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抑郁:用理解关怀心灵

文丨雪峰 · 主播丨萧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公布的数据统计,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为4.2%,保守估计中国抑郁症患病人群目前已超过5800万。从性别看,女性患者占比高于男性,且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比2.5%,男性占比1.7%。

从患病年龄看,抑郁症主要发生于成年人群体,且呈年轻化趋势。2013年至2019年中国抗抑郁药市场销售从41亿元增长至87亿元。如此令人堪忧的数据反映出一个事实,对于抑郁,我们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内观己心,外察世界:“黑太阳”的隐喻

法国精神分析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写过一本关于抑郁症的著作《黑太阳》,这样的隐喻着实形象,一个人一旦陷入抑郁的状态中,就像头顶着一轮“黑色的太阳”在行走,四周一片黑暗,看不见光芒,整个生命压抑而充满难以言表的悲伤。

深陷抑郁之中,让人感到一种难以抵御的无力感和空虚感,感觉整个人如一只“气球”,身心涨满却又无比的空虚,四处游荡而身无定所,稍有外界的刺激,就有可能滑入绝望的深渊,彻底丧失生的信心和力量。

抑郁是心灵的黑夜。它以无形的孱弱感和意志的丧失吞没了人的心灵,把人拖拽出当下,剥夺人和自己、他人以及整个世界对话的空间,夺走了我们的一切好奇心,关键是使人逐渐丧失了道德感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对自我的漠视和对生活的疏离。抑郁中的生命如搁浅的船只,蜷缩在一个封闭的港湾,只能听到大海风浪的呼啸声,而无法再次启航,乘风破浪。

“醒一醒吧!不要纵容抑郁变成绝望啊!”这是存在主义大师克尔凯郭尔在《致死的疾病》中以至诚之心发出的警世恒言。警醒我们不要被抑郁无端地消解了意志和希望,不要再浑浑噩噩地沉陷于抑郁的泥潭中,必须用尽全身气数,奋力一搏,超拔于当前的处境,给自己留存一线清醒觉知的自我意识来审视自己的心灵。

我们习惯了把抑郁定义为病态,认为它是令人羞耻的,甚至是邪恶的,极力地否认它,抱怨它,根本就没有留一点时间和空间来理解抑郁。而意义疗法的开创者维克多·弗兰克尔说,“引发抑郁的不是压力或紧张,而是无法为压力或紧张寻找意义。”可见,抑郁并不是让人永不见天日的“黑太阳”,它同样拥有意义的光芒,只不过我们需要学着在黑暗中行走,耐心地寻找抑郁背后的生命力量和启示。

“哪里有悲伤,哪里就有圣洁的土壤。”诗人奥斯卡·王尔德如是说。抑郁是黑色土壤中盛开的一朵鲜花,对于生命的目的,它同样是一种有益的情感。它唤醒我们对意义的觉知,帮助我们适应新的生活现实,以痛苦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灵魂世界。

尽管在很多方面,抑郁让我们的确难堪、狼狈和无助,事实上,抑郁是我们面对混乱情境的自然反应,它在提醒我们要进行调整和改变,姑且暂时蜷缩于这个黑暗的角落,等待重新获得平静的机会。

正如心理学家阿瑟·施尔玛说的,尽管个人在体验抑郁反应时会感到非常不适,但它对于成长,检验现实甚至生存,都有适应性的意义。抑郁赋予我们一种深刻的生命审美,不会使我们滞留于表面的感官欲乐。

启迪多元思维:“三思”之力“通经活络”

抑郁本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反应机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中国哲学中的“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才能生机焕发,如果阴阳失衡,自然生命萎靡不振。以阴阳为本,借助“三思”而行,可以有效化解郁结,通经脉,活筋络。

思辨:抑郁让人丧失斗志,失去勇气,好似蜷缩在一个封闭幽暗的洞穴里,但这正是抑郁的一种生存保护机制,是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生命智慧,虽然这个阶段,生命不活跃,看似僵硬停滞,其实,正在进行着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化,如破茧成蝶前的一段黑暗等待,也是生命蜕变的“孵化期”。

思变: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强大。”沉陷于抑郁之中不是生命的目的,而是要完成对抑郁的超越和转化。小心掉进抑郁的“苦海”中学会了游泳而陶醉其中,竟忘记了“登岸”的目的。抑郁不等于绝望,它是绝望之前发出的警告,警醒我们不要自我放逐而滑入绝望的深渊。

思便:学会和抑郁共处,我们不能根除它,也无法消灭它,它只不过是每一个人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个维度,它犹如影子一般,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阴影,如影随形,生命的真相不就是在光与影的交界地带跳动吗?

正心正举:抑郁本是自我的新陈代谢

转化抑郁是一段“英雄之旅”,没有一种对生命彻底的信心和希望,是很难实现一种质的飞跃的,或许就此深陷抑郁中不能自拔。如何转化抑郁?正如斯宾诺莎的哲言:不悲哀,不嘲笑,不怨天尤人,而只是理解。惟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带来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行动。著名荣格心理分析家戴维·罗森提出了一个转化抑郁的序列模式,即坏消息;好消息;象征性死亡;新生命。

当我们被抑郁笼罩,变得意志消沉,生命脆弱,丧失生活的斗志时,这的确是一个坏消息,自我体验为一个受伤者,表面上孱弱,内在其实有一种对自我不接纳的愤怒。

经历这般挫折,在得到了帮助、鼓励和治疗之后,我们重振自我,恢复斗志,从消沉中奋起,从绝望中肯定生命的快乐,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启示,这又是一个好消息。在这样一个辩证的生命历程中,其实是经历了一种自我的象征性死亡,即虚假自我的死亡,真实自我的涌现。

抑郁是一场生与死的辩证,在危急时刻,如果能够超越抑郁,获得洞见,就能实现自我的新陈代谢。虚假的自我面具被粉碎,一种灼痛的意识逼迫新的自我的诞生,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新眼光,面对生活的新态度,体贴生命的新境界。

拨迷见智,开启自在之门:抑郁的馈赠

克尔凯郭尔说,抑郁是真实存在的,克服抑郁并不像人们用笔划去错别字那般轻松。当生命遭遇抑郁,自我迎来了一场考验,这个过程是饱受痛苦的,如蝉蜕掉身上的壳,才能迎来枝头的鸣叫,如毛毛虫耐得住黑暗岁月,才能迎来破茧成蝶的时刻。

这本是生命的自然进程,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生命处于抑郁中,外在的生活或许一片空虚,但心灵中的工程却在全速进行,惟有以慈悲之心抱持这份成长的痛苦,才能守护好那颗受苦的心灵,以智慧之心指引蜕变中的自我,才能发现生命新的可能性。

抑郁是生命的馈赠,是一场“棘手的”生命历练。这并非实际经验的量的积累,而是一种生命视角的质的飞跃。经历了抑郁,我们逐渐明白了人生的痛苦滋味,也懂得了惟有理解和接纳才是心灵的关怀。

抑郁的色彩是幽蓝的,它自然吸引心灵向着生命的深处试探和行进,营造出一个沉淀的空间,让纷飞的思绪获得安定,从而让智慧在其中安顿下来,形成我们新的人生哲学。

抑郁是一场心灵的入门仪式,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它真正想告诫我们的是:无论坚强亦或脆弱,都是心灵的滋养,学会理解,就懂得了关怀心灵。正如,中国文化传统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