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漫谈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各位北京中医院皮肤科聚友会的同道、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受吕景晶老师的邀请,来和大家共同来谈谈温疫方面的一些问题。本人只是一个中医小学生,诚惶诚恐,许多观念不一定正确,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首先,我们向在武汉一线的同道同仁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去武汉逆袭的这些白衣天使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己亥年六之气,己亥年末,庚子年初之气,在华夏大地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一个疫情,是从湖北武汉开始的,这次疫情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是对我们医学界,对我们中医界,一个很好的反思和磨砺的机会。看看我们的中医基础是不是很扎实?面对疫情,我们中医人该做些什么?我们中医人能不能用老祖先留下的东西来解决这些当下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看武汉的地理环境,它在长江以北以南都有地方,它是三个地方所构成的,所以说它刚好在南北的交界处,这是这次疫情产生的一个地理环境。这次的疫情有一个特点,就是发病比较迅速,传播很快,传染性非常强。刚开始有发热或热势不太高,有干咳、无痰或者少痰,然后有点气喘。这个病势刚开始是仅仅有点发热、咳嗽,甚至还有一些胃肠道的一些症状,紧接着很快就进入到重症期,高热、暴喘,甚至呼吸衰竭等特点。那么在中医上,这个叫什么病呢?我们笼统的可以说叫做温疫,因为它首先是一个传染性疾病,对吧?它不是一个普通的一个四时的感冒,不是一个简单的狭义上的伤寒、中风或者温病,它是瘟疫。

在《素问·刺法论》中讲:“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避其毒气,天牝(指鼻)从来”。这段就是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疫病,会互相传染,老少都是一个病症。而吴又可在《温疫论》里面讲:“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在清代的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说:“温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所以它是疫疠之气,多兼秽浊,它就有夹杂。《内经》中还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这个天牝就是鼻子,它是一个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现在在网络当中,大家都争论,它是伤寒呢?还是温病呢?还是温疫呢?大家都争论地非常地强烈,这是学术的争鸣,就可以看出大家都想了解它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们来看一看,在《难经》中讲:“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那么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好像似乎没有什么传染性疾病。大家看一下《伤寒杂病论》序中,张仲景所在的年代寒疫流行,死了那么多人,难道说伤寒不包括传染性疾病吗?如果说从字面上看,仍然看不出什么端倪来,那么让我们看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当中,这些二旦、四神说,或者说二旦六神说当中,它讲的都是天行病,“天行”就是瘟疫类的疾病,因此,伤寒当中肯定有疫病的范围。古人它的言语当中,它用一个(一个伤寒来代表了),广义的伤寒应该来说包括这些疾病。而在我们的温病大家吴鞠通,在他的《温病条辨》里面,它广义的温病就明确的写包括了温疫。因此这个疾病,它不属于狭义的伤寒,或者是狭义的温病,它是广义的伤寒或者广义的温病,它属于温疫的范围,或者是瘟疠的范围。古人的这个“温”和这个“瘟”是相通的。武汉就正好处在一个湿热的地带,所以我们刚看这个疾病的时候,我们认为它是湿温类的疾病,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这些病人就是确实有身体沉重,乏力,倦怠等等方面的(症状)。但是这些病人出现了一个干咳,乏力、倦怠,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里明明是燥气的表现,它不是湿气的表现。

这时候我们就要回想一下,在2003年的那场SARS,SARS之前两年的时候,我们查一查它的运气,根据运气学说,到了2003年的时候,它应该是金疫,金木水火土的“金”——金疫。而去年2019年,我们往上早两年就在2017年,我们在《黄帝内经·刺法论》里面可以找到,“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气不当位,下不与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刚,即地运不合,三年变疠,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在《本病论》里面讲:“即下丁酉未得迁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者,见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干失刚,亦木运小虚也,有小胜小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木疠”。所以说从产生伏气的三年前的运气失常比较,丁酉年的失常就比2000年的庚辰年的刚柔失守明显要轻,所以这次的疫情的暴烈程度,不像SARS那么强,但是丁酉伏燥的因素,有了伏燥之因,庚子年的岁运又是太金,就是燥气太过的年,不利于伏燥很快地缓解,所以说,这个疾病消除的不会那么地快。

