮鹤山人,清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时家贫而好学,曾在寺院卖字为生,是为清代内科名医马俶的得意门生。尤怡天性沉静恬淡,工诗词,不求闻达。为人治病,多见奇效。好为诗与古文,稍暇即读书灌花,饲鹤观鱼,著书自娱。所著医书有《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医学读书记》、《金匮翼》及《静香楼医案》等。

  薛雪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薛雪精于湿热症。所著《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医经原旨》。唐大烈《吴医汇讲》录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伤科方》、《薛一瓢疟论》等,亦传为薛氏著作。

  薛雪对湿热病的研究,突出了湿邪与热邪相合为病的特点,抓住了湿热二邪轻重不同的要害,并结合脏腑、三焦、表里等辨证方法,使之融为一体,解决了湿热病的证型辨析,有利于临床应用。在治疗上,虽然有温化、清泻、清热祛湿诸大法,同时又有补阳、益气、养阴、生津诸法的配伍,然其用药时时注意到清热不碍湿,祛湿不助热,扶正不碍祛邪,祛邪当注意扶正等方面。治疗不拘泥于固定成方,体现了湿热病治疗的特点,成为后世治疗湿热病的规矩,影响极其深远。

  清代名医(中)

  叶天士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是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叶天士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他的老师中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从12岁到18岁仅六年间,他除继承家学外,先后踵门求教过17人。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以叶天士为首,总结前人的经验,突破旧条框,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

  徐大椿

  徐大椿,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松陵镇人。生于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性通敏,喜豪辩。自《周易》、《道德》、《阴符》家言,以及天文、地理、音律、技击等无不通晓,尤精于医。

  徐大椿精勤于学,平生著述甚丰,皆其所评论阐发,如《医学源流论》、《医贯砭》、《兰台轨范》、《慎疾刍言》等,均能一扫成见,另树一帜,实中医史上千百年独见之医学评论大家。又著《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伤寒类方》及《内经诠释》、《六经病解》等,其中真知灼见亦颇不少。后人将其所著辑为《徐氏医学全书十六种》等,流传甚广、影响极大。

  赵学敏

  赵学敏,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人。乾隆三十五年,赵学敏初步完成了他个人的一套丛书,取名为《利济十二种》。这套书共一百卷,含12种医药书,包括药性、本草、养生、祝由、眼科、炼丹及民间走方医疗法等方面的内容。丛书子目的名称是:《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囊露集》、《本草话》、《串雅》、《花药小名录》、《升降秘要》、《摄生闲览》、《药性元解》、《奇药备考》、《本草纲目拾遗》,遗憾的是这12种医书只有《串雅》和《本草纲目拾遗》留传下来。

  《串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民间走方医的专著。书中记录了走方医常用治病手段,又介绍了有关药物伪品、制法、食品、杂品等情况,揭示了走方医所用的简便治法和药物炮制、作伪的内幕。这些资料的披露,不仅为研究走方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也为中医药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

  《本草纲目拾遗》是一部为了弥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之不足而作的本草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不仅纠正李时珍书中的几十条错误,还增添了大量新的药物。该书是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在中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0)

相关推荐

  •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大医学家,温病学派领袖,...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大医学家,温病学派领袖,他临终时告诫子孙:"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颖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我死,子孙慎勿轻言医!"以天资 ...

  • 中国古代名医

    "神医"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是医学大发展时期,就已采用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最出名的是齐国名医"扁鹊".他精通内科,熟悉妇科.小儿科.五官科 ...

  • 【纪实连载】中医的”神“与”名“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百货对百客".意思是说,不管你卖什么货,都有人来买.不信你看看电视直播,再不信你看看网络直播带货,因为名人效应,抑或名嘴效应,都会让这个行业风生水起 ...

  • 为何称之为“上下五千年中医药文化”?

    ​盘古开天地,从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之元谋人,距今约85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约60万年北京猿人,以及山顶洞人,一直到如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天皇风姓,太昊伏羲氏,东方之青帝.晋代皇甫谧& ...

  • 中国古代名医之黄元御我学习的中医理论思想...

    中国古代名医之黄元御 我学习的中医理论思想一气周流,就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治病思想,我们都是他的徒弟,从这一方面说,他是我们的祖师爷.我店里供奉的就是他的画像,今天主要来介绍一下祖师黄元御. 黄元御(1 ...

  • 中国名人 -- 中国古代名医 [扑克]

    中国古代名医 [扑克] 中国历代名人0px 0px 0px;"> (上海扑克牌厂)中国名人"名人"可以指:著名人物,可又称作名流(英文:Celebrity).日语中 ...

  • 11种胃病常用药大全,好用又便宜,少往医...

    11种胃病常用药大全,好用又便宜,少往医院跑 1.热结便秘,胃胀胃痛,呕逆吞酸--大黄三味片:清热通便 2.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葛根芩连颗粒:解肌止泻 3.寒湿困脾所致的腹泻,恶心呕吐-- ...

  • 中国古代名人并称大全

    中国古代名人并称大全

  • 65种单方大全,一味药也能治病哦~ 每日医穴

    一味药组方 1.独参汤(<医方考>) 根据患者素质,偏热者用西洋参或生晒参,偏寒者用别直参或大力参.红参.以较大剂量(10-15克),水煎浓汁,顿服或分服.有益气固脱之功,主治大出血或创伤 ...

  •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条(下) | 养阳医斋

    201.治疗脑膜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瓜蒌桂枝汤和葛根汤) 病人有汗时: 瓜蒌根 15克桂枝 15克 白芍 15克 甘草 15克 生姜 15克 大枣 15枚 病人无汗时: 葛根20克 ...

  • 邑医堂创始人:夏炳均收集了自学成才的古今名医大全

    [唐宋名医] 甄权,因母病,遂与弟弟甄立言一起自学成才. 王焘,因自幼多病.又因母病而自学成才. 王冰,因业馀爱好而自学成才. 许叔微,因父母病逝而自学成才. 朱肱,因无意于官场而自学成才. [金元名 ...

  •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运筹帷幄之中, ...

  • 《针医牛经大全》,共37页

    《针医牛经大全》,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