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
小时候,篮子是我的伙伴,割草拾柴都是必备之物。我下田的时间很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手中提的篮子也显得极不配套,几乎都能够装进去自己了。
(图片来自网络)
割草是我干得最多的活儿,也是驾轻就熟。通常我不喜欢走很远,也许因为身体的缘故。很多孩子都会背着篮子跑了好几里路去割草,往往很少成功的。有一次,生产队的牛草奇缺,便号召大家都去割草,算成公分的比例比以前高多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挎着篮子远足去了,他们甚至跑到十几里路远的地方。因为那时候路边或田头的草几乎都被割完了。我犹豫着,终于没有跟他们一道。我选择了最便利的地方,就在生产队旁边的田头。我蹲下身来,一点点地向前推进,步步为营,寸土必争,一棵草也不放过。我一会便割了一小堆,往前走,又是一小堆,就这样,不断地前行,便有很多堆了。等到将近晌午,大人们准备收工了,我已经将近处的草都割完了,地面上平平静静的,没有了草的纷扰。篮子已经撑不下去了,我只好分次去找会计称了,再回来装,那一天上午,就在场边,在会计的眼皮底下,我总共割了八十一斤的草。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我还是十分满意的。那群人从远处气喘吁吁地回来,背上的草篮却是一片荒芜。六个人加在一起,都没有超过百斤。他们得知我就在近旁,还割了那么多,不禁唏嘘不已。至今我依然记得当时割草的情形。因为草实在太少了,不能放眼望去,只能关注眼前的一切。脚步一点点地向前移动。“蹲倒一把草”,这是我后来写的一篇短文,还曾在内部刊物上发了。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积少成多,也许量变就会引起了质变,就会有所收获。
拾柴的经历也是不少。树枝和枯叶常常是柴草的主角,塘边的芦苇叶也备受关注。每每看到自己拾的柴火在灶间燃起红红的火焰时,心中顿时升起了无边的自豪。
瓜桃梨枣、时兴菜蔬、玉米麦子等等统统装进了篮子。篮子的生活是充实而快乐的。尤其是丰收季节,它们通常忙忙碌碌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时间,忧伤或者悲泣。“勤劳的蜜蜂从来没有悲哀的时间。”诚哉斯言。
篮子往往是用一种特有的枝条编制,有时候也会用柳枝。竹子和草也曾受到了驱使。如今,作为实用的篮子愈来愈少,而作为观赏或装饰的篮子愈来愈多。而且常常被包装的五光十色,光鲜亮丽。
我依然喜欢那种很普通很实用的篮子,我小时候挎过的篮子,装过柴禾或者青草的篮子。那个带给我永恒启示的篮子。我的篮子,横亘在天地之间,很大很大,几乎要将整个宇宙都装了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