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健康学
目录:第一问:心平健康学是什么?第二问:心平健康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区别是什么?第三问:心平健康学怎样认识心身健康第四问:心平健康学怎样认识疾病?第五问:心平健康学的核心“病由心生,病由心解”如何理解?第六问:心平健康学如何治病?第七问:心平健康学治病的关键是什么?第八问:怎样才能少得病或不得病?第九问:为什么说保持良好心态可以少得病或不得病?第十问:心平健康学可以调治哪些疾病?对什么疾病效果更好?第十一问:学习心平健康学就不用上医院了吗?第十二问:学习心平健康学有何益处?第十三问:心平健康学适合哪些人学习?
第一问:心平健康学是什么?答:心平健康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得病的心理规律,即什么想法得什么病,以及怎么想能够使病好的规律。用规律反思就可以找到疾病的心理病因,进而对其进行调治。心平健康学是王中平老师从1986年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研究与实践创立的。
第二问:心平健康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区别是什么?答:心平健康学属于心身疾病学的范畴,是一门新的医学理论。它来源于近万人的调治实践,其理论的建立是无数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
第三问:心平健康学怎样认识心身健康答:现代医学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和、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过着有效率的健康生活。从心平健康学角度讲,人是由物质(躯体)和精神(心理)两部分构成的,身体是心理的载体,心理问题由身体表现,即心理不健康,有不合于自然的心态,必须由身体不健康(疾病)来承担。内因决定外因,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第四问:心平健康学怎样认识疾病?答:西医认为疾病是因为细菌和病毒感染、遗传、内分泌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的;中医认为:生病是人体阴阳失调,气机紊乱,气血不畅、七情六淫等因素引发的。心平健康学认为,疾病产生源于心,心理不平静源于你看问题的角度存在着太过和不及,而人的意念活动对体内气血可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如害羞脸红,就是说,所有的心理反应都会伴随着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只是轻重程度不同、潜伏时间长短罢了。从自然力平衡论得知,疾病是人的思维不符合自然的产物,是思维和心态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所以,当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有违背自然规律或“过”的一面的时候,疾病会来提示你,只要你认真反省自己、调整自己,仍能重获健康。同时,疾病也是一种残酷的现实,残酷环境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看你如何看待它、利用它,因此,疾病未必是灾难和危机,正确看待疾病,去破译它、驱除它,把疾病当做一种磨练自我、体验人生的方式,也可以看成是学习和实践心平健康的机会。平衡是自然力制约万事万物的基本方式。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为其体现。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原理是输入决定输出,生活原理也遵循这一原则,即给你自己的大脑输入积极指令,则生活的显示器上就显示出自信、快乐、成功的人生,你的生活就充满兴趣和希望。反之,你如果不断给自己输入“我不行”、悲观、颓废的指令,你的现实就会变得无奈和无望。因此,我们为了活得更健康,质量更好,要经常给自己大脑输入一套积极向上的思维程序,取代以往存下的错误指令,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第五问:心平健康学的核心“病由心生,病由心解”如何理解?答:“病由心生”是心平健康学理论之一。即人的心情波动对人体内的气血流动可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人的心情波动是指人的心情、心境与情绪变化,属于心理活动。而吃饭、喝水、消化、排泄等均为生理功能。这两方面同受大脑的调节和控制,又是互为影响的。如:心情愉快时情绪就高、思维敏捷、食欲好、走路轻松,而常想烦恼事时,则情绪就低,导致全身乏力、食而无味、夜不安眠。19世纪有位西方医生通过对胃病病人的观察,发现病人高兴的时候,胃黏膜充血、红润、分泌出的胃液消化力强;发愁的时候,胃黏膜显苍白色,分泌出的胃液消化力弱。这就说明心理和生理是相互影响的。心平健康学十几年的实践,也证实绝大多数疾病的产生与心理、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包括中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心情和疾病有着一一对应的定向规律,如喜伤心、怒伤肝、忧(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惊伤胆等。所以我们说病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病由心解”是指在平静的心态下,用合于自然的观点作用于人体内的存留信息,可起到祛病作用。存留信息是指人残留在体内的不平的心理活动。如跟某人打架生气,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了,可一想起这件事,心里还堵得慌。要想祛病,用相反的观点重新思考这件事,原来是恨,现在应是理解对方,不恨他,甚至想到他的好处,从新的角度心情平静地想这件事和这个人,病就会有所缓解,甚至痊愈。
