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教会我的那个字

编辑文章






朋友们都很好奇,我最近怎么迷上了《后宫甄嬛传》,我没有告诉他们,这就像是与年华的一个约定,是轮回中冥冥的初心。

四年前的夏天,我开始读这部小说,并且一意孤行地着迷,四年后的今天,我慢慢地品味着这部长达七十六集的电视连续剧。

就像戏里的甄嬛说的,宫里的女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无奈,就像后人说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也有一个贾宝玉,每个人看这部电视剧,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想我从中,明白了一个字——“忍”。

曹琴默在忍,她为虎作伥,替华妃出谋划策,牵线搭桥,谋财害命,即使动辄得咎,受到华妃凌辱欺压,她的女儿被华妃无情利用,她也默不作声。为了自己的女儿温宜公主平安长大,为了自己求得安生,她步步为营,鞠躬尽瘁,在华妃凛冽的荣光之下苟延残喘。

她不能将屈辱宣之于口,因为不见得会有人同情,而且宫里波澜诡谲,成王败寇,华妃到底是值得暂时托付的。

端妃在忍,她的忍,是想要亲眼看着那个曾经不问情由一碗红花硬生生灌入她嘴里的女人自食其果,所以她拖着病怏怏的身子屈辱苟活。

安陵容在忍,她出身微贱,没有鼎盛的娘家做后盾,从进宫的那一天起,夏冬春张扬跋扈,肆意羞辱她,富察贵人给她颜色看,时不时冷嘲热讽,华妃对她不屑一顾,她默默不做声,能眼不见心为净最好,如果实在欺到头上来,就自认倒霉,不触别人的霉头,吞声不语,却在心里记着。

皇后在忍,她应该算是这冰冷的锦绣宫墙里一个半生不熟的赢家。她忍受着众多的女人,尤其是华妃和甄嬛分享皇上的恩情与爱意,她忍受着拥有协理六宫之权的华妃的屡屡挑衅,她忍受着自己孤苦无依的悲辛。

她不能对皇帝说,其实他又何尝不明白,她懂得他的无可奈何,所以默默隐忍,她是聪明的,她一向是聪明的,所以讨不了皇帝的关心,然而她修炼得百般聪明,不过正是为了求得皇帝的欢心,如此便形成了永远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就连曾经风光一时,与雍正皇帝以夫妻之名相称的甄嬛也在忍,她忍受着华妃的恶势欺压,她忍受着沈眉庄与淳儿被人陷害的不甘,她忍受着齐妃娘娘和富察贵人的恶意欺凌,她忍受着安陵容说一套做一套的冷漠世故。

但是她终究只是一个嫔位,而且皇帝的心思幽渺难说,无法寄托,所以她没有发泄的资本。

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一段凄风苦雨要说,真正应了那一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就连雍正皇帝自己,也何尝不是在容忍,容忍着年羹尧仗势欺人的骄横跋扈,容忍着敦亲王的礼数不周,出言不逊,他是九五至尊,眼里怎么容得了沙子,只是天下不宁,他想利用别人,就必须接受别人带来的掣肘。

然而,忍不是忍的目的,忍不是为了忍开山铺路,也就是说,单纯的忍无济于事,不值得津津乐道,漫长岁月里的忍,是为了有朝一日绝地反击,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才是忍存在的意义,否则便成了一位的懦弱了。

曹琴默在忍,最后她在甄嬛推翻华妃的战役理里面算得推波助澜;端妃在忍,终于她时不时地出面成全,捱到眼睁睁看着她心里恨毒了的那个女人不得好死;安陵容在忍,忍到后来投靠皇后,施展自己悦耳的歌喉,获得被皇帝垂青的一天,一时风头无两,再也非从前那个平平无奇,是人都不怕来踩一把的安答应;皇后在忍,却百般算计,利用一个一个人,忍到华妃自尽,甄嬛被赶出宫,安陵容生不出孩子,她自己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甄嬛在忍,终于回到宫里,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施展手腕,扬眉吐气,一个都不放过;雍正在忍,却故意让年家享尽繁华风光,到后来盛极必衰,任他们多行不义必自毙。

虽然忍耐是一件痛苦而令人憔悴的事情,但是人的一生,山高水长,起起伏伏,在所难免,谁也不可能永久风光,谁也不可能受上苍百般眷顾。

懂得忍耐的人至少还不至于毫无余地地落败,懂得忍耐并且知道养精蓄锐,适当时候抛出杀手锏的人,才能够守得云开,做最后的赢家。

这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到最后,这宫里的女人,其实是根本没有胜利可言的,那样青春韶华,明媚鲜艳的时光,却无可奈何地被卷入这样苦不堪言,暗无天日的宫廷争斗之中,永无心安理得,平心静气的一天,多么的可悲。

但是至少有的人被踩到了土壤里,有的人血染红了冰凉的墙壁,有的人在冷宫里疯疯癫癫,凄凉无状,有的人落得一身病弱的残躯,而有的人,她终于从尘埃里站起来,嘴里残留着血腥的气息,眼里蒸发了昔日的泪痕,看着所有的苦心孤诣,终于换来了宫墙黄瓦上的灿烂落日,她至少还能够安然无恙地咽下最后一口气。

回头望,身后一片血流成河,她的心里盛放着冷清与寂寞,但是她拖在身后华丽富贵的宫袍告诉她,如果走错一步路,也许今朝,她就只能是荷花池里一堆分崩离析的尸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