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建安文学
一、建安文学概况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和蔡琰等。汉末天下大乱,长期战乱,生灵涂炭,社会残破不堪,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建安文学反映了建安时期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广大人民不满国家残破、热烈追求统一的理想和愿望,它真实地反映了动荡社会的惨景,发出了怜悯人民苦难的呼声,并为建立统一局面,实现自己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而引吭高歌,形成了刚健有力的“建安风骨”。”。《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这就是对“建安风骨”的概括。
三曹: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骨气奇高,辞彩华茂)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蔡琰
二、三曹
(一)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诗歌以乐府诗为主,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以乐府旧题写时事。此外,曹操继承了《诗经》四言诗的传统,大力创作四言诗。
1.描写汉末战乱生灵涂炭的景象。《蒿里行》《薤露行》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英雄人物的慷慨壮志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沧海,实自写也。)曹操是在北征乌桓途中登碣石山,乌桓是当时东北的大患。当时,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乌桓,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8年)北征乌桓,并于这年八月,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图实现统一中国的愿望。大战之前,作为主帅的曹操,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作者借大海的形象,把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使这一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后人认为它是第一篇写山水写得好的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感慨人生短暂,暗含壮志未酬的忧思。由此生发出对人才的渴慕。)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曹丕
1.战争诗2.游宴诗3.游子思妇
杂史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
(三)曹植(建安文学成就最高)
曹植诗歌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称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主要写贵公子的生活,充满昂扬斗志。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后期主要写自己和亲友遭受迫害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七哀诗(以思妇、弃妇自比)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三、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驭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孔融是曹操的反对派,被曹操所杀,其余六人都是依附于曹氏集团的文人。
王粲(七子之冠冕):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在荆州时作的《登楼赋》最为传诵,是建安时期最优秀的抒情小赋之一。此赋抒写自己流落异乡,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也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回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异井渫之莫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