研究运气的人都知道去年五运的方,客气运是白术厚朴汤,而六气当中选择的是敷和汤,在敷和汤的后面就写着:“己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病者中热,而反右胁下寒,耳鸣汗出,掉眩,燥湿相搏,民病黄疸浮肿,时作温疠”。这出现了“温疠”二字,所以从中医传统的理论当中,我们都认为它是非六淫之邪气。我们讲“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六正气,邪气呢?我们叫作六淫。什么叫六淫呢?就是六气不正,什么叫“不正”?就是太过不及谓之不正。它属于正气不正出现的所谓的邪气,而瘟疫属于天地之间“非风非暑非寒非燥”的疫气。正气和疫气是不一样的,它可以夹杂出现,但是它不是一回事儿。这是我们没有把六淫之气和瘟疫这种疠气搞清楚,它混合在一块儿夹杂出现,哪怕你是杏林高手,哪怕你是医坛的老将,你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一开始马上就能把它全部想明白,这个不现实。所以说你要把它搞清楚,你得研究过伤寒,研究过温病,研究过瘟疫,还研究过运气学。那么你可以看到它的一个基本的全貌。既然这种传染病途径是从口鼻而入,发病急骤,这个病情呢,特别是刚开始感觉到很轻,没过三四天以后开始加重,病情非常重。正如明代吴又可的《瘟疫论》中讲:“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为天地间别有一种疫气所感”。秋冬时候气候有点异常,秋燥冬暖有失常态,所以说这种病毒就会滋生于此。

我们看一看己亥年,就是去年它是土运不及之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它六之气是太阳寒水主气,客气是少阳相火。那么湿气怎么来的呢?湿气就会盛,土虚就会产生湿。外面寒水,外面有寒啊,里面的少阳还有火,少阳相火。它是这样一个天时,它对人体肯定会有影响。所以在运气学当中啊,在六之气当中,写“民病温疠”,“温疠”这两个字大家一定要记下。今年是庚子,金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而初之气是厥阴风木主气,太阳寒水是客气。因为今年是金运太过之年,从冬至以后呢,它早早就会来到,那么燥气就会外盛。那么有寒有燥有风,这个病就开始流行的开了。这种流行,中医上讲有风的这种性质,传播嘛,所以说中医认为是“木疠”。正因为如此,它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燥有毒等相互夹杂,瘟疫与六淫混杂在一块儿。而这种六淫相互混杂,风寒热燥火等相互的夹杂的这个环境,就是这个病毒容易滋生产生传播的条件。

因此,我们有些临床去看过病人(的大夫)认为它是湿瘟疫。也有一些我们的这些老师们看到的是寒湿疫,有些说是寒疫,有些人说的湿疫。因为他们眼睛就看到了这些,其实就是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看到了不同的病人,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它的“乏力、干咳、无痰”,这本身就是燥,这个燥可以是外燥,口鼻而入的,也可以是内燥。我们讲燥气袭人的特点是“首先伤的是肺与大肠”,外燥来说对吧?湿伤的是人的脾,寒是伤人的肾,古人写的非常清楚。师曰:“六气所伤,各有法度,舍有专属,病有先后。风中于前,寒中于背;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客皮腠,湿流关节;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风令脉浮,寒令脉紧,又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燥而数。风寒所中,先客太阳;暑气炎热,肺金则伤;湿生长夏,病入脾胃;燥气先伤,大肠合肺;壮火食气,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合化,表里相传;脏气偏胜,或移或干;病之变证,难以殚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这时候大家看到了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表现,我们常常见的就是三大类,可以看到寒湿疫、湿温疫,还有温燥疫。

