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太极拳“柔久”就会“自刚”吗?

以前读《道德经》,读到“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婴儿不懂男女之欢,小鸡鸡却拔得高高,这是阳气充沛的表现)。”就会想到奥地利的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大博士、精神分析学鼻祖。他的言论当为金科玉律,可是,有些时候还真不是如此。他说婴儿小鸡鸡的拔起,是人类情欲的自然表现。有意思的是,几乎全世界都相信这一说法。对正常的成年男人,说是“情欲的自然表现”可以理解。人们也正是站在自身感受的经验立场,来认同这一说法的。可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发育远远没有健全的婴儿,试问何来“情欲”呢?有时细细想来,还是觉得《道德经》“精之至也”(阳气充沛)的解释更为合理。

弗洛伊德还说到人类另一种现象,恋母情结。无可否认,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予的恩惠,山高水长,再怎么说都不过份。可偏偏有一个人,不但没有恋母情结,说不定还是恨母情结。他就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他在回忆录里面讲过一段话:“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这辈子又重新再活一次,我愿意有段时间扣除不活,——我跟我妈妈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我宁愿扣除不活。”如果,弗洛伊德能看到杰斐逊总统这段宁愿自我折寿的回忆录,我想,那是多么有趣啊!

清朝名士袁枚有句诗写得好:“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一双眼睛让秋水洗得干干净净,看世事看得明明白白,一辈子不上古人的当,不被误导而受骗。袁枚的独立思想和建树,令到他的生活充满了情趣。

在太极拳中,古人有没有误导过我们呢?未知有多少人曾想过这事。像大博士弗洛伊德,都可以出纰漏,难道我们的古人就不可以出纰漏?没有骗过我们?比如,“柔久自刚”就很好玩,很值得我们玩味。

常听一些拳友抱怨说:“已经练十多年了,老师还说我练得不够柔、不够松。”话语中,包含着郁闷、不解和无奈,更有一丝丝的委屈。十多年的时间,再精细的活儿都必能学成。说不准,猛张飞学绣花,都能绣出鸳鸯戏水、龙凤呈祥了。

柔久自刚,试问需要柔多久才能自刚?是柔重要还是刚重要呢?从字面上体会,好像应该是刚重要。可现在看到的,到处都要求练柔,又好像让人感觉柔才重要。

柔久自刚,难道自刚了,太极拳就练成?自刚的标准是什么?老师为什么一直不愿说明?说明了,好让同学们心中有数呀。难不成,老师的心中也没数?

柔久自刚,十多年还不柔,想 必也就没有刚。等到有刚,想必这刚也不是一下子就合格,还要再练多久,这刚,才能合格?又要再练多久,才能练到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太极是阴阳,刚柔就是一对阴阳,怎能彼此孤立呢?一个“久”字,就将刚与柔彼此孤立、拆散、分开,甚至于“已经练十多年了”,刚与柔还处于被孤立、被拆散、被分开的状态。这一系列问题应该如何解释?不说也就算了,摊开说说,还真让人糊涂、无语啊!

柔久自刚是不是古人误导后人呢?不妨斟酌斟酌。后人又是否“双眼自将秋水洗”而“不受古人欺”呢?也不妨琢磨琢磨。不过,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习练者,就幸运多了,因为洪公曾说过:“至于古书上说的柔久自刚,积柔成刚等,都是难以理解的。且与太极拳运动形式结合不上。”为此,大家可以少费许多心思,少走许多冤枉路。

学习过程中,时常不忘自我检讨,是进步的有效方法。对拳论、对老师信任可以理解,也是应该;对拳论、对老师存疑和保留看法,同样也是应该。这正是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合理的做法。真正的明师,绝不怕学生存疑,甚至会将存疑的学生,当做爱思考看待而加以爱护,教与学能达此境地,何愁太极拳学不成?

(0)

相关推荐