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厚重严肃的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故事、社会发展、文化内涵。其中每一件藏品,都与当时生活紧密相连,都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和信息的泛滥,走近博物馆的游客越来越少,立志研究古典文化者更是少之又少。好在国家及时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并且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研学旅行”对学生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每学期一次的研学旅行,让孩子们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参观附近的科技馆、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活动基地等,让学生和历史面对面,专业讲解员会声情并茂地讲述当时的历史与故事,相信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一定会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如果说“研学旅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是抛砖引玉的话,“传统文化进校园”则更深刻地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学生的教材上增加了古诗文的篇幅,学生阅读的时间也大大提高,图书馆、阅览室、社团活动的开放更增加了学生们亲近经典的机会。同时,“端午诵读”、“戏曲进校园”、“周末大舞台”既给了学生们展示的机会,又给了他们传承发扬经典文化的动力。“汉字听写大赛”、“古诗词大赛”等又进一步激发了孩子“挑战自我”的求知欲望。

在对孩子们普及经典文化的同时,中央一套的“国家宝藏”、“见字如面”、“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更以新颖的方式、磅礴的气势、高科技的手段吸引了男女老少的眼球,人们在消遣娱乐的同时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深思。

当然,对于“抖音”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我的态度则是中立的,毕竟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传统文化也是神圣的,而某些“抖音”短视频则把庄重严肃的历史文化弄得过于滑稽。

如今,传统文化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国家不仅注重“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还想方设法引领受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不久的将来,传统文化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深入人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