其实疫病可以和六淫相夹杂,但是它仍然不是六气当中的,请大家务必把它分清楚。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观测到了不同的象。从武汉到了其他地方的传播,我们可以看见不同的地方都用了不同的(式法),有些用了伤寒的式法,有些用了温病的式法,有些夹杂在一块儿寒温并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都是因为当时他“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张仲景先师给我们留下的非常好的方法,当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疾病的时候,我们就“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吧”。

现在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临床上不同的医生用自己的方法治好了一些疾病以后就认为自己看的是最正确的,别人可能看得不正确,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刚才讲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观测到了不同的象,有些东西你没观察全,以偏概全了。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说你看的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它的整个运气的变化,整个病人的变化,你没全部看完,或者看全,就会认为自己看的最正确。其实这个也是最危险也最可怕的。因为你认为它对吗?但是后面结果它发生变化。我个人主张是采取中观正见的态度,不要盲从、迷信,要采取的学术平等,独立思考的这个方法。你用你的方法可以去验证,你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从方证角度可以,从气化的角度可以,从运气的角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如果说这三者你都能看清楚了,这个疾病的整个的全貌才能够看清楚。

大家可以看看,张仲景所处的时代有没有瘟疫,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从《三国志》当中摘录下来的。大家可以看到建安二十年在合肥,“从攻合肥,会疫疾”;建安二十二年,“军士大疫”在安徽;建安二十四年,“是岁大疫”;建安二十五年,“士民疾疠”,都是有疫情的发生。我发上去的第二个表是2015年乙未年至2025年乙巳年爆发疫病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根据《内经》上所讲的。因为在运气学说当中,对于初之气的推算有两种,一种是从头一年的大寒开始算起,第二种算法是从本年的立春开始算起,两种在运气学说当中都有它的这个意义。我个人是按照初之气是头一年的大寒之日开始算起的,所以通过相关资料的研究以及与在湖北武汉的同道,还有其他有疫病的一些地方的同道进行研究交流、相互协商,结合当前的运气,认为新冠状病毒这种疫疠之气,它特点是多有湿毒夹寒,而且是容易燥湿合混,容易耗气伤津,甚至阳脱阴竭,这么一个特点。

有这么多人受病,在它的初期或者早期,或者疑似的病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方法把疫情控制住呢?这时候我们想到的古人用什么方法?古人的方法有四,第一种方法就是避瘟的方法。针对于避瘟的方法,古人有很多的描述。针对此种情况我们用了十味避瘟散。它里面的成分是苍术3克、丁香3克、藿香3克、佩兰3克、菖蒲3克、白芷3克、肉桂3克、吴萸3克,草果或者山奈3克、冰片1克。大家看到了吗?这里面好多的药物都是芳香(类的药物),芳香可以避秽,芳香醒脾,芳香也可以醒神,可以安神,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了,人的这个正气提高了,食欲增进了,情绪变好了,病邪就不容易侵犯,即使得病了也比较轻一些,容易治疗。

第二种方法是净秽的方法,有焚香,燃艾叶等等。传染性疾病多与木行有关系,肝木属疏泄,它因为流行,就是像风象,风气那种象,客伐他脏。所以说有些时候呢,用这个燃艾叶的方法,还有焚香的一些方法来进行净秽。

第三种方法就是普济的方法,什么叫普济的方法?就是用一个通治方或通治法来针对早期一些疑似病人,还有些初期的病人先进行一个治疗,那就要把它整个的这个情况都要考虑进来进行诊治。因此普济方我选了这几个,第一个是防瘟饮,这个针对的是没有得病的人,但是可以服用以后,提高他的抵抗力,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四味防瘟饮,它主要成分就是黄芪9克、土茯苓9克、金银花9克、甘草9克。因为这四味药都是甘味的药,喝起来口感也较好。再一个呢,就比较平和,它有补气去湿解毒的作用,比较平和,而且喝起来口感很好,老少都可以喝。泡水或者煎煮代茶饮,每日一副,儿童减半,或者把它泡到没味儿就可以了。

