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笔下的老上海旧俗(五)
再来一组关于女人的。
张爱玲是女人,世俗对女人的看法和说法,她自然狠狠敏感。
在张家,小孩子自然是要“做规矩”的,尤其是女孩子。
碗里剩米粒,嫁个男人是麻皮。——《雷峰塔》第44页。
年轻小姐不作兴乱喊乱叫的。——《雷峰塔》第43页。
张爱玲从小父母离婚,后妈是不管她的,她父亲也是只顾自己天天吞云吐雾,因此她是在佣人堆里长大的。与佣人家的孩子一起玩,免不了大呼小叫,于是,老佣人就要这样提醒她。
这个规矩在上海人家里延续了很久,至今依然残存。
至于笑不露齿,坐着脚不趴开,恐怕已经失传了。
大家也觉得太拘束了女孩子。
无论如何,有规矩终究比没规矩好。
有些是用来提醒你。比如“女大不中留”;又比如,有些习惯来路不正,要谨慎,将来不要被夫家看不起。
“你(指女孩子)姓碰,碰到哪家是哪家。”——《雷峰塔》第43页。
四色糖果瓜子,盛在高脚玻璃杯子里,堂子里待客的规矩。——《雷峰塔》第62页。
玻璃缸是玻璃杯子的延续,好像也还不体面。
西风东渐之初,好多习惯都从堂子走入家庭,到现在已无法分辨。
反正,老式家庭装吃食,样样用竹器篾器藤器漆器。
还记得,头天吃不完的冷饭也直接装入“冷饭扫箕”,挂在晾竿上。防蚂蚁,当然也防三餐没吃饱的下人。
“我就看不惯有人走到哪都带着热水袋,只有舞女才这习气。”——《雷峰塔》第203页。
我小时候,冬天少妇抱热水袋,还是一种时尚,表示家境不错。
普通人家就跟着学,以为时髦。与1990年代下岗工人争相养宠物有得一拼。
上海的女工向来大胆轻佻……和其它女孩子不同,他们自己有钱,下班后也没人管束。——《雷峰塔》第339页。
百年来,一直有一种误区,好像总是文艺界、知识界的男女更花心,离婚率高,平时也更性开放。
其实不然。我好几次看到过较近的权威统计数据,普通工农家庭的离婚率远比其他人群都高。不特上海,全国亦然。
原来也是有传统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基本条件是女人经济独立,而非品行。
旧礼教严防男女之别,故作矜持也属下品。——《雷峰塔》第315页。
这条不无警醒作用。我也觉得,现在的女人更扭捏,远不如50后们大方。这跟家教有很大关系。
新嫁娘的缘故所以穿紫的。——《雷峰塔》第78页。
红配绿,看不足。红配紫,一泡屎。——《雷峰塔》第101页。
第一条恐怕彻底失传。
第二条则被颠覆又颠覆。先是,“大红大绿的”,被斥为“土气”;这两年,又被称为“混搭”。
好么,折腾吧。时尚就是折腾。
“猪肉吃多了不好,”秦干(女仆)说,“鱼生热,肉上痰,青菜豆腐保平安。”——《雷峰塔》第43页。
对生来无有温饱之虞的上海大户人家来说,减肥也是老掉牙的话题。
那时穷人吃都吃不胖,所以根本不关心减肥,也就当它不存在。
红肉不但“上痰”,还上痘!宜不慎乎。
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全民关心减肥意味着我天朝终于基本实现温饱,是大好事。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离发达依然很远。
城市的文明水平还只是达到了历史曾有的高度,并没创什么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