第六问:心平健康学如何治病?答:先运用治病规律找到得病的心理原因,再转变原来对事物的错误理念,有的疾病还需改变原有的性格及为人处事逻辑,只要彻底地调整程序,一些终身病、不治之症也是同样可以治愈的。
第七问:心平健康学治病的关键是什么?答:运用心平健康学治病的关键是想准、想对、想开。想准是把得病部位用心平健康学的治病规律找准;想对是根据得病的感觉找到自己当时的心情;最重要的是想开,即用自然力的平衡理论把导致得病的不平心理想开,身体的疾病就能得到痊愈,同时心理的痛苦也能消除。
第八问:怎样才能少得病或不得病?答:这是千百年来世人非常关注的问题,根据多年来应用心平健康学调节治病的体会,归纳总结要做好以下十点,就会少得病或不得病。(1)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要遇事总把“我”放在前面,遇事要全面看问题,具有一颗公心、善心。(2)坦然面对任何事情。定力强,智慧多,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做到宠辱不惊,心如止水。(3)宽容。心胸开阔。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宽容,能够原谅别人,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可生活得轻松潇洒。(4)从容。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避免力不从心,不要好高骛远、想入非非。(5)少分辨。所谓分辨就是用自己固有观点中那半个理去衡量、去较劲,主观与客观不符,导致心理不平衡,随之而来的是气血不平衡,疾病就产生了。(6)不要犹豫不决、胡思乱想。遇事当机立断,错了就错了,很多病是想出来的,比如后悔遗憾伤肝;害怕、恐惧伤肾;盼望、表现欲太强会伤心脏;为钱来回犹豫影响肠道。(7)善于自我调节,控制负面情绪增长。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千付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忧愁、动怒和悲观失落的负面情绪可以使人致病。积极、愉快、坚强意志和乐观的正面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因此,应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坦然、开朗的心境。(8)经常反思。遇事常思自己的过错,不顺和烦恼是你过激性格的体现,是对你弱点的提示,经常反省自己,就会少生恨意,少生疾病。(9)生命在于运动。勤锻炼,如经常散步、打球、游泳,活动可使气血通畅。(10)要适当注意饮食,它往往是我们生病的诱因。
第九问:为什么说保持良好心态可以少得病或不得病?答:人的心态(心情)对健康影响极大,从心平健康学的病机理论可知,平静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引导心身进入良性循环;不平静的心态、负面情绪可使心身进入恶性循环,从没病到有病,从良性病转成恶性病。现代医学还认为,好情绪可使肌肤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使免疫系统发挥最大效率,能抗拒心理和生理疾病袭击,不易得癌,从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因此,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做自己身心健康的主人。
第十问:心平健康学可以调治哪些疾病?对什么疾病效果更好?答:心平健康学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得出:凡找到明确心理对应规律的疾病,调治效果较好。如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风湿病、腰腿病、眼病、五官疾病等。有些病疗效甚好,如腰腿病,经过几年的耐寒活动,腰腿病的患者治愈率达到95%以上;风湿病疗效也很明显;胃肠病、心脏病、糖尿病有效率也达到80% 。此外,对部分心理疾病也有很好的调治作用。
第十一问:学习心平健康学就不用上医院了吗?答:不是的!心平健康学是一种用心理调节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它有方便性、可操作性、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对一些来势凶猛的重大疾病,因各方面的心理压力都大,还需要上医院采取中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不可耽误病情,等病情有所缓解,再结合心平健康学用心理去调整,有助于加速病情好转和痊愈。
第十二问:学习心平健康学有何益处?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疾病也多种多样。有病就要上医院,打针吃药,既花钱又麻烦,即使这样有些疾病还不一定很快治好,甚至总出现反复,令患者苦不堪言。学习和掌握了心平健康学后,你会获得很多益处。第一,你自己就是大夫,自己就可以给自己调治疾病。身体什么部位出现不舒服症状,用定向规律自我调整心理,然后改变原有观点,重新调整情绪,就可以从根本上调治好疾病。第二,从内因出发根治疾病,医治彻底,不易反复。第三,经济实惠,见效快,效果好。第四,避免了上医院挂号排队等麻烦和打针吃药的痛苦。第五,自己学会终身受用,全家获益。学习心平健康学,调治疾病仅仅是理论应用的一部分,最主要的是通过治病可以改变自己不符合自然法则的思维、秉性和习惯,使人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第十三问:心平健康学适合哪些人学习?答: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心平健康学,它是一种不分国界的、不受文化限制的、为广泛人类提供的一种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治疾病的保健方法,是一种完善自我、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提高生存质量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