根据当下这些情况呢,用三仁汤合了升降散的其中一部分,还有达原饮进行一个加减。我们取个名字叫普济祛瘟汤,它主要的成分是炒杏仁儿9克、白蔻仁9克、生薏米15克,姜厚朴9克,白通草9克、淡竹叶9克、法半夏9克、白僵蚕9克、净蝉衣9克、草果6到9克、陈香薷6克(后下)、广藿香9克(后下)、飞滑石9克、嫩青蒿9克,没有嫩青蒿青蒿也可以,后下。第一锅开锅后煎10分钟,第二锅煎15分钟。开的量很小,因为我们现在开的方子,一定要普世、普济,要大面积的可以叫大家都运用。不能开有争议的药,或者是太寒太热的药,还有毒性大的这些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会被那些中医黑们说有毒性或者超量等等,老百姓不敢喝了。在武汉一些疑似的人,包括有些病人喝了几副,我们统计了一下,喝了两副药退烧的病人较多,还有些病人无法统计,刚喝了一副,第二副还没喝呢,就已经到了隔离区了,后面就没法联系。

所以说,这个普济方你要想的比较全面,各方面都要兼顾,而且不能偏颇,用药还要轻灵疏动一些,不要造成不必要的一些损伤。这个方子当中,三仁汤取原方,取宣上畅中渗下,这个没有问题。有外寒的问题,我们用了香薷和霍香来芳香、化浊、去秽、除湿,辛微温来解他的表,因为有些表邪。用青蒿和草果,青蒿凉营来透邪外出,因为有伏气有伏躁在营分当中。有些人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舌头是瘀紫的,它很容易在营血分当中潜藏,所以说用青蒿往外凉营来透邪,草果来燥湿消食化痰,来截断它内陷,因为有湿浊,秽浊之气,我们用草果来解,那么大家都知道青蒿和草果都有截疟的作用。我们很多病人在发病当中出现了寒战这种情况。所以说要把它透发出来,要劫它的疟。用了僵蚕和蝉蜕二味药,取了升降散的两味,无论是外燥也罢,是内伏的也罢。我们中医的办法,当我们不知道夹杂什么情况的时候,我们把它驱邪外出,给邪有出路,用了升降散之半,用了白僵蚕和蝉蜕来透邪达表,驱邪的方法来进行阻断。我们现在这个避瘟散,防瘟饮和普济祛瘟汤,医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作为防护,在武汉还有其他地方,比如说文登区采用的就是我讲的这个方案。因为我是他们文登区的健康顾问,所以说他们第一时间就来问我,我后面把方子根据这个情况呢,就给他发过去了,他们采取的方案是这样的。

还有一些地方用的十味避瘟散,广泛地被医护人员喜爱,佩戴在身上或者把它燃烧,说香气很好,有助于睡眠。其中有些人说以前老睡不好觉,焦虑啊,紧张啊,特别恐慌是不是新冠的病毒啊?是不是感染啦等等。放到床边它的香味儿一出来的时候,人觉得就神经气爽,就能安然入眠,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其实大家在群中也可以看到许多老师用了伤寒的方,所以说我们普济祛瘟汤第二个方子就是寒温并用的方法,用了大柴胡,用了半夏厚朴合升降散,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这个临床当中,我们已经用过这个方子。大家都是临床的高手,我把它发在上面,请大家来批评指正啊。我的方法不是说就是最好的,或者说可以适用于所有人的,我从来不这么说。我只是通过我的研究发现,还有临床的实践,我把我所知道的一些浅显的一些东西推荐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应用。用的时候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那当然最好了。

现在在武汉的这个方舱医院当中,有很多人在接触这些病人,新冠的病人,他们这些武警、医护人员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前一段儿时间就有些警察联系我,说他们实在身体受不了了,看能不能有防疫防瘟的方法,我就把这些方法推荐给他了,而且我们已经免费给各地赠送了这个十味避瘟散,已经是三万多袋了,这个防瘟饮也是不计其数啊。前段时间我们给武汉疫区的这些警察们免费赠送了一些药,就供他们来保健。虽然我们身处危地,但是我们这个报国的热情,救国的热情,我们不能忘。我们是一个医生,无论是中医西医,我们应该携起手来打赢这场仗。我们相信在我们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胜这场仗。武汉加油!湖北加油!全国加油!

