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严格来说分菖蒲和石菖蒲。石菖蒲是青翠的芳草,多生于山涧水石空隙或砾石间,四季常青,又可入药、延年益寿,备受珍视。广州白云山还有仙人安期生采摘九节菖蒲得长生的传说。
北宋时苏轼等已有诗文咏赞。苏轼《石菖蒲赞》道:“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文士们常把它栽于盆石上,置于书斋案头。或与莲花共设于大水盆中,夏日时祛暑清凉,又是微缩的山水景观。宋代诗人刘应时《石菖蒲》诗道:“十年梦不到丘壑,清坐喜看寒瘦姿。玉立一峰森黛色,虬蟠九节漾风漪。涓涓月露欲生处,漠漠溪云未散时。却笑轻狂桃李眼,臞仙风韵不能窥。”写的是水盆中菖蒲纠生于拳石上,如黛色青峰。文士爱石菖蒲,一直延续至今。不单是取其常青,象征清操、高洁、长寿,它的青翠色对人的眼目也很有好处,文士看书写字累了,多看看石菖蒲的青色,很是悦目。
明代文士金润,撰最早的插花专著《瓶花谱》,其中“入类”一章说:“菖蒲,为草木之极清。琴轩、书院,仙馆、山房,明窗静几之间,皆不可无。宜用窑器水奁、拳石,栽植其上,自然清气满室,若可掬也。是用此以弁群卉之首云。”把石菖蒲置于百花之首,可见重视。
四月十四日,为传统的菖蒲诞(指石菖蒲),也叫菖蒲生日。明代徽州程羽文《清闲供》有记载。山东王象晋《群芳谱》也说:“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无踰此时,宜积梅水渐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在此日可以积梅水,就是江南春季的梅雨水,以养护石菖蒲;还要修剪根、叶,这样才能青翠易长,宜人眼目。
现代郑逸梅《培植石菖蒲》一文,记述苏州震泽镇上的张听蕉先生,培植菖蒲甚有经验,撰写《论菖蒲十则》,以广栽培法。其中说修剪之法,适宜春夏之交修剪,也就是菖蒲生日前后:“剪在春夏之交。剪时须净,不留杪上分毫,手段要猛,用竹剪将杪梢剪尽,闷足则茁芽方细。”又说:“得水而养。水宜陈陈相因,盆内宿水,慎勿倒换。枯则添水。河中活水为上,池水次之。”菖蒲叶子细小,须用竹剪来剪,如兰、蕙花叶一般。清代金农有《菖蒲图》,题诗:“石女嫁得蒲家郎, 朝朝饮水还休粮。能享尧年千万寿,一生绿发无秋霜。”写的是石菖蒲栽植于石上,常年葱绿,自是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