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原材料上行、价格却下行!有何猫腻?
洗衣机是一款常见的家用必备电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于洗衣机的要求早已迈出“洗衣”这个范畴。按理说行业竞争多围绕技术层面展开,然而今年随着大宗原材料的不断上涨,行业又回到了“价格”支配阶段。
但不合理的地方在于,面对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不少品牌洗衣机产品价格还能日益向下。有行业人士认为,这是不少品牌在战略性亏损比耐力,试图通过加速家电行业洗牌,洗出一批竞争对手,但事实真相或许远不止这么简单。
1
涨价潮背后,
家电企业的艰难平衡
这轮原材料涨价潮的起点是在去年。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以铜、钢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猛涨。2021年2月,初级产品中LME铜现货价格约为每公吨8470.9美元,创下自2011年8月以来近十年新高;一直到今年5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依然延续上涨态势,钢材价格已突破2008年的前期高点,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而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疫情影响;其次则是货币超发导致资金向上游大宗商品传导,原材料铜、钢、铝、塑料等价格上涨。另外,加上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的上涨也给家电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最终不得不通过调价的方式来抵消成本压力。
自去年12月起,包括美的、格力、奥克斯、海信、TCL等多家知名家电品牌纷纷发出涨价通知单。然而,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线下市场5000及以下价格区间洗衣机产品价格不增反降,在原材料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出现这样的情况实属异常。
究其原因,众所周知家电市场早已趋近饱和,现阶段不少品牌将“低价”视为获得市场的最佳途径,所以涨价对于品牌方而言也是不愿看见的结果,现阶段不少品牌正在价格与销量两端,艰难维持平衡。
2
从偷工减料到意识觉醒,
品牌的抉择之路
随着“原材料涨价潮”的持续,逐渐也成为家电行业中的一块照妖镜。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份2020年度国家开展139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情况报告。其中,涉及家电产品的国抽情况显示:全年抽查23种1021家企业生产的1119批次产品,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17.8%,比2019年上升了3.3个百分点。
对此,报告中给出两个方面的解读:一是部分企业对标准的要求理解不到位;二是部分企业盲目降低成本,采购了质量不合格的电源线等配件。
显然,为了在“涨价潮”中依旧保持价格优势要怎么办?部分品牌选择了剑走偏锋。不少品牌口口声声称自家产品不涨价,到头来却选择在产品上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手段。
当然,这轮原材料涨价潮之下,也折射出家电企业品牌意识的觉醒,要想提升利润,还是要加大技术研发和投入。比如,同样是洗衣机,包括海尔、美的等大品牌就是在研发创新上下功夫。
如美的在早前的发布会上亮相了冰箱·洗衣机鲜净套系,在洗衣机方面打造了FCS快净洗,将智能节拍水流、溶漩风科技、恒温加热能力实现三合一,为用户大量节省了洗涤时间。
又例如海尔最近推出的“新物种”海尔BlingBling彩装机就足够“新颖”。虽然海尔同样会强调在清洁能力上也有了长足的提升,例如“空气洗技术”、“直驱技术”的融入等等,但这些还不足以让人“惊喜”,也许有人疑惑洗衣机的能力不应该就体现在清洁吗?是,但还不够。
当下我们早已处于物联网时代,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持下,智慧家庭的梦想也离我们越来越近,海尔洗衣机的惊喜就是在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海尔将物联网支付系统加入到了洗衣机,用户只需通过APP签订购买协议,洗衣机便会在洗衣液不足时,主动下单购买,无需人为干预。加上“墨盒式智能投放系统”连洗洁剂投放环节都为用户省去,这类通过创新实现产品溢价,想必消费者也更加愿意接受。
3
总 结
有句话值得现阶段所有家电品牌铭记,“因为价格离去的客户,还有可能回来;因为质量离去的客户,可能永远也回不来了。中国市场不缺价格更低的产品,缺少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