(本文由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志愿者根据讲课录音整理:0-12卢良君12-24陈芳 24-36吉永红(翻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桂娟负责收集,排版,一校;关瑞花二校)

(0)

相关推荐

  • 张胜兵浓缩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高度总结外感瘟疫之厉气的传变规律!

    疠气 我们今天讲疠气.疠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病的外感病邪.当自然环境急剧变化之时,疠气易于产生和流行,其伤人则发为疫疠病.我们先从这个<说文解字>里来理解一下疠气,疠气是暴 ...

  • 疠气的致病特点

    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已经把六淫之邪的致病特点全部都讲完了.在六淫之外还有时邪,都是属于"外因".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所谓的时邪是什么. 时邪,又称为"疠气".& ...

  • 中药漫谈|赤芍与白芍,不易说清楚的芍药

    芍药是可以媲美牡丹的传统名花,而今天我要说的药用芍药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现代中药学将芍药分为白芍与赤芍,二者功效有别,然而古代并无赤白之分,如<神农本草经>只言芍药,<伤 ...

  • 北京记忆丨北京东安市场旧闻漫谈

    编者按:本文是由张子华 李雅轩 白玉晨 莫文通.常玉奎 刘鸿印 丁德贵 康耀庭八名原东安市场摊贩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回忆资料,写成于1966年2月.现在作者除李雅轩.莫文通.常玉奎外都已逝世.这篇文章是 ...

  • 站桩 | 漫谈蹲猴桩三要

    漫谈就是胡扯 在我练过的桩里,最喜爱蹲猴桩,练起来不至于枯燥,而且有三要六艺作导向,慢慢练慢慢悟,就像青梅煮酒,小火慢烹,有滋有味. 蹲猴桩是戴氏心意六合拳独有的内功修炼桩法,全名叫"先天一 ...

  • 高建忠—血府逐瘀汤漫谈

    拾伍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血府逐淤汤漫谈 (一)明白气血和辨病位用方不读书,不足以临证.每一位临床大家都应该是饱学之士.不临证,也不容易读懂书(中医书). 中医书中很多内容必须经临证体悟才能真正明 ...

  • 张廷模:漫谈附子

    附子和前面祛风湿散寒药当中的川乌或者乌头,是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川乌头是种下去的母根,依附在母根旁边长出来的就叫做附子,依附在母根旁边,如子之附母,属于同一种植物.它的整个块根称为附子,但是在商品药材当 ...

  • 中医治疮疡(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 中医疮疡的治疗分内治与外治,二者常结合应用.疮疡内治法的总则为消.托.补.初 ...

  • 中医曾战胜321次大瘟疫,拯救全球20亿人!

    在一般人的认识里中医对感冒或传染病等急性病的治疗不如西医,或者认为中医治不了.可事实真不是如此,像伤寒.温病等那是中医最擅长和拿手的,经对症治疗绝对不会留下慢性病的隐患. 只是鉴于现在的医疗环境和现状 ...

  • 什么叫“以不变应万变”?——论中医能治万病的原因,兼论新冠瘟疫治法:

    中医的病因学说,有外邪六淫与内伤七情之分.外邪六淫中的风邪,就包括当今西医所说的细菌病毒所引起的各种急性传染病. 细菌病毒,何止千种万种?並且时时变异,未有穷期.西医傻蛋,只会跟在细菌病毒的屁股后面跑 ...

  • 沈谦益:中医源流漫谈

    录音原文翻译稿: 各位好,今天我把曾经的学习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有些内容也是道听途说的,毕竟年代久远,不好考证,希望大家能够谅解.这次主要是讲中医源流方面的内容,分为几块展开. 一.中医的概念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