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志·河南省·宜阳县卷
(一)本籍
白状子白状子,又名白玉贵,宜阳石陵人,生于清嘉庆初年,系白永丰三子。白状子生于私塾世家,自幼天资聪颖,苦读儒书,成年后考取痒生(季才)。曾两次应试举人,落榜后立志从艺学戏。他专读《三国演义》,人物故事烂熟于心,为后来在舞台上演好三国人物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主攻豫西梆子——靠山簧(俗称西府调,石陵为发祥地之一)。
清道光年间,白状子在“戏窝子”石陵登台演出,赞扬不断。他还到白杨组织创建了“喜庆班”,经常到外省流动演出。他扮演的关羽栩栩如生,驰名于陕西、山西、河北、安徽等地,素有“戏状子”之称,还留下了“白状子雨”的典故,在秦、晋、冀、皖等地民间流传至今。
传说他演出时,下起了小雨,积水很深,观众仍不退场。后来只要天下起蒙蒙细雨,人们就脱口而出:“啊!下白状子雨了!”白状子晚年隐居家中,清同治末年病逝。当时,视唱戏者为下九流,死后不能葬入祖坟。他死后只能另起坟安葬。20世纪50年代以前,每逢清明节,其玄孙与戏曲爱好者会到他孤零零的墓前祭奠。爨金声爨金声(1877—1930),艺名大金声,宜阳城关后庄人。家贫,23岁方从艺学戏。主攻净末,即脸子戏、黑头、大脸、毛二脸、三花脸。
戏坛春秋30年,活跃在洛、偃、巩、孟、登、新、渑、宜、永、嵩十数县,颇负盛名。收徒传艺,影响深远,至今尚为人们称道。金声自小聪明过人,但家贫,无力读书,酷爱戏剧,凡看过的剧目,台词、唱段大都背诵如流,加上一副好嗓音,常给同伴们表演得到赞扬。当时,唱戏被视为下贱行当。他15岁时,父亲怕他学戏,勉强送其入私塾,先生为祖人韩登莹。
一天他趁先生外出,便约合同学,把桌子横七竖八并成舞台,从邻居借来铡刀,粉墨登场扮演包拯,演起《铡美案》来,同学们敲桌击盆助阵。唱的、叫的、跳的,煞是一幅“童子闹学图”。演到陈世美卧铡赴死的关键时刻,先生恰好回来,探头看见,不敢吱声,怕惊动学生,失手伤人,遂轻潜走出。他23岁时,生活没着落,更无力娶妻,就背着父亲,偷偷跑到偃师县大口镇学戏。因年龄过大,戏班拒收。他苦苦哀求,无济于事,只好暂住在破庙里,难忍长夜寒冷,鸡叫即起身长街慢行,喊腔唱戏。
村人惊奇,戏班主叹为观止,才收他为徒。他很聪慧,一点就通,又刻苦,进步很快。学徒期间,他偷看外班排演《白玉杯》,建议师傅也开排此戏。老师以没奸生为由拒绝。金声自告奋勇饰严嵩,把奸侫形象演得淋漓尽致,一鸣惊人,以致管饭的老婆婆见了他,大呼:“恶极了!不给你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